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作文训练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朱彩霞

博罗县龙溪中学 516100

摘要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应用。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是将两者分开教学的。这样的教学没有正确认识和把握阅读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作文训练不仅能够解决以上问题,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本文主要基于读写结合下对初中语文作文训练策略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初中语文;写作能力;读写结合;作文训练策略

正文


引言

读写结合是一种新颖且高效的教学方法,非常符合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师们要积极地运用它,利用阅读来促进学生们写作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围绕着“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这一个话题展开讨论,从写作素材、写作文体、仿写训练、写作方法、教材资源这五个方面展开叙述,提出一些教学方法,希望可以对教师们有所帮助,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加以运用,更好地做到以读促写。

一、缩短读写差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持有浓重的好奇心,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将写作与阅读两者充分结合,创新语文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例如在讲授“时间的脚印”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人类历史纪录片,促使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其次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呈现沉积岩的图片,借此让学生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进行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沉积岩的层次知晓形成的时间,让学生尝试将自己对沉积岩的理解运用文字方式记录与总结。最后分析准确的小组获胜,以此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阅读与写作之中,实现高效课堂构建。

二、阅读教材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作文训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以帮助学生阅读优秀文章并学习写作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发挥到极致。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分析和思考教材文章的写作手法。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从教学中感受写作方法的作用。其次,教师可以选择教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方式、叙述情节发展等部分内容作为分析和研究的重点。如此,学生就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写作方法的应用方向。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应该结合此文的写作方式等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写景散文体裁的写作修辞方式。首先,结合对此文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此文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应用方式,以此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和做好准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结合文章中“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等词句了解和感受比拟的用法。在《济南的冬天》中,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将济南冬天的景色比作人。学生通过分析可知,这些景色被比作了少女美丽害羞的形象和奶奶慈善安静的形象。结合这些比喻,学生能够感受到比喻、比拟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散文体裁中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基本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此,学生在写类似的写景散文的时候就能够灵活应用这些比喻等写作手法。

例如,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该结合此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来为自己写作打下坚实理论基础。首先,结合本文中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人物形象刻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和感受人物形象刻画的方式。接着,从动作、语言、作者感受等出发分析和学习刻画人物的写作方式。其次,结合学生自身的分析和思考,教师应该给予明确的引导和答案。

例如,在阅读《再塑生命的人》的时候,学生可以从“握”“抱”和“慢慢地”等语言和动作了解莎莉文老师的爱心、耐心和温柔等人物形象。结合此点,学生就可以在自己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仿照此文中语言和动作等刻画人物的方式来写作自己的文章。从以上两个例子可知,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自己思考中分析教材优秀文章,学习写作技巧。

三、利用阅读掌握写作方法

在写作的时候,良好的写作方法是写好一篇文章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写作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们一些写作技巧,这样才可以在写作的时候做到行云流水,不至于词穷。尤其是在教师们运用读写结合这一个方法之后,学生们阅读的书籍量有所增加,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写作灵感也逐渐爆发出来。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不同文章的写作方法,例如“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首尾照应、扬抑结合、夹叙夹议、托物言志、开门见山式写作、卒章显志”等等,这些方法对于学生们写好文章都非常有益。总之,在利用读写结合这一方法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多读,在不断的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质量。

就比如说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中国石拱桥》时,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讲述的内容是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点、悠久历史、建筑意义等等。在学习这一篇文章时,学生们要认真地阅读文章,把文章中与说明方法有关的句子勾画出来,例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这一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描述了赵州桥雄伟的特征。此外,还有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做引用、举例子等等说明方法。学生们认真地阅读和学习完文章之后,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就可以以说明文为基点,布置一个写作任务,例如:“用说明文描述一下生活中自己最熟悉的一件事物,文章中至少要出现五种说明方法。”学生们在写作的时候,要联系课堂所学,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含义,并掌握这些说明方法的应用技巧,将其合理运用到文章中。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可以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学到一些正确的写作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质量。

四、以写作视角分析文本,有效进行写作指导

在读写结合视域下,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不仅要带领学生进行字词训练,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语篇布局特点、写作手法等,还要从写作视角出发,对文本进行鉴赏,以便在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写作方法的指导。以《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可带领学生从写作视角出发分析文本的写作元素。第一,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以及作者的语言特色与描写内容的吻合性。第二,鼓励学生自主归结出文本运用的写作素材,并对这些写作素材进行分析,以找出这些写作素材的来源,如来自作者的观察,来自作者的想象,来自作者的视觉、触觉、嗅觉等直观感受……第三,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帮助学生了解作者这样安排文章内容的理由。其次,在分析完文本的写作元素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细化阅读,引导学生找出文本运用的修词手法类型,如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并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如果不用这些修辞方法,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差别,以使学生明白好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最后,在带领学生从写作视角分析完文本的写作元素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写作跟踪训练,如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本地的冬天,并要求学生将作者的写作技巧灵活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以此帮助学生完成对写作手法的内化和吸收。

结语

总而言之,作文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这种写作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通过不断地读写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写作任务。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综合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裴慧莹 .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7):252.

[2]林法俤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作文序列训练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05):36-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