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区域,经典无声润童心——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大班区域游戏的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晓芳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书香幼儿园,山东东营 257500)

摘要

众所周知,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以传统游戏为载体,开展传统的文化教育,这也是幼儿园特有的文化和教学任务。而传统游戏的发展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对幼儿普遍喜欢的区域游戏为主,在游戏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喜好,进行分析,根据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予相应指导,让他们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可以感受到游戏的魅力所在,从而能健康、愉快地获取相关的传统经验。


关键词

传统文化;幼儿园大班;区域游戏

正文


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幼儿群体活动中的传统游戏实践的观察和反思,检验和完善有关幼儿游戏教学的理论,为后续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可以根据传统游戏,将富有内涵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其中,探索将传统文化与区域游戏活动相融合的教育意义,以此来提高幼儿对游戏的理解与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对家乡、祖国的热爱,并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帮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一代代的劳动人民和无数的文人墨客和各种人才的发展,并将其重要精神传承下来。是我国古代的精神文明标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特色。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根据自身的认识,不断地丰富这一文化形态,神话故事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古人伟大的想象力,从剪纸刺绣中,可以学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般是指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标志,根据相关分类,可以将其分为思想方面的文化结晶;表现在某些事物方面的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几类。而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也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根据幼儿园所在地区的情况,合理安排课程,从而建立独特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

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规划不完善

在实施幼儿集中管理工作时,存在着游戏材料放置不当、管理规划不健全等问题,这也会妨碍对幼儿园大班区域游戏的认识和指导。例如,各种材料没有按照不同的方式存放,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他们不能自己收拾或摆放材料;游戏规则的功能相对简单,导致幼儿无法自主地搜集所需资料;许多指示牌不够醒目,摆放位置也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此外,由于游戏素材的不稳定,导致游戏中的物品无法及时进行更新。当需要替换道具时,也不能按时完成订单和供货。如果一些教材、一些工具都是固定不变的,那会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对游戏的学习热情,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十分不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没真正制订出一套完美的教学方案,在对幼儿进行指导过程中,并没有与区域游戏评价的根本问题相结合,导致幼儿的游戏水平持续下滑。如,当发生抢夺事件时,没有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当规范和指导,缺少对幼儿游戏必要的总结。

(二)专业能力有所欠缺

在科学地评价游戏教材的类型和数量时,教师的整体教学和教材质量密切相关。幼儿园所提供的游戏材料和有关活动的开展并不协调,也没有充分利用每一种结构材料。教师职业能力的欠缺,导致游戏教材的应用范围扩大程度上出现了很大问题。例如,在设计时,没有将区域材料融入到教材的主题活动,如,在元宵节时,教师可以在生活区域放置一些面粉,让幼儿动手做汤圆,但幼儿园中提供的区域材料,与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不适应。

三、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大班区域游戏的实施策略

(一)投放材料让幼儿体验传统文化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表现形式、内容上都是丰富多彩的。尽管在游戏活动的实践中,教师已经很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但真正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征,让他们更容易接受的传统文化游戏内容仍然比较少。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幼儿的生活角度出发,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选取适合的素材开展活动。

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国”、“茶铺”等区域,将与传统食物相关的半成品原料投入其中,让幼儿利用黏土、折页纸、泡沫纸、彩色亮晶贴等辅助材料,亲手制作元宵、饺子、八宝饭等传统食品,并在玩耍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食物。将经典故事、民间神话、十二生肖、成语故事等内容加入皮影戏和木偶戏剧场,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演出中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教材的投放也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例如,首先投入完成的故事道具,再依据幼儿现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写剧本,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道具进行演出;在“艺雅堂”等美工区内,放置适合大班孩子操作的材料,如,手工剪纸、轻粘土、布、纸盘、国画颜料、宣纸、扇子、毛笔等,让幼儿通过搓、揉、画、剪、贴等方式,感受不同的传统美术形态,重新塑造创新的艺术之美。在小私塾、图书室等语言区域放置笔墨纸砚等,让幼儿在听说、说、读、写的过程中,从多个层面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另外,还要让家长的积极参与,可以提前收集一批诸如挑木棒、翻花绳、东西南北等民俗用品,投放到生活区,益智区等活动区。应该说,在投放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幼儿的能力,注重给他们提供一些有难度的活动材料,这样才能有目的、让材料的投放更有针对性。

(二)将传统文化与日常教学融合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其工作就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教学结合,如,教师可以把优秀的故事、古诗等文学作品纳入到幼儿园的教育体系中,来丰富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再将传统绘画和剪纸融入到幼儿园的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操;在社会科学活动中,把民间传说和传统节日结合起来;将中国传统的运动项目与体育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在享受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能锻炼自身的体质。而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能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体会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对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从而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例如,教师在班级中积极地进行民族音乐演唱,以此来培养幼儿的音乐情操;进行传统绘画赏析,有助于提升幼儿的鉴赏能力;通过制作月饼,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讲童话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等。而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让幼儿在不断地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又能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三)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在传统文化教育阶段,探究性学习可划分为“玩中学”与“情境探究”两种类型。首先,从“玩中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可以将活动地点设在习惯区,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相关体验,同时也能充实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例如,在美工区,摆放笔墨纸砚,有些幼儿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他们也会随手拿起笔,在教师的指导下,沾上墨汁以后进行绘画,起初,他们还不能很好的掌握,不是纸张破了,就是将墨汁弄得到处都是,由于幼儿初次接触种类绘画,他们无法控制好毛笔的力度,导致没画多久,纸就破了。经过教师的讲解,幼儿再次尝试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理解毛笔、墨、纸张的特性,当他们对工具和材料的特性都有一定认识以后,再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绘画经验和技巧进行自主创作。而在这种“玩中学”的模式下,幼儿的学习方法也变得丰富多彩。

其次,情境探究学习是在社会性领域开展的,通过让幼儿扮演各种角色,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提升相关技能。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国”专区,“小吃店”经过“装修”以后,生意越来越红火,前来试吃的“顾客”络绎不绝,这也让“厨师”、“服务员”应接不暇。在“小吃店”里,刚刚做了一盘“汤圆”,“服务员”会说:“汤圆,五元钱。”“要小心烫。”“顾客”继续问:“能不能给我打个折?”“服务员”马上答应:“三元,再给你带几个饺子。”“顾客”心满意足地找到位置坐下慢慢品尝,而“服务员”不忘记让“顾客”再加一份其他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商家都会以“买送活动”的形式来吸引顾客,这是一种生活体验。实际上,幼儿在游戏中创造出的内容都是来自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教师指导幼儿扩展自身的兴趣,让更多的孩子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地展现出来,让他们受益于游戏的产生。与其他幼儿进行互相交流,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大胆地做自我介绍,这既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也是一种自信。可见,情境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结束语:

总之,在进入幼儿园大班以后,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区域游戏活动,来提高教学水平,通过适当的指导,让幼儿认识到,参与区域游戏的重要性,并能通过专业化的展示,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在区域游戏中加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渗透到幼儿园教学的各个方面,对此,教师应该先让幼儿了解、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还要主动地去挖掘和制作更多适合幼儿的传统区域活动素材,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用游戏的方式传递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季瑞.传统文化融区域,经典无声润童心——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大班区域游戏的实践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31):11-13.

[2] 赵一锦.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途径--以商丘市实验幼儿园为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66-69.

[3] 丁春香.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策略研究[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9(12):50-51.

[4] 李冬梅.客家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0(34):8-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