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随着新一轮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低下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本研究能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圆柱体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实物:如圆柱形的空瓶、可乐瓶等。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如何求这些瓶子的体积吗?”学生回答道:“知道,我们可以在里面倒入一些水,然后再观察水的变化。”此时,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你们发现这些瓶子中的水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学生回答道:“这些瓶子中的水都是静止状态,而且都是有规则的。”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瓶子里的水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道:“这些瓶子都是有规则、有规律地改变形状和大小。”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瓶子在改变形状和大小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体积知识。
二、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思路,滔滔不绝地为学生讲述知识点。但是,由于小学生思维活跃,所以,教师很难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1.教师要善于设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作为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平时都是怎么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你们知道怎样拼出三角形吗?”“那么我们能不能也像刚才同学那样用一张纸拼成长方形、正方形或者三角形呢?”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研究,从而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设计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是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问题的答案不固定。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你们班里有几个同学是双杠高手?”“你们班里有几个同学是篮球高手?”“你们班里有多少名学生是小画家?”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通过这些开放性问题,学生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因此,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小组合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注重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完成知识的吸收和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交流。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真听完课前导入部分内容后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问题。然后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讨论和交流,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再让其他学生对该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其他同学可以通过这个过程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最后再由其他小组成员针对该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或补充。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等,同时也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划分小组。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等内容,同时也要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以便合理划分小组成员。2.科学分组。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任务清单。在小组合作学习前要让每个成员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以及任务等内容。3.明确分工与职责。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要明确分工与职责,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参与意识并积极配合完成任务。4.注重合作交流方式。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5.合理进行评价与激励。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与激励,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与激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思考。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组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图片,然后让他们根据图片自己说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对平行四边形特点的理解来进行表达,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再比如:在学习“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个有关圆的视频。这个视频内容是一个孩子用手摸着圆形物体而得出圆形物体是圆的结论。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圆吗?”通过教师提问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圆与其他物体是不同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这一知识点。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如:自行车、篮球架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将其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赛。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2.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虽然具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探究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认识单位》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三角形的底乘以它的高乘以1/2”,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探索活动,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创新。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并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进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想法。
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在教授“数学广角”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生活情境,如:一个超市的柜台上放着很多商品,有10元的苹果、20元的橘子、100元的香蕉等。这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超市每样商品都按10元、20元、100元分别出售,请问每天会有多少人来超市购物呢?”学生在听到这个问题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天会有很多人来超市购物。”在了解到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了解到:“一天会有多少人来超市购物?”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和解答,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授“垂直平分线”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教室内的地面?教室内的地面是由多条线段围成的一个三角形。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教室内的地面有没有直线或者斜线?”学生在看到教师提出问题后纷纷表示自己发现了一些直线或者斜线,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发现的直线和斜线画出来。在学生将自己所画出的直线和斜线与教师进行展示和交流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看了我画出的直线和斜线之后觉得这些直线或斜线是否都是直线呢?”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认真观察教室内地面的情况,并让学生思考:“如果教室内地面都是由直线或者斜线组成的话是否有一些图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在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方式,合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通过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引导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通过实践操作法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当前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从而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燕秋.信息技术背景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J].中国新通信,2022,24(17):182-184.
[2]王凌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亚太教育,2022(17):57-59.
[3]王惠敏,曾蓝,黄钦芳.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2,42(04):115-120.
[4]王珊珊.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6):93-95.DOI:10.16681/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