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名著导读教学策略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肖庆芙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高兴镇长迳小学 江西省 赣州市 342418

摘要

名著导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它不仅引领学生接触经典著作,丰富他们的文学阅读体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体验、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价值观。通过名著导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同时也能够在经典著作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名著导读;小学语文;小学高年级;

正文


随着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一些教师也逐渐重视起经典名著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名著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名著内容的了解;并能通过有效利用阅读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名著导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1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名著是文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精神内涵。通过名著导读,学生可以接触到经典著作,认识到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名著导读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的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乐趣。此外,名著故事生动有趣且活泼,故事情节精彩丰富,对学生更具诱惑力,教师可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进而激发其阅

读兴趣。

1.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名著导读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通过导读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分析文本结构、解读隐含意义、推断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等。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传统的名著作品,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脉。经典作品中包含着正确的价值观,而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则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此外,名著中包含了大量的生命哲学思想,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全面深刻的理解,这对其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1.3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

在小学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能力、语言技巧,教师要督促学生对名著进行阅读。名著是一种优秀的文学作品,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还可以让同学们在阅读名著时,获得大量的语文素材知识,从而为将来的写作打下坚实的根基。名著往往通过情节、人物和语言等方式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情感变化。通过名著导读,学生可以与作品中的人物共情,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力量。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导读的指导下,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提升审美情趣。

2、名著导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注重经典导读,激发学生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的时候,需要结合教材中的名著内容,选择一些比较经典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阅读过程中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念,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学作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2.1.1.阅读原著,感悟人物性格

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比较熟悉。但是,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除了了解一些人物形象之外,还需要让学生明白每一部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都是有差异的。例如,《三国演义》是一本比较经典的名著,它讲述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历史风云。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下这本书,然后让学生思考同一个人物形象在不同事情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1.2.拓展延伸,学会学以致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了,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在阅读中获取到更多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在阅读名著时,首先要端正自己的阅读态度,以认真、专注、平静的心态去阅读名著,充分感受名著中的思想情感、精神内涵以及文学价值,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引读”和“自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乐观向上的精神。而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来指导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让学生明白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是为了开阔眼界,学习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2.2有效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激发阅读兴趣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了解故事情节等过程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读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等相关资料来加深其对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2.2.1.根据名著内容选择阅读时机

在名著导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名著的内容来选择阅读时机。不同年级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适合阅读的名著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阅读时机,从而提高阅读效率。例如,高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世界名著,对这些名著内容都比较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让高年级学生阅读这一类名著。而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世界名著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教师就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就读完名著。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名著,让学生进行预习,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掌握好阅读时机和方法。例如,在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如制作手抄报或者写读后感。通过让学生在手抄报或者读后感上填写内容、绘制插图等过程,一方面能够使其更好地了解爱丽丝到达仙境后遇到的人物、动物等,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其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2.2.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通过这些任务,教师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人物形象等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使其在制作手抄报或者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学生按时完成阅读任务、写好读后感或者及时地完成了手抄报制作,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同时,教师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更多的名著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2.2.3.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外读物很难理解透彻,因此在阅读名著前,教师要先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阅读名著对以后学习语文和提高自身素质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适合其阅读的书籍类型,如传记类的书籍、文学类的书籍等。例如,在指导阅读《草房子》这本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借书,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故事情节绘制成简笔画。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说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肯定其独特的见解。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总结,表扬那些善于表达、敢于创新的同学。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自主阅读带来的乐趣。

2.3营造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名著导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到名著内容,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读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让学生通过开展读书会、组织读书交流会等形式来共同探讨交流阅读内容。

2.3.1.分享经典,促进学生阅读交流

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合理利用好班级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朗读比赛等形式互相分享读书心得和感受,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不断汲取课外知识,才能让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多看一些优秀的作品。在阅读中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学生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下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名著作品,对自身语言表达、思维逻辑等方面进行锻炼,进而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并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提高自身文学修养,促进自己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并互相交流分享,通过这样的读书分享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促进学生读书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交流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对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和设计。

2.3.2.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名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和艺术魅力,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辨别能力弱,所以要让其对一本书感兴趣并不容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名著时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读一本书,不要只从一个方面去看。当学生不能理解一本书时,教师可以先从这本书中一些有意思、有意义的地方入手,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当学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读完这本书之后有什么感受,然后再引导其他同学对这本书进行评价。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一些经典作品,帮助其体会到书中的内容和情感,并在阅读和写作中不断体会书中人物的情感。例如,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主人公有许多感人的事迹这方面内容来教导学生要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小主人公有许多高尚的行为和无私奉献之举,这种无私之爱就像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学生在这本书中不仅能学到一种新精神,而且还能把这种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爱的教育》这本书开展“故事会”活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故事、总结故事。在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自身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2.3.3.延伸生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和智慧,提高一个人的素质,而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名著,让学生从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爱上阅读,提高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要在读书时注意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到读书给自身思想上、心理上带来的快乐。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加专注,同时也能够起到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阅读名著。例如,在《西游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西游记》这本书进行简单了解,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书中的角色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之间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在这样的交流氛围下,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自身能力的提升与进步,教师通过这样有针对性地指导和鼓励,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之中。此外,阅读也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教学内容,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其所掌握的知识扩展到社会生活中。

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名著导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改玲.基于名著导读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10):52.

[2]徐玉玲.基于名著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19(20):39—4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