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宁占红

邢台市南和区第一中学054400

摘要

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学的历史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同学们主动地进行研究性的学习,用文学作品来提高史料的真实性,用调查研究可以以点带面,提高对历史的了解,用假想研究来促进学生进行严谨的求证,用对比研究来加深对真理的认识。以上三种方式均为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历史核心素养;高中历史

正文


前言

研究性学习以培育学生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姿态为目标,在研究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首先要从所涉及的领域或者是实际的社会环境中选取几个问题来进行突破,然后在提问的过程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文献研究性,论证观点

在研究性学习中,文献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通过对资料的查询和筛选,尽量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有用信息,对某种思想进行精炼或者证明,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上某些课程的时候,要让同学们主动地进行文学研究,了解到学者们对这个问题有何见解,自己有哪些新的见解。

鸦片战争这一课中,我们要让学生进行研究性的研究,讨论鸦片战争是由什麽构成的,它所产生的影响如何。在鼓励学生进行文学研究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们去查阅各种史料和文件,以理解历史的真实情况,同时也要理解历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赵尔巽等人所著的《清史稿》等著作,对于鸦片战争,均有不同程度的论述。通过对历代文人及各类文献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观点进行研究,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更佳的是要有创造性的见解。有的同学说:我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使中国被迫与国际资本主义接轨,从而引起国人对资本主义的关注,并对后来的辛亥革命产生了影响。因此,我认为鸦片战争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在进行了文献研究性之后,除了要求学生对别人所提的意见进行归纳之外,还应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使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水平。

二、调查研究性,以点带面

调查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历史遗迹、遗迹等为中心,对有关历史的学者和人物进行专门的调查,以获取接近第一手的信息,进而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问卷调查法得到的信息更可信,可以发挥点推面的作用,激发学生直接参加研究。

近代中国的发展课程中,可以采取调研、调研等方法,以获取一手信息,并通过调研、访谈等形式进行。同学们会对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进行访谈,了解当时有没有参加过考试,当时的考试与今天的区别。然后,以高考为切入点,进行层层剖析,探索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与变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写一份调查报告,重点讲讲高考的历史背景,讲讲高考对中国的影响,讲讲中国现在的发展,讲讲现代教育的变迁,展望中国教育的未来。

在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由点及面,先从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家乡开始,再经过仔细的记录、分析,得出结论。

三、假想研究性,谨慎求证

假想研究法是一种在提问之后试图以自己的了解为基础,给出一个假定的回答,之后通过查找各类信息进行验证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在史料的实证上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意识到,历史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映,在做出了假设之后,要用史料来检验自己的回答。

罗斯福新政」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以「假设研究」的方式,来探讨「如果罗斯福没有当选总统,美国的社会将会如何改变」这一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假设,再由同学自行搜集资料加以解答。让同学们知道美国金融业如何陷入困境,以及胡佛的政策为什么会导致这场金融风暴的失利。之后,将罗斯福实施“新政”以前美国的社会现状与罗斯福“新政”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以此来检验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并不困难。最后,通过假设学习,学生们意识到: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以及整个世界都有深刻的影响,它是我们从大萧条中走出来的最直接的因素。

在中学,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已有了较大的提高,所以,让他们进行假想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更适合于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在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并逐渐提高了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假设的胆量。

四、比较研究性,领悟道理

比较研究法就是让学生把相同点的历史片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试图从多个方面去剖析它们之间的差异,然后再通过对比,得出某些结论,理解某些原理,解释某些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解读和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辛亥革命后,把这一事件与明治维新进行比较,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产生背景,主张,结果,代表阶层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辛亥革命与明治维新的差异。之后,也要鼓励学生进行综合,充分运用表格,梳理自己的思想,并通过对比,探索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经过比较和分析,一些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辛亥革命并没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国家危机还很严重这就促使学生们通过比较来理解道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史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对比。在进行对比时,首先采用了发散性的思想,从各个方面寻求与之对应的视角,查找有关的历史资料。之后,利用整体观念,发现事情的发展规律,归纳归纳,形成自己的见解。

学者胡兴宏指出,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积极地进行问题探索的学习。历史核心素养是在历史课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重要能力和必备的人格、价值观。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地提高历史唯物主义,培养出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提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理解等各个领域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

结语

总之,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它突出了学生主动参加历史学习,关注研究过程,紧密把握学科特征。对于这一点,老师们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实施,力求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持续地培养他们的独立研究能力,从而使他们的历史思维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葛云青.试论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构建[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2):47-52.

[2]郑佳音.试论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福州城里说城隍》研究性学习课题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2):100-101.

[3]翟金路.试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实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4):46-46.

[4]杜文艳.浅论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04):107-107.

[5]孔晓琴.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科教导刊,2013,(24):144-145.

[6]甘有成.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与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05.

[7]肖彦莉.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探微[J].东西南北:教育, 201917):0136-01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