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拼音教学实施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肖雯妮

昌都贡觉县相皮乡第一小学 西藏自治区 昌都贡觉县 854200

摘要

虽然小学拼音教学对小学教学特别重要,但是小学生不明白学习拼音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生思维很活跃,小学语文教师很可能在拼音教学的时候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因此,教师应找寻多种教学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并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得拼音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

低年级;拼音教学;教学策略

正文


一、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重要性

拼音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学好拼音,有助于学生识字,有助于学生阅读,有助于学生掌握标准普通话。拼音发明之前,中国人识字主要是通过反切的方法,即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既烦琐也不标准。而拼音可以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汉字的特定读音,掌握了拼音,学生就能读出汉字的音节,既能促进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在阅读方面,拼音的练习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四声强化学生的语感和情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魅力,突出阅读文本的情感和主题。在普通话的学习方面,拼音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只有对声母、韵母、声调有充分的认知和熟悉,学生才能学好普通话,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二、小学语文开展拼音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趣味拼音教学要区别于传统的拼音教学模式,切忌形式新而趣味少。趣味是学生所切身感受到的一种学习乐趣,必须调动学生的激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符合趣味教学法的本质内涵。

(二)丰富性原则。趣味教学的途径要尽可能丰富一些,不能每天都是让学生诵儿歌,做游戏,要多一些变化,多一些尝试,基于现有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思考。

(三)个性化原则。不同学生的拼音基础、兴趣和潜能等不同,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趣味教学中把握个性化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照顾所有学生,切忌一刀切。以游戏为例,有的学生喜欢游戏,有的学生不喜欢游戏,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教学,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主次原则。拼音教学只是方法,不是目的。学生学习拼音,主要是为了识字,因此趣味拼音教学不能本末倒置,要让学生在学好拼音的同时,能够自主识读汉字,把学生引入识字的道路,趣味教学才有意义,也才能通过识字反哺拼音教学,达到互为促进的效果。

三、小学拼音教学实施策略

(一)视图促进学生的拼音学习。拼音符号较为抽象,对学生本来就是十分枯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融入趣味教学法,学生很难学好拼音[1]。而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可以把拼音的发音和具体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读出来。比如b,教师出示给学生的图片上可以展示这样一个情景:一个老伯伯在清早的公园里晨练。教师问学生:图片上有什么人?他在干什么?学生回答:一位老伯伯正在锻炼身体。教师顺势引导:是的,伯伯的bo,读成轻声就是b,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拼音字母。多媒体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图片资源和视频资源促进学生的拼音学习,比如,字母f可以通过动态变化成为字母t,字母o可以借助于飞动的车轮促进学生的形象化感知。当下,短视频较为流行,教师可以把拼音学习方案融入短视频中,真人出镜向学生讲解一个个有趣的声母和韵母,拉近师生距离。例如,就“n”和“l”这一声母教学难点来说,一则由于声母本音又轻又短,即便教师进行发音示范,学生也很难听清楚;二则由于方言环境影响,“n”和“l”在听觉环境中混合,学生较难正确分辨、发音,所以需视频来辅助教学。在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课文插图里找到这两个声母的示意图,感知其形体特点;再播放有发“n”和”l”气流动态走向的发音示意视频,视频伴有发音技巧解说,学生可从理论上了解二者发音的关键区别,即“n”音从鼻腔出来,“l”音从舌两边出来;最后,再运用捏鼻法或捂耳法示范,让学生具体感知发音技巧。如用捏鼻法教学,教师先分别捏鼻、不捏鼻示范发音,让学生观察、辨听,明确所听音的不同之处,继而引导学生模仿,试着捏鼻发音,感到鼻子有气流,发的是“n”,反之是“l”。由此,有了前面“n”和”l”气流动态走向的发音示意视频作铺垫,再加上教师之后的示范,学生突破“n”与“l”发音难点也就水到渠成。此外,受方言影响,有些地方的学生在发声母“z、c、s”与“zh、ch、sh”,还有大部分复韵母与鼻韵母时,也会遇到困难,教师可参照运用以上方法教学。

