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建构主义的观点评价特教学校的课堂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麦丽全

贵港市特殊教育学校 广西省 贵港市 537100

摘要

如何在课堂上评价学生,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这对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师以怎样的方式对待智力障碍学生,是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到班级中,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让智障学生在班级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班级,从而获得更高的成绩,这就是在培智学校的教育与教学中所要做的一件大事。开展教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班级行为应对方式的研究,这对于规范智力障碍学生的班级行为,培养出良好的班级行为规范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培智学校的老师在对待智力障碍的学生的课堂评价和班级管理方面,提供一些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

特殊教育;课堂表现;表现性评价;实践分析

正文


教育部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新一轮新课程改革中,始终遵循着一个十分明确的“新”的逻辑,这就是新课程心环节是课程;课改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变革;而在这一过程中,师自身的成长则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心。因此怎样才能课堂”为“支点”教师开展高效的“课堂评价改革?这种情况经过认真分析讨论,我们认为应该课程评课为切入点,在中开展---课堂整合的教力求在实际的,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评价特有的激励功能进教获得相验,使其早日从过去的“惯性”中挣脱出来革的探索推更高的层次。学生评价指的是对学生学习进度和行为进行的评课堂评价改革体系的核心,“培养什么样的人”提供如何培养人”指出了方向。二十大将我国所有的发展都带入了新的时代,其中也将包括教育国家教育体系中,特殊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高度它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一、学生评价的意义分析

在课堂评价中,学生评价属于最基的领域,也是最基本的一项对学生成长发展、教学改革、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的影响前,学者们对特殊学生评价已了一些关于特殊学生的研究,但大多并非针对特殊学生的评价。从评价的内容看,多研究者把重点放在了特殊学生价上对其他方面的价则很少涉及。从课堂评价式来看,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课堂评价式的简单介绍与运论上赵德成张小燕等人就如何运用成长记录包”对特殊学生课堂评价初步的。以课堂评价为引,以会学为标记,立以“会学”为导向的课堂评价系使“以学评教”的有效开展,促使老的教育活动进反思,进而推动学生“学”的发展使”相结合。此,在对“观点评价”理论进行理论剖的基础上,对“以学定教”的课堂评价视角和尺进行了初步探索,希望能借此广师生同讨论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问题

二、特殊学生课堂评价政策发展历程及演进趋势

(一)我国特殊学生课堂评价政策发展历程

政策文献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过程中,有两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是在力扶持特殊教育”的背景下,2014年正式出台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其次,在十九大提出的特殊教育做得更好”的要求下,第二特殊教育(2017-2020)》“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也先后发布项政策均强调了对特殊儿童关注。二是在普惠发展特殊教育健全教育评价制度指导下,《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评价指南》)的发布,标志着特殊儿童的评价进入一个新的科学化、系统化的新阶。这一原因政策文本具体内容为基础并与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程中的重要事件节点相联系,将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教育学生课堂评价政策的发展粗略地分为2个阶段,分别是:酝酿起步阶段,深化发展阶段。

(一)酝酿起步阶段

特殊教育的教学目的是设计与发展课程评价,在设计教育课堂评价的基础上,将其作为基本参考,在实施教育课堂评价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踪和调反思教育课堂评价方案时,则需要将其作为根本参镜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的各项事业苏和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国家先后发《全日制八年制聋哑学校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全日制盲校小学教学计划》(第一版以及《全日制弱智学校()教学计划》(第二版),明确了三类学生的教育的和工作《全日制弱智学校()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中,第一出了“根据平时观察、课堂提问、家庭作业测试收集到数据进行评价,不实施复读”之,伴随着特殊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于一九九八年发布其中除了明确了特殊学生培养目的还增加了对特殊学生课堂评价,"老学期要对他们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校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状况进行1-2次评价,并在毕业时进行终评价","学生的分数以日常核为主"等从某种意义说,它是对特殊教育的一种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的初步探索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们的特殊教育了明确的安排其中明确了“提残疾学生的整体素质”“重力的挖掘不足的弥补,让他们拥有积极面对生、全面融社会的能力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能力”。此论述亦看作是对特殊学生培养对象探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特殊学生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整体而言目前的政策文献中,除《全日制弱智学校()教学计划》(征询建议《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中,偶尔会有个别提及特殊学生学业表现与德智体方面课堂评价外,其献都没提及特殊学生评价。但是,在这个阶段,在政策文本中星地展现出的培养目标,特殊学生的课堂评价进行了指引这也为后续政策文本中对特殊学生进行评价提供依据这一时期可以被看特殊学生课堂评价的萌芽初期

