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孙歌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湾小学116699

摘要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和生活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语文学科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教学内容要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习作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习作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让习作教学以健康有序的状态向前发展,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的角度出发探索有效策略,为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生活化

正文


前言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对于习作缺乏兴趣和动力,内容空洞,情节失真,感情虚假因此,教学一线亟待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习作教学生活化策略应运而生,即将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记录所见所闻,表达真情实感,从而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一、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在“唯分数论”的观念影响下,很多学校和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应具备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教师主导课堂,延续使用传统、形式化的写作教学模式,将模板套路奉为真经,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说明写作要求,限定写作时间,让学生在“条条框框”中进行写作训练,过于形式化和强制性的写作教学,不仅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课堂中,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导致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

从实践教学环节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忽视习作的实践性,未能结合实际情况设置课堂活动,更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指导他们观察和感知生活,导致习作与生活脱轨。这样一来,不仅课堂氛围低沉,更使学生很难挖掘有意思的写作素材,最后造成学生的习作内容枯燥乏味、感情空洞,没有独创性。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生活化的实践应用

(一)树立生活化习作教学理念

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树立起生活化习作教学理念,为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奠定实的基础。

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链接生活。在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主导习作课堂,学生被动按照要求写作,而生活化习作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体悟感知为出发点,使习作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积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是一种收集素材的重要途径,既要学生掌握观察生活的方法,又要注重记录生活中有意义的点滴小事拓展生活素材积累的领域,从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向社会生活、户外生活、阅读生活拓展,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

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热爱生活,提高自身素质。语文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发现生活的美的能力,真正认识到语文习作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才能挖掘生活中的习作素材、生活化地解读习作主题、用生活观念构建习作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中进行习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化语文思维,更利于生活化习作教学的展开。

 

)制定生活化的习作内容

对于处活泼好动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要比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教学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在小学语文写作训练过程中,如果老师能把训练变成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就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得到更深层次的体验,从而为以后的写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素材。

比如:每一年举行的运动会、社会实践活动、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积极参加的,能让学生们有所感悟和收获,所以老师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们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记录下来,成为写作内容。例如: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教师可针对学校举办的国庆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探究国庆节的由来和意义,在认真了解后,开展写作练习活动,以“爱国”为题,不限文体,可讲述参与国庆活动的全过程,或自己对国庆节的认识等。通过参加校园活动,观看升旗仪式,加强学生对国庆节的认识,使写作和生活相结合,体现生活教学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在清明、儿童节、植树节等节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写作,展示写作的效果,使校园主题活动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创设生活化的习作情境

情境教学是每一门课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生动、直观的优点,能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氛围,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灵感,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是创设写作情境,先要给学生一个主题或者是一个方向,然后引导他们去回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把生活素材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进行“写信”这一主题习作时,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格式给自己最想要写信的人写一封信,要求学生在信中把自己的感情和想法表达出来可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自己和对方的生活交往情景,分享和对方交往过程中难忘的事,甚至可以连线吐露心声,唤起美好回忆……总之,创设写作情境可以使学生的作品更富有真情实感

其次,创设生活情景,写作素材更加丰富。例如:在学校运动会结束后,老师可以用摄像机记录下班上学生们拼搏、欢呼的场面,以及运动员获奖后的喜悦,在以后的习作课上,当学生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从哪里写起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提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们对运动会的回忆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们根据这些回忆展开写作,注重细节描写,让学生们写得更生动、更真实。

 

(四)采用生活化评价标准

教师应该改进自己的习作评价方式,运用生活评价法。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让学生根据自身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评价习作中所写的事情是否与事实相符,是否具体生动、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这样一来,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能发现同学写习作的优点,从而主动向其他学生学习,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又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保证了评价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习作评价方式——即文章的写作内容是否丰富、语言的使用是否恰当、字词是否准确、标点是否合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进行不同的评价,对比较自卑内向、不自信的学生,要采用鼓励的评价方式,评语要少一些空洞的说辞,多一些肯定的、能激发自信心的语言,对写作水平一直很好的同学,要从习作本身出发,写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他们的提升。

 

结语

语文是一门起源于生活并终将回归生活的学科,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必然趋势。从树立生活化习作教学理念、制定生活化的习作内容、创设生活化的习作情境和采用生活化评价标准四点进行努力是改善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困境的有效路径,只有实现生活实践的融入,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处处为生活,才能够为语文习作课堂注入生活的“活水”,浇灌出文笔之花,尽享语文之美。

 

参考文献

[1]林雅婷.捕捉生活元素,书写精彩篇章——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探索[J].新课程,2021(24):68.

[2]王静.生活化视域下小学生习作兴趣培养路径研究[J].小学生习作辅导(语文园地),2021(06):50-5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