(二)微课可以促进汉语拼音课堂教学效率。汉语拼音在传统教学中通常分为三步:听、读、写,既不有趣,又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当然也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微课能让拼音教学更有趣。举例来说,比如说,在韵母的教学中,韵母有aoeiuü,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微视频。比如,让这些韵母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拼音字母可以自己慢慢走向屏幕,然后说着我叫×××,在读和写方面,我认为这个方法比老师指导更有效。为提高拼音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举例来说,在教学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时,老师可以用微视频帮助学生区分,因为学生不能根据老师的朗读清楚区分其中的区别,但是微课中的声音是可以处理的,促使学生能清楚地分辨出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更清楚地掌握拼音知识。

(三)教师指导家长进行汉语拼音辅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家庭是孩子最熟悉的地方,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最了解孩子脾性的人,父母在家庭中辅导孩子学习汉语拼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在家里孩子能够放松身心,父母也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地指导[2]。另外,孩子在家里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在学校的时间,家庭是孩子复习和预习功课的重要场所。虽然“双减”政策规定不能给一、二年级学生留书面作业,但是对于一些简单的口头复习作业,如让孩子回家后给父母读学过的拼音和预习新课等,需要家长辅助孩子完成。一年级孩子还不能完全自主学习,需要家长在课外帮助孩子巩固和复习汉语拼音。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主要面临“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危机,他们一方面能够勤奋学习但同时又害怕失败,这种勤奋感和自卑感的相互交融就构成了小学生学习上的主要危机。如果他们在学习上不断取得成就,并且能够经常得到成人的奖励,那么他们学习就会越来越勤奋。家长应该及时关注孩子的努力,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及时给予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孩子。

(四)运用适当的方法突破学习难点。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较为常见的学习难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容易混淆声韵母,以及不易读准声母和韵母,如平翘舌音zh、ch、sh、r和z、c、s,前后鼻韵母an、en、in和ang、eng、ing的区分,还有儿化音等;二是容易混淆字形的字母,如b、d、p、q等;三是因拼音规则产生的难点,如学生虽然会背诵标调歌但还是会标错声调,还有的学会背诵ü上两点的省写规则但不会运用;四是认识声母、韵母但会拼错或者不会拼读,如把b-i-bi拼成b-i-mi,m-u-mu拼成mu-bu,不会拼读quan、xiong等;五是读不懂整句的意思,虽然每个字学生都能借助拼音读准,但是学生并不理解每个字连起来的意思。1.运用“整体—部分—整体”的辅导方法“整体—部分—整体”的辅导方法是指首先联系小学生熟知的事物和以往的体验带出要学习的音节,根据小学生整体认知的心理特征,让他借助一个汉字的音从整体上感知要学习的音节,使之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随后单独进行分析,最后整体认读和运用。例如,家长在教孩子念“zhuo(桌)”时,可以结合家里面的桌子说明这就是桌子的“桌”的读音,从而把抽象的拼音符号“zhuo”和孩子常见的桌子这一形象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孩子从整体上认读“桌”字,懂得一个音节能够代表一个汉字的读音。然后,引导孩子从读音中分出声母“zh”、介音“u”、韵母“o”,再带领其复习“声轻介短韵母响”的方法,让其听家长示范读时注意看家长的口型和手势演示,使学生能把声母、介音和韵母读成音节。最后,让孩子尝试用“zhuo”组词和说句子。这样就把拼音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把学拼音和孩子的已有经验结合起来。2.利用游戏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拼音时应该以兴趣为基础,让孩子全身心参与学习体验,使孩子觉得拼音学习是有意义的、难忘的[3]。对小学低年段的儿童而言,通过游戏活动的具体经验来学习的效果更好,家长要善于利用各种有趣的游戏开展拼音学习,让孩子在玩中学,轻松愉快地复习和巩固汉语拼音。同时,游戏活动还能增强亲子关系,家长可以从中引导孩子养成守规则、守规矩的良好习惯。例如:家长可利用拼音卡片开展“比大小”游戏活动,按照课本上出现的拼音字母顺序,规定a最小,ong最大,在出示拼音卡片时要求孩子先念出来,后面的“吃”掉前面的,最后“吃”的多的赢;可以开展“消消乐”游戏,由家长和孩子轮流发牌,能够组成拼音的就消除掉,如手里有b,随后拿到ang,拼出“bang”就可以消除掉;可以开展“贴拼音”活动,家长先把家里常见的物品用拼音标识,随机打乱后,看谁贴的又快又准确,如“damen”“fengshan”“yizi”“shuibei”等;可以开展“猜一猜”游戏,家长张大口型默读拼音,让孩子猜一猜是什么,反之孩子默读由家长猜;可以开展“摆一摆”游戏,家长提供废弃的吸管、毛线、小棍等,指导孩子摆出b、p、d、q等字母进行辨认;开展编儿歌或故事等活动,鼓励孩子把容易读错的音节bo、po、mi、pi、mu、fa、ba、fu、po编成故事:婆婆播种,大米收获后发财了,但是婆婆播种时用木斧头不小心伤到了皮肤,皮破了。

