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与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有效措施
正文
1导言
在各类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对混凝土的综合质量进行全面检测,包括原材料,诸如水泥、骨料、集料等,也包括混合料的质量以及施工质量,由此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有效地控制。基于此,本文在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2混凝土检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
2.1关于原材料
混凝土就其自身而言,对其质量考察的数据涉及多个方面,强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多长时间达到多大的强度,都是必须考察的。然后取决因素又很多,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涉及水泥、砂石以及各类外加剂。部分企业在具体的生产过程当中,为了使自身企业的利益大幅度地提升,常常会忽略对混凝土原材料综合质量的重视,这无疑会留下诸多质量隐患。
2.2试件本身的质量
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在检测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实际检测的结果很容易受到试件本身的影响,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试件尺寸。对混凝土的检测过程中,往往选取的试件尺寸和公称尺寸存在较大的差异,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而试件尺寸的差异往往又表现为低质量的试模,导致混凝土存在变形的可能。检验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往往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导致试模缺乏稳定性,对于收面时间没有严格控制,表面刮平工作没有做到位。第二,试件压平面与相邻面没有保持在垂直的状态,往往是由于没有控制好试模的装配环节。第三,试件受压面缺乏平整度,无法满足试验检测的要求。在试件成形的具体环节,没有保证试件振捣作业的均匀性,对于拆模试件没有控制到位等情况。
2.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混凝土浇筑是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完成浇筑作业后还需要开展振捣、养护等诸多环节,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将使混凝土自身的综合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举例说明,在开展混凝土的各项施工工作过程当中,如果无法进行有效的振捣,并出现漏捣、欠捣等诸多问题,将使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受到负面影响,同时也会使得混凝土在施工过程当中,其振捣机器效率应用价值有所降低。混凝土在开展相应的浇筑以及振捣工作之后,需要开展具体的养护工作,比如可以通过洒水养护的方式防止表面水分流失,降低混凝土结构外部温度,从而使当前水泥水化热以及内外温差而引发的各类裂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混凝土在养护过程当中,具有较详细的要求。一般而言需要达到7~14天的养护周期。然而在开展具体的养护工作过程中,部分企业为了使其施工成本得到有效的节约,没有严格按照具体的工艺流程开展混凝土养护,并且存在养护周期较短等实际问题,使混凝土其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使发生各类风险几率大幅度增加。
2.4检测人员操作不当
在混凝土的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人员的操作因素很容易影响检测结果,即使操作人员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严格执行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检测误差。在检测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人员的操作提出更高要求,检测人员严格根据相关规范对混凝土进行检测工作,加强检测人员的日常培训工作。
2.5养护不到位
在制作混凝土试件的实际过程中,为了确保混凝土试件具有良好的性能,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具体的标准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一般来说,混凝土试件成型后,在温度20±5℃,湿度95%的环境中静置一至二昼夜。在具体的养护过程中,需要在标准养护室内将环境温度维持在20±2℃,湿度必须≥95%,标准养护的时间为28天。但是,在实际的养护过程中,施工企业并没有给混凝土的养护建立良好的环境,并且试件的摆放混乱刻字不规范,导致试件与原构件的龄期不一致、强度等级不一致,最终出现抗压强度异常或偏低等现象,进而影响混凝土试件的整体质量。
3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混凝土检测技术
3.1混凝土原材料的各项检测技术
3.1.1对水泥检测技术进行分析
在混凝土施工项目中,水泥是极为重要的原料之一,能够将砂石进行有效连接。在建筑工程的水泥检测工作中,要考虑到国标文件、行业标准、相关法规等约束,合理开展检测工作,确保最终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为最终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实施水泥检测,要了解《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以对应标准落实检测,若检测发现水泥质量不合格,同批次水泥不予使用。水泥进场验收工作中,检测人员也要核查好水泥型号、批号、合格证信息,检查水泥级别、强度等级、稳定性、品种等。检测当中,对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应复查试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3.1.2对砂检测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
