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学绘本提升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江晓芳 袁太坤

江西省赣州市灌婴小学 江西省赣州市天骄小学 341000

摘要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居于重要地位。传统的数学课堂,师生关系较为严肃,学生不敢多说话,几乎没有师生互动过程,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小学低段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阶段,如此的教学课堂,只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开展教学活动。数学绘本具有兼容性、互动性和表达性的特点,教师可基于数学绘本的特点选择与教学内容贴合的故事,利用其开展数学绘本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绘本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绘本教学;运用策略

正文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学科带头人专项重点课题《利用“数学绘本”提升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1ZXZD016。

前言

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特点,因此它对低段的学生来说,难度更大,也更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而数学绘本以儿童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和理解能力为基础,与丰富的、生动的故事情境相结合,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融合在一起,它从感性的艺术角度出发,对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广泛性等特征与内涵进行了阐释。数学绘本是一种读物,要想在课堂上开展教学,实现对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就要求教师对绘本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和创作。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对绘本的应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将绘本与数学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绘本的辅助教学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接下来,笔者将探讨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问题,希望能对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一、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注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核心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价值观、情感、知识等方面的表现。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核心素养应该包含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其中包括了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人文素养、观察能力、自主学习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从低年级开始,就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展开探索,将技能、知识、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这对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很大帮助,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又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以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为中心,积极进行探究和创新的实践探索,才可以更好地将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为数学教学乃至学生将来的成长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绘本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绘本,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渊源,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因此,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在欣赏美丽画面的同时,也可以对其中的故事内容和数学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在无形中提升他们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水平。与此同时,绘本教学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对绘画内容进行详细地分析,体会到故事中所说的大概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绘本的大部分语言都很简洁,因此小学生在阅读时也会相对容易一些,老师可以根据绘本的内容来对其进行描写,引导学生根据绘本的内容来勾勒出一个整体的主题,在合理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更容易地对绘本的内容进行了解,再用自己的语言来对其进行描写。其优点是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绘本的种类很多,包括美术、实验、表演等,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最优选择,实施更加合理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在1-10的计算过程中,利用《苹果搬家》这一画本,通过把苹果从一个篮子移到另一个篮子,然后进行计算,使学生对1-10的数字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一种新颖、方便的教学方式,逐步摆脱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三、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现状

在小学数学低段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绘本,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但是,在实践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绘本的选材问题。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育中,由于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不强,因此,老师必须对绘本的选材进行全面地思考。在绘本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绘本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之间有一些不一致,学生对绘本的兴趣不高,对绘本的内容缺乏足够的思考,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第二,运用绘本的时机。在课堂上,绘本的引入时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对绘本教材过分依赖,没有考虑到导入的时机,从而造成了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数学绘本提升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绘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为数学绘本采用了大量的图片,才能将一个完整的故事讲出来,在这个故事中,还渗透了数学知识,但是附加的文字却很少。所以,当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先选择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爱好相适应的数学绘本。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的社会生活经历还很少,很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选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绘本。在阅读符合自己生活的内容的时候,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得到一个具有丰富数学知识的故事,这样就可以提升他们的生活技巧,让他们更快地融入社会中去,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学会怎样应用这些知识,提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在教授“认识时间”内容时,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我的一天》。学生可以看到绘本中的主人公每天早上起床,从早饭到晚上睡觉,都有明确的时间标记。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主人公每天的日程与自己的时间相似,同时通过对时间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认识和理解时分秒。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数学绘本,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

(二)重视数学绘本,指导学生阅读技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数学绘本的关注,在教学实践中,要逐步摸索出一套引导学生阅读数学绘本的基本方法。首先,老师要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和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数学绘本书的阅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状况,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数学绘本,让学生在看数学绘本时,能看懂并充分感受到数学绘本中精彩的故事和有趣的图画。老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眼睛所看到的绘本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之后再指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数学绘本就很好地满足了孩子们的这一需求,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将孩子们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绘本上,让他们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数学问题,并逐步引导他们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学生对绘本故事比较熟悉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演绎数学绘本中的故事,让学生在进行故事表演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并在讨论中对绘本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学习“观察,比较,分类”等数学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将《水果屋》中的故事与小熊用不同的水果搭建房屋的情景相结合,再让同学们帮助熊妈妈把果篮装起来,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让同学们学会分类,既能丰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体验,又能帮助同学们解决一些数学难题。

(三)借助数学绘本,促进学生掌握概念表象

在运用数学概念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用最简单易懂的真实生活故事、案例等引入基础概念,再引导低年级学生阅读数学绘本,利用数学绘本中的大量的相关图片、文字等来引起低年级学生的思考。通过有效直观地解释,利用数学绘本生动、直观、有趣、易于理解的教学特征,为学习概念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充分利用富有趣味性和真实感的趣味情节设置;生动、直观的数学绘本,可以将大量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认识人民币》这节课上,老师可以介绍《爱心满满》,这是一幅关于为受灾地区捐赠物资的图画,孩子们要为受灾地区做义卖,要整理货物、吆喝、记账、促销、汇总等等,这样既可以把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联系起来,又可以训练孩子的运算能力,还可以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

(四)融合趣味故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绘本的故事性与趣味性较强,是一种辅助教学的优秀工具。小学生对故事毫无抵抗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插入绘本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学“找规律”这部分内容为例,老师利用PPT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红色原点》绘本,并写了小故事,引导学生在观看故事的过程中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比如在教学“加法与减法”这部分的内容时,老师引入了《神奇的小兔子》绘本,将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律与定理渗透到绘本中,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总之,绘本故事富含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五)创作数学绘本,激发创造力

学生不仅可以读数学绘本、与数学绘本互动,还可以创作数学绘本,利用身边的事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绘本故事。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数学知识引领学生进行数学绘本故事的创作,以深入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进行数学绘本创作时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提供创作的材料,以及帮助学生梳理创作的思路,为学生解决创作中的困难。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概念时,老师引入了数学绘本《清扫机器人咕咚》,学生在阅读和互动后,老师引领学生仿照这一绘本进行创作,形成自己的数学绘本。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创设了故事情境,而且绘制了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故事的思路清晰,重要的是能够将数学知识渗透到绘本创作中,有效地利用了数学知识,提升了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单一的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堂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数学绘本内容新颖且涉猎广泛,正好可以填充教材的空缺。因此,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整合数学绘本为教学资源,经过对数学绘本的精挑细选,找出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绘本,充分发掘绘本的价值,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构建全新的知识课堂。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七巧板”时,正好在绘本《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中有一处七巧板游戏,教师可借用绘本中的游戏,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每人提前准备一套七巧板,游戏开始时,教师首先设定游戏规则:首轮游戏以两块七巧板开始,要求30秒内完成拼装,并对自己拼装的图形做出说明。当第一轮游戏结束之后,可以增加七巧板的块数,依次为3块、4块、5块……其他规则不变。就这样学生按照教师的口令动手操作,思维在高度“旋转”着:利用手中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我可以拼出像狮子一样厉害的动物,不怕火的机器人……学生们兴奋地玩耍、游戏、思索。

结语

数学绘本教学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但可以让学生获得阅读的乐趣,而且还可以通过将图画、文字和精彩的故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之情。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游戏设计,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数学理论相结合,为数学知识、概念、习题寻找样本,构建出生活中的有效数学模型,不断提升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他们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乐.小学数学绘本教学的实践性及有效性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18):151-152.

[2]孙实新.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绘本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20.

[3]谢艳玲.数学绘本阅读中的“五多”——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13).

[4]蒋玲.数学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1(36):99-10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