探析关键能力,探索培养路径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关键能力;培养路径
正文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衔接培养策略的研究”(立项编号:Fjxczx22—342)的阶段研究成果。
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关键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探索阅读理解能力、获取解读关键信息能力、思维发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抛砖引玉,引发教师们对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深入思考和有效行动。
一、探析学科关键能力
1.扎实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的能力
阅读素材和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学科关键能力中最基础性的能力,每道试题都贯穿着对学生这些基础能力的考核,每份试卷都需要对漫画图表、新闻解读、名人名言、情景点评、生活素材、时事评析等多种题型素材的阅读和解读。阅读解读能力有这三个方面层次要求,首先需解读题型和设问的考核类型;其次解读设问和材料的关键信息点和考点;最后解读材料的层次性和答题的思维角度。
如题例,2023年某省中考道法试卷26判断说理第(1)小题:小福在学校足球队员选拔中又一次落选了,好朋友小闽鼓励他别放弃,并陪同他继续训练。在小闽的帮助下,他调整心态,不懈努力,最终被选上了,请点评小闽的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先解读题型这是行为类点评题,其次解读试题关键信息“好朋友小闽鼓励并陪同小福训练最终选上了”,解读出考点是“朋友的力量”,在充分获取解读试题关键信息的基础上,最后引导学生解读材料的层次性和答题的思维角度。对小闽的行为进行行为界定,这是什么行为?小闽在朋友需要的时候,主动关心朋友,给予温暖和力量。接着对此行为的意义进行分析,帮助朋友克服困难,呵护了友谊。这样结合试题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获取解读关键信息的能力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2.拓展思维发散能力
知识的考核是综合性的,答题需要拓展学生思维发散能力,需要培养学生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多角度链接考点,多角度建构答题的思维能力。如题例,2023某省道法中考卷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小区广场舞的音乐声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休息,为此,居民向居委会反映。经居委会工作人员劝说,跳舞的居民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决定作出改变。几天后,跳舞的居民仍在整齐划一地跳着舞,但现场却听不到一点噪声,原来他们都佩戴了一副能同步接收舞曲的耳机。居民们纷纷点赞这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
(1)从法律角度,说明居委会工作人员能让跳舞的居民改变行为的理由。(6分)
(2)从道德角度,分析跳舞的居民选用“静音模式”给我们的启示。(4分)
第(1)小题限制性答题要求是从法律角度建构答题,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答题思维,把法律专题“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三个角度的考点知识整合在一起答题。第(2)小题从道德角度谈启示,教师引导学生从“行己有耻”、“尊重他人”、“文明有礼”三个思维角度,分析跳舞的居民选用“静音模式”给我们的启示。从本试题的考核要求中可见,平时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建构相关联的考点知识专题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答题时能够清晰再现知识体系,方能顺利拓展多角度发散思维的答题能力。
3.培养理性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理性与辨证思维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客观地分析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时政热点问题的能力。
如2023年某省中考观点类判断说理题:26(2)有人从小福的经历中得出结论:“经历挫折就能成功。”(4分)
此试题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理性思辨能力,答题的递进性思维性层次性要求强,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像剥笋一样从以下三个层次全面地辩证地分析:第一层次经历挫折不一定成功;第二层次如果能正确对待挫折,及时调整自己,就有可能成功;第三层次如果一味沉浸在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中,就容易消沉,难以成功。
4.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对给定材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分析材料的信息点,做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它包括层次性分析问题、多角度建构知识建构答题思维角度、严谨组织答案等综合分析能力。试卷中的时事点评题、原因类、意义类、道理类、启示类、论证题等题型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如2023年某省中考卷30(2)引导学生从“全球背景”、“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互利共赢”三个层次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本届峰会“国际范越来越足”的原因。
二、探索能力培养路径
1.寓能力培养于情境教学探究中
真正落实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道法培养学科关键能力的主流和宗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精选和设置能力型的情境探究题,把能力培养深度融合与平时的学科情境教学探究中。在复习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林占熺”时政专题“寸草向春晖——学榜样 树新风 践行动”时,教师通过“林占熺的成长故事”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尝试多角度命题的能力。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下探究性学习活动:林占熺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学习人物林占熺先进事迹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谈谈林占熺如何在平凡中伟大?从闽宁扶贫、世界菌草梦的故事中请你至少从两个角度说明林占熺菌草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结合世界角度,论证林占熺教授发明的“中国草”是如何体现中国担当的?……这样结合具体的时政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自主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关键信息,链接多个考点,尝试多角度命题,真正实现寓能力培养与情境教学中,既培养了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发散思维——分角度命题——综合答题等一系列学科关键能力。
