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课程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单元教学;初中语文;主题意义
正文
前言
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将各知识单位之间的关系密切起来,能够有效地反映出语文课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关性。每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为了实现单元目标,而单元目标又是为了统筹引领每个单独的文本,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检索,分类,比较,重建等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个单元可以被划分为若干节课,每节课都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教学设计,具体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经历、表达方式、角色描写、语言表达、思想挖掘等等,这些话题可以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系统缜密的课程中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有效重组。所以,对单元整体视野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单元教学的特点
与常规的“课时式”相比,“单元式”是一种全新的、拓展性的教学模式,其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较高效用。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把分散的单个知识点以主题形式进行汇总,以构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学科体系。该体系从单一向多元、从零碎到整体、从浅到深,构成一个多层次递进的知识链。由此可见,课程单元化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重建知识的有效途径。
基于单元整体视域的语文教学更加完备、更有条理。因而,各大模块在实现其教学目标后,都存在着一种阶段性的综合总结,其综合特点十分明显。同时,单元内有着相似性,而跨单元却显得风马牛不相及,而单元教学则可将原本零散的文本聚合联系,把“零点”变成“整数”,这样就可以让同学们通过“集中”地练习有条理地完成作业。
二、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课程探究
1目标设计
每个独立单元都有自己的教育目的,通过对单元进行总体规划,可以使教育目标得以更好的实现。我们都知道,在语文的课程中,教师的学习目的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绪”与“态度”还有“价值观念”。单元教学也是如此,它的知识能力方面包括了知识和技能,大部分是通过对单元内的全部文本的阅读,形成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包括词汇含义、句子含义、创作背景、表达寓意、作者简介等。
而在过程方法层面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够对语句的意义进行解析、归纳、理解和记忆。在情绪、态度与价值层面上,需要对扩展的认识进行重组,也就是在各个文本中进行纵向对比,然后扩展到外部。在完成了整个立体的教学任务后,又对学生进行了更深入的高阶思维培训,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去探究真实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2课时分配
一是梳理不同单元的教学概念。教材的单元导语主要介绍了单元课程的语文元素和人文主题,因此,可按语言要素明确一个大致的单元教学概念。
如,可以把八上第一单元归纳为“通讯文的精确和严密”。该单元的单元概念主要依据单元导语得出:在本课程中,要使同学正确地掌握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要熟练其写作手法,掌握通讯语言具有严谨、准确和科学的特点,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单元的前言导语阐明了培养学生的关键技能,所以这就是其整体概念。
二是单元任务,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科素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单元课程任务。如,围绕:“通讯文的精确和严密。”确立以下任务:第一,组织这一单元的写作次序,并反映出写作对象的特点;第二,总结常见的通信、通讯写作方式,厘清通讯文体特征,并对其语言特征进行剖析;第三,了解单元外其他各种类型文体的抒情特征,了解它们的情感表达及呈现方式。
三是按教学计划分配教学时间。老师可以利用问题或任务进行驱动,把教材内和教材外的语文资源与教学活动的关联起来,并对各个任务的特定课时进行划分。如,九上第一单元的教学主题为“现代诗词——情感寄托”,这一任务的设计构思如下“以情感理解为主线”。一:成为朗读者。二:成为编写者。三:成为观察者。四:成为分享者。五:对照比较。以单元主题为中心,将本单元拓展至不限于本单元的多个学习任务,并以多个课时予以完成。
3情境创设
一是创设真实教学情境。真实的教育情境要从三个方面来思考,即:学习与阅读过程中的情境体验、语文学习中的认识情境和生活实践活动中的社会情境。通过以上三个方面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真实的实践活动情景,把学习方法与内容、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运用多重情境创设,将生活经验与语文知识相互融合,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进入真实的语言情境。
二是核心任务和子任务活动的确定。在单元教学视角下,设计问题应该更加具有情景化、综合化和任务化,通过创建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得到有效整合,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以此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及核心素养。如,“科学探究单元”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们体验到一种永不停歇、勇于冒险的科学精神,在分析课文内容和单元导语的基础上,教师们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们放映关于科学探险的纪录片,为同学们展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中国航天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落的录像。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有效提升他们的科研态度和创造能力。
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陶行知先生曾言:“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知识内化。老师们可以组织各种单元主题实践,例如,与单元文本主题相契合进行写作,或对某一诗人的创作进行总结,通过集中练习,使学生内化知识,达到知识的获取和提高。
结语
总而言之,单元教学这一模式对于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要使单元教育目标得以实现,教师便首先要积极转变观念,应采取多种教育手段,从总体认识到精细品位,从专业素养向实践,从认识到理解,再从理解到再建构,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使其学习能力晋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杨宏斌.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3(17):130-132.
[2]舒妙珠.基于大概念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究——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3(9):74-76.
[3]张春红,廖与可.基于UbD理论的语文教学单元设计——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亲情散文阅读与创意表达”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3(2):37-41.
[4]章林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文言文单元教学——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下第六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3(2):47-50.
[5]张晓玲.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性教学策略研究——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9):4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