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交互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缘

寻乌县第二中学 342200

摘要

写作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本文在分析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情感互动策略为基础,探讨了运用情感互动教学模式的原则。


关键词

情绪交互写作初中语文应用

正文


“写作是一种用母语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对世界和自我的创造性表达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情感因素是影响创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包括高兴、生气、害怕、悲伤等。互动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根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互动是师生通过情感表达与互动而产生情感共鸣与情感联结的过程。以往的研究表明,情感互动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参与、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的写作要求做到: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具体,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和构思立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所以,只注重写作结果而忽略课堂教学是片面的。忽略课堂教学,学生们就失去很多提高写作水平的机会。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写多练,发现并解决写作中的问题,同时也要注重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技能。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写作被工具化为语文测评的手段,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考试得高分为主要价值取向,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功能。学期课程有限,课文讲授和习题试卷占据大部分时间。师生之间基于写作的交互形式单一,点评作文进行评分并写评语是在写作活动完成之后。

第二,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情绪互动,教师对写作教学的本质认识不足。注重写作结果,忽视写作过程,因此教师的写作教学设计不够科学系统,具有随机性。教师认识和教学能力上的缺陷和现实教学评价机制、学习环境、教学材料等的交织,降低学生写作课堂体验感。

第三,从本质上讲,写作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写作教学更是要唤醒学生的表达意愿。学生语文素养不高而写不出好作文,面对写作缺乏动机而焦虑畏难的两大现实情况,与学生日常生活缺乏相关情感体验有关,教师素养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思维习惯的系统性过程,而写作课堂倾向于讲解文体知识以及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教师单边讲述,学生一味听从,忽略情感激发。

总之,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采用师生情绪交互策略以学生为本,改变这种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象,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构建情绪交互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情绪交互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情绪与情感交流,其理论基础主要涵盖了情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在情绪交互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情绪交流被视为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在了解情感心理学的基础上,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情绪交互教学模式。

(一)情绪心理学

情绪心理学是研究情绪的起源、表达、调节以及与认知、行为等方面关系的科学领域。情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包括感觉、认知、价值观等。情绪随所处情境而变化,比如在愉快的环境中,个体更容易感到快乐,而在悲伤的情境中,个体更容易感到悲伤。在教学过程中,情感表达和互动可以建立情感连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情感,例如引发学生好奇心、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情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情商和情绪调节能力。总之,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情绪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情感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合理运用情感表达和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主观体验、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情感和认知密不可分,强调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心理氛围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在作文教学中,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关怀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体验。教师应激发学生创造力和自我表达的欲望,鼓励他们发挥个性,写出真实情感。教师提供良好的反馈和支持来激活学生写作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他们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综上所述,人本主义理论在教育中强调了人际关系、情感态度的重要性。对于作文教学,提倡注重学生个性和情感体验,激发创造力和自我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理论,强调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合作和交互,在特定的情境中构建意义而获得知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接收和记忆信息,也是学习者通过自身经验与外界进行交互,重新构建已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活动,利用学习材料和资源,逐步建立新的知识和理解。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构建知识。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到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的环境。

三、情绪交互教学模式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为了更好地应用情绪交互教学模式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情绪交互教学模式的相关原则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其中,情境性原则是非常重要,该原则强调将教学内容与真实情境相结合,营造出带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氛围。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情绪交互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以及如何运用情境性原则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一)情境性原则

学生的学业情绪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学习情绪随学习情境变化而变化,学生的动机、行为、态度也受到环境影响而产生变化。不同教学情境形成不同氛围,不同氛围会影响学习者情绪、态度和自我效能感等(刘君玲,2020)。在教学中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以自身的积极情绪去感染学生,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兴趣情绪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创设写作任务情境,与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展开互动,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已有生活经验。对写作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和期待鼓励的面部表情感受到教师的赞许,维持写作动机。

(二)动态性原则

已有研究表明,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交互主要包括三种类别:情绪回应、情绪评价和情绪表达(刘君玲,2020)。情绪交互策略的设计方面可以灵活采用不同的情绪交互类别。积极情绪回应向学生传递认知性知识,营造积极写作交互。情绪表达具有情绪感染功效,影响人际交往的过程。依靠情绪表达分享情绪状态,改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增加相互之间的凝聚力。利用情绪评价对调节学习者的情况、状态,改变其行为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这一特点。通过情绪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带给学习者新的建议和方法。评价作文时倾注人文关怀,激励为主,发现文中的亮点尊重学生的情感。

(三)适应性原则

教师情绪与教学需要相适应,营造积极的写作氛围。对表达能力差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同伴帮助,鼓励其课堂讨论,大胆发言。缺乏写作动机的学生,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师生共同积极情感体验,刺激其有感而发。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多肯定表扬,维持写作动机。鼓励学生利用练笔和日记等方式畅所欲言,抒发内心情感,不拘泥于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

四、情绪交互教学模式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施路径

运用情绪交互教学模式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先要明确写作教学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写作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语文学科教学要求,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情绪交互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路径,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情感素养。

(一)写作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情绪交互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要具有多维性。具体来讲,情绪交互写作教学模式的目标不仅是要求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写出能力之内或之上的一篇作文,而且希望学生通过写作这一方式抒发内心所感,提升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形成写作策略,改变写作意识。因此教师在设计写作教学目标时,要将内容,方式,评价等因素做整体考虑,从多个层次设计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写作内容的选择阶段

写作教学中的内容选择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写作主题或主题的范围;二是写作者完成写作所需要的资源的总和,包括相关的知识、信息和素材等。在情绪交互写作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话题,提供启发性的问题或话题,激发学生思考和创作,帮助他们明确写作目的和意义。选择写作话题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话题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有关,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二是话题应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与认知。三是话题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能够提供足够的内容和材料供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索和整理,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实例,帮助学生获取和组织写作所需的资源。总之,写作内容的选择阶段是写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话题,并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写作。

五、写作教学的实施阶段

写作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以学生得到发展为前提。下面,依据情绪交互理论将写作教学设置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对写作材料进行认知评价。教师可以通过问候和轻松地谈话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感到轻松和自在。阅读优秀篇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情感投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共鸣和情感互动,例如选取当下新颖的、易引起情感共鸣的社会热点话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与交流。

第二,情绪感染。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营造适应教学目标的情绪。如歌颂祖国,慷慨激昂的导语和舒张的手势姿态等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利用情绪的感染功能,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并进行表达。同时,根据情绪交互的适应性原则,引导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自主摄取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素材,进行富有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表达。

第三,情绪反馈。身体是情绪表达的重要工具,借助身体表达情绪,让学生将作品表演出来。表演过程中体验到情感的传递和互动,提高写作感染力和表现力。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身体处于互动状态,情绪表达更饱满。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展示给与评价和激励,让学生感到鼓舞和认可,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

第四,情绪评价。在实施情绪交互式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亲身感受和感官体验,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互动。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语言、声音、语调等,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中的情况来判断学生情绪状态。善于察觉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写作焦虑等消极情绪,及时引导鼓励。写作顺畅轻松的学生加以言语表扬激励或微笑表情以示赞许,通过情绪评价调整教学策略。此外,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选择来评估交互教学模式实施效果,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来评价情绪交互教学模式的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看法和体验,从而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自我反思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师生之间情绪交互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情知互促积累写作素材,有了充足的素材,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内容更加丰富,更愿意写作。学生的情感是充沛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丹.初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选编及教学优化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08):45-47.

[2]梅元静.“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路径初探[J].中国新通信,2023,25(04):162-1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