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农村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华

怀安县左卫镇中心小学 邮编:076181

摘要

我们都知道,从古代开始,语文就一直是教育者们最关心的话题,也是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这不仅关乎着一个人的前途,更关乎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而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启蒙时期,它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是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阅读教学。通过对小学生的教学和经典诵读活动的探索,阐述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经典诵读活动的相互联系,并从三个角度对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策略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生;经典诵读;行为习惯;实施策略

正文


前言:让学生认识到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可以增强他们的国家荣誉感,使他们能够在多元化的社会里立足,吸取传统的养分,吸取外来的“鱼翅”,才能面对新的时代,在激烈的市场上,保持自己的优势。小学生天性单纯,活泼好动,自控力弱,尤其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和暗示,从而导致无意识地模仿。在建立健全一套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特征与心理发展规律,才能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与有效的教育。

一、营造诵读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将古典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受,这对于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一切教育的实施,都是以提升生命质量为目标,把经典文学的阅读与生活中的生活情景相结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使教育提升生命质量的目标得以实现。比如,传说中的守株待兔。在讲解了“守株待兔”的含义之后,教师可以用情景剧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守株待兔”的了解,从同学中招募小演员,分成若干组,互相 pk,由小组成员讨论角色的分配,让同学们在角色上倾注感情,在演出之后,请同学们谈谈他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意见。最终,没有参加演出的同学进行了投票,选出了最优秀的团队,并颁发了奖品。利用情景剧表演的方式,使参加演出的同学们既能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又能获得知识,又能将自己带入到情境中,对经典文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这对那些没有参加演出的同学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影响,因为他们有权决定最后的成绩,因此他们会以更严肃的态度去了解这部古典文学,并且会对台上学生的表现更加仔细的欣赏。戏剧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于玩中学,更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充分体会到古典文学的意义和功能。

二、整合诵读资源,搭建诵读平台

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老师也要学会利用网络,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实际状况,为他们挑选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材料。网络具有高度的时效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通过网络,老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学们不但要有一颗开放、包容的心去学习,更要有充分的信心,并对中华文化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和外国的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培养出正确的道德情感和文化人格,使自身的品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例如,在广泛征求读者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教育者的意见,教师可选择《鲁滨逊漂流记》作为一部优秀作品的电子版教材,供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小说的主角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中等阶层的家庭,他的人生目标是周游世界。在一次航行到非洲时,他遭遇了一场暴风雨,他独自一人漂流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荒岛上,从此隐居起来。鲁滨逊凭借坚韧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荒岛上艰难求生。直到一只英国船只途经此岛,鲁滨逊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他成功地把一个理想的资产阶级的所有特点,包括勇敢,聪明,理智,勤奋,坚强,还教导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强地活下去。在读书中,我们发现了许多优秀的素质,如勇敢,聪明,理智,勤奋,坚韧,等等。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同学们既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又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人格。

三、树立榜样,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的阅读可以促进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他们身上树立起了榜样的作用。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历史人物,让他们以此为学习对象。例如,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弟子规》中的“湘九灵,能温席”的故事,其主旨是主角黄祥在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目前大部分的独生子女都是“衣食无忧”,无法理解父母为了家庭而操劳的艰辛,经常对父母的忠告置若罔闻,有的甚至干出一些大逆不道的事情。在讲述了这个故事之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逐一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想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是怎么做的,然后做一些反思。藉由这个故事,同学们能纠正自己的不足,注意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回馈家长对自己的关爱,协助家长料理家事。

四、加强方法指导,保证诵读质量

古典诗词内容深刻,意境深厚,要理解其精神实质,必须先体味其意境。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在教学中强化方法的指导。在多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诵”出“韵”,在重复的阅读中体会诗歌的真实意蕴,并逐渐培养语感。第二,关联增广法。在课堂教学的帮助下,扩展延伸,广泛阅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避免单纯追求阅读的量。延伸性材料可以选择主题相近的诗歌,如王伟《送别》,李白《静夜思》等;如杜甫《登高》、《春夜喜雨》、《饮中八仙歌》等;也可以将同一种景物结合起来,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书》和《钱塘湖春行》这两首描写西湖的诗词,让学生通过比较和感悟,加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第三,激发想像力。在古代诗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感情体验,让他们从自身的人生经历中去体会、去体会、去体会、去感悟。第四,采用逗趣的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巧妙的导入导入,把他们带到一个想像的世界里,让他们在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驱使下去读诗词,这样的话,画面就会变得具体、形象,更容易让人理解。

总结: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小学生中进行经典诵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实现教育目的,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创新,力求使学生诵读经典作品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老师要把教材中的经典文化充分地挖掘出来,把它融入到具体的课程内容当中,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教育虽然艰难,但老师们只需要付出努力,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就会有回报。所以,我坚信,从幼儿的发展出发,老师们一定会竭尽全力,继续前进,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马津瑾. 经典诵读活动在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大众标准化,2020(16):55-57. DOI:10.3969/j.issn.1007-1350.2020.16.025.

[2]李维乐. 国学立德礼仪立行──浅谈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礼仪的有效性研究[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20(7):153.

[3]万淑兰. 以经典传承为特色的书香学校建设[J]. 湖南教育A,2019(5):37-38. DOI:10.3969/j.issn.1000-7644(s).2019.05.016.

[4]李月英. 让经典成为幼儿礼仪行为的翅膀 ——浅谈诵读《弟子规》,改善幼儿礼仪行为习惯[J]. 教育界,2019(9):143-144. DOI:10.3969/j.issn.1674-9510.2019.09.0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