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与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学前教育;高校教育;创新能力训练;
正文
当前,我国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关注日益增加。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人才培养,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幼教职业教育中,如何提高高校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实践教学
有些教师还是沿用了常规的授课方法,忽视了实际操作,使得课堂上的很多内容都被传统的课堂教学所取代。因为缺乏实践创新能力教学,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自主地进行思维,只是一种消极的接收,而且师生间缺乏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缺乏与生产实习相联系的训练,导致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达不到现实需求[1]。
(二)缺少专业技能训练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能灵活运用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技能,以多种能力增强幼儿教师的教学效能,提升儿童早期教育的层次。在课堂上,教师把授课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但现实中,因为课堂上的时间不够,所以很难让他们彻底地理解所教的内容,而且他们在学习上也缺乏积极性,从而造成了他们对自己的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由于缺乏对职业技术的实践锻炼,使得其在实践中很难得到有效的运用。
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充分提高智能技术应用能力
把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内部要求,也是我国为培育创新型幼儿教师而必需的保证。第一,高校应以智慧科技为基础,对幼教师资进行全面的装备;幼教师资的智慧科技运用能力,不仅关系到教育智慧的发展,更关系到幼儿的创新能力。第二,高校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智能教育。引导学前学生学习运用智慧科技,可以促进创意教育资源的搜集、筛选、整合与共享,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的氛围。第三,学校要引导学生运用智慧科技来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顺应启蒙性原则,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基础,是信息化时期对学前教育教师提出的客观需求。
(二)加强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
高校学前教育应与幼教单位密切协作,与幼教单位共同努力,为培养高校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一方面要加强对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让他们在拥有丰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出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为进行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幼儿园要为学前儿童的实习提供一个培养的平台和引导的机会,让他们在不同的实习中,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单位的合作中,也要注重双师协作育人工作,也就是在学校的研究指导教师和课外的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把理论与实际相融合,从而使教育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特别是,由学校的科研教师在理论知识、学前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方法等领域进行引导,以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理论与方法;课外实习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和创造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为重点。
(三)科学设置课程教学学时
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对于实践学习与应用都很重要,应该合理的安排。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利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精简。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调整好时间,按照课程的内容、目的,合理地安排实习,在课堂上运用案例,让课堂变得活泼起来。在参与式的教学中,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都融入到实际当中,在实际操作中把所学到转换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实际操作和理论上不断地进行革新,提高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领域的划分,在学习完各个区域之后,再选取相应的内容,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儿童和教材来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教育和创新能力,在对中学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方法和计划,同时还可以组建一个小组,让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评估。在说课训练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授课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说课之前,应该先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弄清楚,然后由教师来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的流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开展仿真活动,选定授课场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同学作为听讲的同学,在仿真的情境下开展实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与实习相联系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设计、修改自己的学习内容,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五)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
学前教育是一种具有教师职业性质的学科,其教育教学应在其职前培养与就业后能力培养之间架起一座“立交桥”,为未来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首先,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各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让他们能够在将来的生涯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己的终生学习。
其次,构建面向师范生终生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如网上教学等,为师范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创造更为弹性、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此外,还要注意解决好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技能和今后的职业生存技能的相互联系,力求使他们的终生学习观念和技能得到发展,为他们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后,能够更好地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教育能力,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六)明确培养学生专项技能
幼儿美术表达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参与相关的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例如:在幼儿园开展实习、参与学科比赛等,提高其动手能力。同时,要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开展不定期的教育讨论与训练,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幼儿园课程涵盖了语言、美术、音乐、绘画等多个学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各学科的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领域的能力。
三、结语
学前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的基石。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终身发展。在经济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新世纪,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将被社会淘汰。 作为培养学前教师的骨干力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明确未来幼儿教师的岗位要求,以职业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以课程教育教学为抓手,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幼儿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庆春,汪艳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02):14-16.
[2] 段元花.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家教世界,2021(24):28-29.
[3] 殷文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创新路径探索[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11):152-1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