砂在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中,同样是极为重要的材料之一,在砂检测过程中,其主要的检测内容是砂中的含泥量。通常情况下,在建筑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地依照各类施工标准以及施工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对砂的含泥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砂中的含泥量相对较高,在混凝土的构建过程当中,其稳定性较低,为了有效避免该问题,需要以更为严格化的方式对砂的含泥量进行有效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可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质量检测:其一为直观性的检测方式,通过采取筛分方式,依照行业标准,对当前砂中的含泥量进行判断;其二为见水法,将砂放在水中,通过肉眼直观查看水体的浑浊度,对当前砂中的含泥量进行有效的判断。
3.1.3对石子检验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
石子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极为重要,在对石子进行筛选过程中,需要对其粒径、强度、洁净度等诸多方面开展有效的检测,保证石子的质量能够与实际的施工需求相符合,由此确保混凝土的施工效果。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石子的各项数据进行有效的评估,详细分析各项参数,确认无误后可以投入使用。不同产地的石子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便处于同一产地的石子,其质量同样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对石子进行多项参数试验检测。最后,需要保证取样客观科学,对其质量进行有效评估,确保场内的石子能够与当前的工作要求相符合,防止由于石子质量不达标导致混凝土的综合施工质量受到影响。
3.2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
3.2.1回弹技术
回弹检测技术是混凝土强度检测工作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检测技术方法,根据混凝土材料的回弹值和材料的碳化深度,有效测定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情况,尽管这种检测工作方法相对比较保守,但是不会对混凝土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在实际检测工作过程中,通过使用专业的回弹仪设备,对混凝土的表面硬度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并且结合实际碳化深度情况,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有效判断。回弹仪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对混凝土表面的硬度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有效反映出混凝土的强度大小,得出最终的测定工作结果之后,制作出专业的测强曲线,同时对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情况进行判断。在测定工作过程中,如果待测混凝土部位的表面不平整、整洁程度不足,或者是产生麻面浮浆等各种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清理,或者使用砂轮对试块疏松层和表面杂质进行清除,清除工作之后需要进一步清理粉末和碎屑。回弹技术实际使用过程中,主要优势表现在操作流程比较简单,检测费用相对较低,同时工作人员在检测工作中可以随机进行抽样检测,保证最终检测工作结果的真实性。
3.2.2钻芯法
在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检测过程中,钻芯法是极为常见且广泛应用的检测技术。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合理选用钻芯法。首先,需要选择开展整体混凝土的取样工作,依照样品的综合强度,以检测局部混凝土的模式来对整体混凝土结构质量进行判断。钻芯法在应用过程当中,其主要优势在于具有高度的直观性,不需要对各类数据进行转换计算,同时其检验结果能够将相应的混凝土强度进行综合性的显现,其精准度较高,并且花费相对较少,钻芯法在使用当中同样会存在缺陷,会对钻取处的结构整体性产生破坏,每次检测过程当中其数量限制较高,并且拥有较高成本。由此,在大型工程的检测过程当中,该种模式实用性相对较低,应用钻芯法对混凝土检测过程中,需要对钻芯保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3.2.3超声回弹综合检测法
回弹检测法,通常情况下只用于混凝土材料的表面检测。在混凝土强度不断升高的条件下,材料的塑性程度也有所提升,混凝土材料表面和内部结构之间的强度差相对较大,因此不能直接采用回弹法来进行测定。超声波在检测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检测到混凝土内部情况,同时对于强度相对较高的混凝土检测变化程度相对较小。超声回弹综合检测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检测法的缺陷,并且融合超声波和回弹法进行综合检测,可以有效得出超声波速,混凝土强度大小,以及回弹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丰富参考处理信息,提高最终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混凝土的施工操作,严格遵守相关标准把控具体细节,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检测方案,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大监管力度,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为混凝土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闫明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混凝土检测技术[J].四川水泥,2020(03):8.
[2]万凯.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实验及措施探讨[J].居舍,2020(14):21.
[3]罗中城.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的几点探讨[J].四川水泥,2016(01):30.
[4]刘建忠,白书伟.浅析建筑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7):267.
[5]黄迪.浅议建筑混凝土质量检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7):92-93.
[6]魏恒恒.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6):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