(五)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师充分发掘课本教学内容,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美丽的校园中感受拼音知识的妙用。教师制作了一些“z”“s”“c”的识记卡片,并将其发到了每个学习小组的手中。例如,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zcs》时,教师时常用对话互动的形式提醒学生注意手中的卡片。在走到学校的图书馆时,笔者拿起手中的“z”卡片问学生:“这是哪里?”有位学生也像笔者一样举起了手中的“s”卡片,并告诉笔者我们来到了图书馆。随后,和学生来到了操场上。有的学生对足球运动比较感兴趣,于是招呼教师和其他的学生来到了足球场上,并指着足球场说:“‘草地’的‘草’是“c-a-o”。说着,这位学生还指了指手中的“c”卡片。笔者接着提问:“那你能在足球场上找到其他音节吗?”这位学生在听到这个问题后陷入了沉思,其他学生也开始思考起来。突然,有学生举手抢答说:“‘z’就是‘足球’,因为这是在‘足球场’;‘s’是‘色彩’,因为草地的颜色是绿色的。”听完这位学生的发言,其他学生也深受启发,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拼音教学除了在校园中对拼音中的音节进行研究,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到热闹的农贸市场中。例如,教师在和学生来到蔬菜的摊位时,教师拿起“s”卡片,教会学生“蔬菜”这个词语的读音。然后,教师请买菜的摊主为学生介绍了自己的商品,包括和音节“c”相关的“菜豆”,和音节“z”相关的“紫菜”“紫甘蓝”,和“s”相关的“山药”,等等。在这次实践性的拼音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z”“s”“c”的读音和用法,也走进了日常生活,感受了菜市场热闹的氛围。同时,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许多生活常识,眼界也得到了极大的开阔。总之,这是一次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拼音教学活动。

(六)编诵儿歌,朗朗上口。根据字母的字形,儿童喜爱的顺口溜、儿歌、绕口令等来教学生记忆一个个抽象的拼音字母,把抽象符号变成活的形象。声母教学时,我常用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拍手歌形式的顺口溜,如:小鼓敲响ddd,伞柄朝上ttt,一个门洞nnn,一根小棍lll。边拍边读,师生共读。刚开始时,学生对拼音字母有点陌生,但随着对他进一步的认识,他们有着自己的理解,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把拼音记住,记熟记牢。如:āīāīāī挨得近,áiáiái挨饿了,ǎiǎiǎi矮个子,àiàiài爱学习;uīuīuī危险啊,uíuíuí违规了,uǐuǐuǐ小尾巴,uìuìuì喂饱了每次编儿歌学生都会热情高涨,他们的创作源于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感受和学习拼音,富有童趣。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既让学生记忆字母,又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这又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的鼓励示范性,其实是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更多的展现的机会,把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更好地开发。

四、结论

除了上述教学法,在低年级拼音教学中还可以采取很多有趣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积极探索,在提高拼音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强其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拼音的能力。相信,在彼此的共同努力之下,拼音教学将逐渐摆脱枯燥乏味,走向妙趣横生,教师会教、善教,学生愿学、乐学。

参考文献:

[1]赵亚平.小学低年级拼音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57):55-56.

[2]孙燕.小学低年级拼音教学初探[J].读写算,2021(01):195-196.

[3]钮艳.小学低年级拼音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家长,2020(34):168-1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