2.寓能力培养于分层分类专题训练中
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培养时需分层分类设计与训练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对学生的分层分类设计有三种形式:
其一,分能力层次训练。优秀生、中等生加强思维发散性与答题综合性、答题严谨性等方面的训练,学困生则加强基础知识和考点知识扎实应用的训练,加强单项题、基础题得高分技巧的训练。如针对部分学生单项题失分现象严重,教师引导学生“双管齐下”得高分,一方面加强对学困生进行阅读熟悉教材重要知识点和考点的知识训练;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单项提分技巧的训练,总结单项的类型,单项有逻辑推理型、因果型结论型、漫画图表型、材料解读型等。反思单项审材料审题肢的审题技巧,审单项材料做到四审:审关键信息审考点审最后一问审题意;审单项题肢做到三审:审错误、审无关、审联系。这样抓实考点,研究题型,落地方法,总结技巧,单项得分率是可以在短时期内快速提升的。
其二,分题型专项训练。依据中考命卷题型相对稳定的规律,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判断说理题、时政点评题和综合分析题等中等及以上难度题型的专题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关键信息、分层次梳理材料、思维发散链接考点、多角度综合分析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答题所需的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其三,分专题专项训练。依据中考试卷综合能力立意考核的需要,教师在中考二轮复习时有意以板块专题为复习线索,充分挖掘时政专题与考点知识之间,考点知识与考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托具体的时政情境题和材料情境题进行专题专项训练。如中考道德与法治最常见的是“文化专题”,而其中学生感到最难的是“民主专题”和“法治专题”。
如2023年三明二检卷第30题 政府工作报告首页的二维码、“8分钟AI带你看懂今年政府工作”、两会调查选取网友最关注的10大热词……一系列“互联网+政务”的形式,更直观展示我国政府的工作成绩,更深入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更便捷地传递“两会”动态,增强人民群众置身于“两会”的亲切感和参与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互联网+政务”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影响。
这类试题综合性强,能力立意高,需要教师在复习时引导学生建构“民主专题”知识,依托具体的试题情境培养学生多层次获取和解读材料关键信息的能力、提炼民主专题重要考点的能力、依据试题信息层次性组织答案的能力。如材料“互联网+政务”体现拓宽民主途径,保障公民民主权利;材料“深入听取人民群众心声”体现实现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材料“直观展示我国政府的工作成绩、便捷传递两会动态”,从政府角度分析体现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政府公信力;从公民角度分析,体现拓宽民主途径,保障公民民主权利;材料“增强人民群众置身于两会的亲切感和参与感”体现“互联网+政务”有利于公民增强民主意识,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这样依托具体的试题情境进行分专题模拟训练,能提升学生熟练运用专题考点知识答题的学科关键能力,有效地突破了专题复习的难点。
3.寓能力培养于模拟综合训练中
阶段性模拟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较高质量地完成试卷的综合学科能力和答题适应力。有经验的教师会引导学生编制出每份试卷考核的考点知识结构图,总结每份试卷、每种题型答题的共性与个性,甚至研究个性新题型的答题技巧,反思考试中失分的原因与提分的技巧等。笔者研究近三年某省道德与法治中考卷,试题的共性是题型大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时事点评题、论证题、原因类、意义类、道理类、启示类等题型在审题、答题的技巧上是共性的,都需依据设问的限制性要求,依据材料的信息点和层次性逐点逐层分角度排查考点,再按题型组织答案。试题的个性在于活动题型和实践题型稳重有变。2021年实践题是写倡议书,2022年新增设计校园科普宣传活动方案、活动目的的活动题,实践题则是以“奋斗、幸福”为关键词写一则寄语。2023年是创新实践题,提出一个数字技术融入校园生活的创意,并简要说明该创意的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在每次综合训练中针对试题和答题技巧找个性、寻共性,寓能力培养于平时训练中,寓学科关键能力培养于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
4.寓能力培养于个性化针对性面评中
学生提升答题增分点的关键在于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能力和技巧。教师帮助学生冷静分析每次考试和练习中的失分原因,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才能高效地找到学科能力提升的增长点和得分点。在中考复习阶段,针对单项干扰性强的题肢,教师指导学生重新把易错单项题再练再反思,认真审查关键信息,总结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排除干扰项的技巧等;针对学生没有掌握好学科综合性强的试题的审题技巧和答题思维,往往考不了高分的现象,教师指导学生答非选择题时先审设问,做到“五个明确”:明确限制性要求、明确答题主体事件行为、明确答题类型、明确考点指向、明确分数与角度要求;再带着设问审材料,做到“四审”:审材料关键信息点、审材料层次性、审材料多个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审答题思维的角度性和组织答案的严谨性。教师帮助学生针对性个性化地面评试卷中的典型错例,促使学生学科关键能力有效提升。
三、结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引领学生探析能力考核的特点,探索能力培养的路径,促使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潜移默化地在情境教学探究中、在分层分类专题训练中、在模拟综合训练中、在个性化针对性面评中提升。滴水穿石方能点石成金,让知识和能力并举,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才能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王艳.建构深度学习课堂,培养学科关键能力[J].安徽教育科研,2023(02):100-102.
[2]张福海.关于道德与法治课关键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2(19):128-129.
[3]郭蕴玲,黄向阳.指向道德与法治课关键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1(25):151-152.
作者通讯信息:姚穗珍,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松港街道东兴社区亿顺尚都一号楼1601室,邮编355100,手机13859618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