(二)深化发展阶段

了落实二十大关于健全学校管理评价制度强特殊教育普及化发展的要求国家教育部2022年11月布了《评价指南》,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特殊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评价指南》作为家第一份针对特殊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工作综合性规划政府职课程实施建设学校组织管理学生适宜发展等五个面,共18个主要指标49个考核重点。在“课程的执行情况部分清晰地给进行多元评价”的指标,共核内容当前随着新时代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呼声越高,特殊学生课堂评价政策朝着更加具体、全面的方向发展,我国特殊学生课堂评价工作在政策上有了初步的明确遵循和参考指引。但总体而言,《评价指南》并不是一个专门针对优等政策,它只是对优等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描述,但优等生课堂评价应一个包含了课堂评价的、原则、内容、方评价主体等方面的一个比较全面的系所以《评价指南》算是优等生评价制度一个初步框架以后会有更多的发展和改进

三、特殊学生课堂评价政策审思与展望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在我们国家的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遵守特殊教育规律,并根据残疾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在新时代,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提高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将特殊儿童培育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具有品德、能力、知识和良好体质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要想更好地达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在制订特殊学生的课堂评价政策的时候,要坚持“以育人为本”的原则,从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角度着手,遵守特殊学生的生长规律,不对一般的学生评价体系进行复制,也不对国外的特殊学生进行复制,以推动我国特殊学生的全面、健康、适宜发展为目的,让每一名特殊学生都能更好地融人学校、掌握一技之长,并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之中。

(二)优化课堂评价内容与方式

课堂评价目标和法,实现课堂评价的重要保证回顾历年来的政策文本,特殊学生课堂评价内容分散且覆盖不全,评价指标也比较模糊且缺乏针对性外,关评价方式的述语言也比较笼统,对不同区、不同学情的学生进行课堂评价的指导力度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很问题此外在相关的政策文本中,很难清楚地看到不同主体学生课堂评价中的作用,从协同育人”的角度来看特殊学生评价应一个由学校家庭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今后,在特殊学生评价中,该不断地跟上代步伐,不断地对课堂评价理念更新,从建立一个的角度来看对课堂评价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注意到了在课堂评价过程中需要对课堂评价法做出详细的解释并对课堂评价择上的差别做出解释提高了课堂评价的样性并强化了从而提高了课堂评价的可操作性和

(三)积极探索信息化课堂评价教育

在教育现代化中,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用教育信息化来推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升级的一个重大问题。特教信息化,是促进特教事业发展、提高质量的一个创新发动机。在“互联网+”的今天,对优等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评价和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来帮助教育课堂评价改革,能够引导教育的科学发展,从而为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传统的教学课堂评价方法,其标准化水平不高,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运行效率。但大数据分析能够通过特定的分析工具,监控、管理、储存、预测,更好地实现课堂评价功能。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云平台和信息库来共享这些数据和结果,让教师及家长等共同参与到学生的课堂评价中来。所以,对信息化课堂评价进行探讨,并推进建立起一个学生课堂评价云平台,提高学生课堂评价数据的公平性和精准性,这是今后特殊学生课堂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四)增强评价法律法规保障

特殊教育学生有效、有序地开展,离不开相关的政策与体制环境。目前,在我们国家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还没有针对特殊学生的评价进行具体的引导和规范。《评价指南》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关于特殊学校评价的法律文件。但是,《评价指南》涉及到了政府、学校和学生等多个方面,而且它以学校的教学水平为重点,没有特别关注特殊学生。总体而言,现有的对特殊学生的课堂评价,是以一种分散的方式,分散在与特殊教育有关的文件中。如果各项制度之间没有一个很好的连接,将会对高校对特殊教育的整体评价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促进特殊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法律上的规定,或者是制定一些具体的政策,来对其进行健全,从而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其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对表现性评价的关注,构建评价共同体,对工作人员的参与和执行进行规范化,充分发挥老师在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达到对特殊学校的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校整体水平的目的。

四、结论

了加强特殊教育的包容性发展,从而达到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和建教育体系的目在今后,速对特殊学生的课堂评价体系进行健全始终要保持以特殊学生发展为心的评价思想特殊学生的课堂评价内容与方法进行更多地优化,重视在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并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化的方法特殊学生信息化评价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张玲,邓猛.教育现代化背景下融合教育本土教学实践特色的探析.中国特殊教育,2022,(9):3-10,20.

[2]吴扬,王雁.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的背景、需求及路径探析.中国特殊教育,2022,(6):9-15.

[3]罗叶丹.一般与特殊相结合: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初探.残疾人研究,2022,(3):11-19.

[4]吴扬,王雁.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的背景、需求及路径探析.中国特殊教育,2022,(6):9-15.

[5]陈云英,韦小满,赫尔实.弱智学生的智力与适应行为的特征与关系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12).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评价改革专项一般课题《培智学生课堂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607)”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