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下的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
正文
引言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在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信息技术学科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师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差异化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收获快乐、收获知识、收获进步。
一、数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是通过对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来让学生们掌握知识点,而不是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出发,通过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开始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些小实验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做,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在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
2.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且认知水平较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同时也会出现很多的错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就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如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展示,将课件内容与相关的视频资料结合起来播放给学生看;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对所学内容进行展示等,以此来让学生们通过学习新知识来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们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3.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堂导入,以“我是小小数学家”为主题,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之后教师再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数字模型、图片、动画等内容,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强的亲近感,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阶段,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但是因为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所以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制定针对性教学目标,而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这就导致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低下,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
2.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导致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例如: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一般都会选择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或者是一些小游戏进行导入,然后再引出所学的课程内容。但是这些故事或者游戏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所以很难引起学生兴趣,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对学习的热情。
3.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任务、制定教学活动的方向与内容的具体行为。数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二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数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认识不到位,甚至认为只要将计算机操作技能、应用程序编写等知识教给学生即可,导致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厌学心理,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4.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够熟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也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应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在教学中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由于我国对于小学数学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只是机械地按照教材内容来备课,对于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并不清楚。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是却只是会操作PPT这一类的多媒体课件,并不会进行动画、视频等制作,所以在课堂上采用这种方式授课,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进行教学时也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使教师所教的内容无法得到有效的展示,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基于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学科,但是由于其本身较为抽象,因此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抵触心理,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要在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音乐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乐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突破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示出来,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在讲解“三角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图片,并通过图片上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些三角形具有哪些特征。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三角形”这一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3.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多思考,多动手操作,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圆的图片,然后通过这些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圆的特征和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这一概念。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问题情境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必须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在教学中创设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知识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分数的知识,并给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分数是怎样表示的吗?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分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与分数有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分数是怎样表示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分数的资料,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资料分析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来给出相应的问题和答案,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知识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在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加入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与分数有关的素材,然后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意义等知识掌握。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视频、图片、音乐等素材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观看这些素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效率。
6.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学生掌握了实际操作的技能,才能够真正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有效结合。因此,在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讲解“除法”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一些除法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来给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除法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语
“双减”政策的推行,对于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通过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小学生的参与热情与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创设趣味性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此外,教师还需要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使小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学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J].庄冰冰.考试周刊,2021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以“鸡兔同笼”教学为例[J].王万荣.青海教育,2021
[3]用好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论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覃月娟.华夏教师,2019
[4]融为一体改善效果——关于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探究[J].唐丽萍.新课程(小学),2019
[5]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以浙中金华地区为例[J].钱丽华.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