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表达能力
正文
对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开展,作文教学是重点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成了一个教学难题,教师的作文教学指导不科学,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也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主动探索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通过采取多样化有效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在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一、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语文习作教学,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深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其想象力,同时也能提升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学生思维素养的培养。此外,随着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可以借助语言的方式来展现自我,以及表达内心情感。并且,学生参与语文习作课堂活动,语文基础素质也得到了深层次发展,同时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不断改进学习中的问题,形成严谨的思维逻辑。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精准解读新课标要求,探索语文课堂习作教学的有效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写作训练活动中,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对写作的实践意义理解不透彻
过去好长一段时间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走向了一个极端,普遍存在着重基础知识学习,轻视能力提升的现象。具体表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就是轻视写作训练。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巩固知识,都对语文基础知识格外重视,会三番五次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而对写作训练却表现得比较被动。其中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从教师角度来说,感觉作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要学生掌握了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当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学生自然会写出感人的习作,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写作训练上。这种片面认识致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重视写作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从学生自身来说,感觉作文成绩基本上处于一个不相上下的水平,拉不开大的距离。觉得在平时没有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写作训练,只要在考试前多背几篇习作范文,到时候可以直接抄写在试卷上,或者是按照学会的套用方法把相关内容套写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样也能得到一个较好的分数。在这种唯分数利益的驱使下,学生对写作的认识不准确,把写作训练看成了获取分数的手段,而不是提高能力的必须。
(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未知的事物特别好奇。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学生的作文质量就会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写出的作品难以达到习作教学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陈旧
学生写作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密不可分,如果教师是因材施教,那么学生在独立写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就会迎刃而解。但当下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觉得作文课没什么意思,甚至会因为范文而出现思维定式。此外,由于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只要能拿高分就行了,于是在教学时重写作技巧的传授而轻写作认知方面的讲授,这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就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情况进行分析,部分教师未能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无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写作思路和思维框架,以至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习作出现内容大致相同的情况。现阶段,小学语文习作课堂评价形式主要是等级和评语的形式,并且在作文评价中,常常出现语言优美、用词准确、字迹工整等评语,学生无法对自身的习作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也就无法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影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课堂活动也无法通过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变革、优化。同时,教学形式不够多元,部分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时,未能跟随时代脚步进行积极创新,学生在写作期间需要按照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和范围进行创作,这也导致学生的文章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并且,由于教师的教学形式不具系统性和新颖性,导致文章内容与学生思想无法进行衔接,习作教学也缺乏活力,其教学效率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方法策略
(一)认识写作意义,促使小学生重视写作训练
写作是一种艺术创作,是通过语言的规范化应用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面,也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书面交流的质量会给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写作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重要。加强小学生写作训练势在必行。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要不断寻求突破口,解决小学生在写作训练中的问题,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自己有意加强学生对作文实践意义的认识。让学生从内心感知到写作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更是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离开写作实践,学习语文将失去应用的平台。写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交流,交流互动离不开写作。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写作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懂得学习语文必须要进行写作练习。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自己有意突出文章的特色,体现经典作品的特点,不断强调每一篇文章中富有文采的部分,以此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励学生坚持写作练习,并养成写作的习惯。
(二)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写作表达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在认知事物会根据自身喜好去衡量,兴趣度决定了他们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单一枯燥,造成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不爱上作文课,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进行教学上的大胆创新,运用更多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写作表达的兴趣,这才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前提与关键。在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将相关内容进行直观形象化地播放呈现,这样就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在学习《找春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读写结合教学设计,播放关于课文内容的美丽春天景色,比如有小草、野花、绿树、小溪等,学生此时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引导他们写一篇关于春天的小作文。
(三)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文章往往是表达作者情感的一个重要输出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情感教学融入其中,学生写出的作品情感才会变得丰富起来,容易打动人心。因此,教师可以在作文课堂中尽可能引导学生体验更加丰富的情感,以此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完成《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生活环境中的爬山虎,并在观察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之后,教师筛选与爬山虎有关的动画、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学生观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爬山虎进行描写。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把握文章特色
语文教材的每篇文章都是通过多次筛选的名家名篇,语言富含浓厚的情感,在写作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特色。例如,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文章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其中,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选取了闰土少时的外貌进行刻画,更能体现出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整篇文章没有直接提到对祖父的思念,但处处都暗含着对祖父的思念之情,寄情于景,寄情于物,两篇文章在思想表达程度上各具特色。在学生了解以上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打算从什么样的角度进行写作?”学生经过思考后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我打算通过母亲双鬓的白发和脸上出现的皱纹体现母亲为家庭付出的心血。”有的学生说:“我打算从爷爷的视角体现我和爸爸妈妈三口之家的幸福。”倡导学生积极发言,同时对学生表达的内容进行深度讨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各种写作方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写作水平。
(五)重视素材积累,夯实小学生写作的基础
很多小学生苦于写作时无话可写,没有足以支撑写作必须的素材,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积累写作素材,要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虽然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太深广,但每天都会经历许多新鲜的事情,感受不同的刺激。这些经历中,总会有一些值得学生不断回味的东西,其思想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小学生应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择有意义的东西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砖和瓦。要积累这些生活经历,要求学生必须进行深刻的体验。对生活中的景和物要做仔细地观察,看看其与众不同的地方,了解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然后积累下来。积累生活素材,除了进行深刻的体验外,还要认真思考分析,把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积累下来。
要想获取更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还要拓展获取素材的渠道,比如,开展有效的课内外阅读,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了解掌握更多信息等方式,都可以获取更有价值间接素材。在获取更多的间接素材后,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取舍,把最有价值的东西积累下来。积累任何渠道获得的素材,要求学生善于动笔,把相关内容记录在本子上,在闲暇时节慢慢回味,加深对素材的影响,以便在写作时容易找到,便于选择应用。把自己在平时积累的有价值的素材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获取更多的链接素材。
(六)阅读课外文章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仅靠课本中的几篇文章是不够的。教师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拓展学生的写作范围。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鲁迅文章里“闰土”这一形象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描绘人物形象的方式,教师可以将鲁迅先生其他文章里的人物,如孔乙己、祥林嫂等相关文章推荐给学生,带领学生展开人物形象的对比,找到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异同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描绘人物形象的方式不是具体单一的,而是各式各样的。写作时通过多种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描绘,可以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栩栩如生。
(七)采用情境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不论是用情境教学法还是游戏教学法,教师都要重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在进行“过年”这一话题的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年时的氛围和场景,通过口述的方式与同学进行分享。在这样的状态中,学生很容易获得更多的细节描写素材,写出来的作文更加真实。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前搜索与过年相关的资料让学生阅读,如此一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仅可以将自己生活化的内容呈现出来,还可以将教师为其拓展的资料作为有效元素植入其中,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写出的作文内容也会更加丰富。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作文教学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小学生写作教学中,要针对具体的问题,采用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激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能通过别人的习作感悟写作的技巧,力求经过自己的努力,写出有价值的好习作,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津津 .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优化策略 思 考 [J]. 新 智 慧,2022(35):118—120.
[2] 郑阳. 新时代小学语文作文创新策略初探[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七).[出版者不详],2023:3.DOI:10.26914/c.cnkihy.2023.018310.
[3] 周佳慧.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四).[出版者不详],2023:5.DOI:10.26914/c.cnkihy.2023.006247.
[4] 邓丽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究[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教育教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3:4.DOI:10.26914/c.cnkihy.2023.000912.
[5] 苏海依. 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析[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3:3.DOI:10.26914/c.cnkihy.2023.001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