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技能课堂学习评价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技能;学习评价
正文
前言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和实施方案”。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生劳动技能学习评价的“三维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是摆在中学劳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课题。劳动技能学习评价是在学校教育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的劳动技能学习表现和成果的综合性评价。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技能学习评价应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设计评价内容、确定评价标准、采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考察。
一、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技能学习评价要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确保评价内容、方法、标准、条件等方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以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建立以“五育”为基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在课程内容上,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在评价方法上,要采用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的方法,并将其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标准上,要体现学生发展水平与质量,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在条件上,要综合考虑学校条件、教师专业发展等因素,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劳动技能学习平台和专业指导。在管理上,要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安全保障制度、质量评估制度等。在评价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开展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在成果呈现上,要引导学生根据需要制作成果汇报手册、制作作品海报等作品。通过完善课程标准和课程管理制度、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加强条件保障等措施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质量。
二、建立以“五育”为基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新时代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以“五育”为基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树立“五育”并举的评价理念,将劳动教育作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劳动实践、社会调查等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以及在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深化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纸笔测试与日常表现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统一。要建立以过程记录为主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在日常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实时记录,包括参与活动的人数、时间、地点,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如获得奖项等),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和意见。要探索将“五育”融合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如将“五育”渗透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中,以目标引领评价内容和方法等,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三、明确评价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学生的劳动技能学习评价应围绕课程目标,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德”主要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基本品德、良好习惯以及个人修养;“智”主要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体”主要考查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艺术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心理素质;“美”主要考查学生在参与艺术创作、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艺术审美和科技创新能力。“劳”主要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中的实践能力,如,烹饪、洗碗、洗衣等;“生”主要考查学生在生产劳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劳动技能;“劳”主要考查学生在公益劳动中的实践能力,如,打扫校园、清理公共场所等。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技能学习评价标准应突出劳动技能学习评价的特点,既要关注学生在劳动技能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真实能力水平,又要重视学生在劳动技能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发展能力。基于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技能学习评价标准制定原则,中学生劳动技能学习评价应结合学科特点,制定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学段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应该达到的目标和具体要求。例如:语文学科《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技能学习评价标准》规定:“通过开展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养成认真读书习惯;培养热爱生活、关心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数学学科《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技能学习评价标准》规定:“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动脑、动手和探究能力。通过计算、画图、测量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英语口语交流和写作表达,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和记录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与自然、关注社会与生活的情感。”通过史料分析、调查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通过运动体验、科学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科学文化的态度。”其他学科领域或不同学段的劳动技能学习评价标准也应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目标和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中学生劳动技能学习评价标准,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指导和参考。
四、丰富评价内容,实现多元评价
中学生劳动技能学习评价不应仅限于考查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以全面考察学生劳动技能学习的各个方面。一方面,可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即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劳动技能和成果作为最终评价结果。例如,可以设计劳动技能学习项目的期末评价表,记录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和取得成绩。另一方面,还可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即把学生劳动技能学习表现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建立成长档案袋等方式进行及时评价。
劳动技能学习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劳动技能学习具有针对性。不同的学生对劳动技能学习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劳动技能学习评价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实现多元评价。1.关注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劳动技能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过程性评价不以分数为衡量标准,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通过观察、记录、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劳动技能学习中是否存在问题。例如,有的学校建立了“生活劳动超市”,每天由劳动委员负责整理卫生区域。如果卫生区域存在问题,劳动委员就会及时提醒同学们打扫干净;如果是其他区域有问题,劳动委员就会将情况反映给教师。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进步。2.注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通过收集学生在劳动技能学习中的表现和作品等信息来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劳动技能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和自主发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劳动技能学习中表现出的良好习惯和突出优点;通过观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和不足。3.强化结果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是通过教师对劳动技能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获得的。例如,在“学做小厨师”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烹饪过程作为观察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美味佳肴向家长和亲朋好友展示;此外还可以对班级同学进行调查,了解其家庭是否存在厨艺较差者。通过结果性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劳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结果性评价,还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烹饪技巧和提高烹饪技能;通过结果性评价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提升的机会。总之,劳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五、创新评价方式,突出综合育人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协同。劳动技能学习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应通过劳动技能学习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劳动技能学习评价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和培养。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定性评价,能够发现学生在劳动技能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定量评价则是以一定的指标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表现。
六、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对学生劳动实践过程的评价
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技能学习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即在劳动技能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对学生劳动实践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和成果。要对学生的劳动实践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应在重视学生参与过程性评价的同时,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在劳动技能学习活动过程中,既要对学生参与劳动技能学习活动的态度、情感、行为等进行考察,又要对学生完成劳动实践的情况进行考核。
七、加强沟通反馈,积极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机制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也是学生劳动技能学习评价的重要参与主体。家长对学生劳动技能学习评价的参与不仅能够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学习成果,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获得成功。因此,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劳动技能学习评价提供支持和帮助。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家长在指导学生参加劳动技能学习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家长要利用与孩子一起进行劳动技能学习评价的机会,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帮助孩子发现自身优点与不足,引导孩子发扬优点、弥补不足。
结语
劳动技能学习评价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劳动技能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以劳动技能学习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全面培育学生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 [1]叶春如,蒙芳英.基于SAPA的劳动教育协作学习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2(09):61-64.DOI:10.14160/j.cnki.13-1259/g4-c.2022.09.014.
· [2]姜树华,柳小梅.以发展性学习评价变革学生学习方式[J].江苏教育,2022(50):77-78.
· [3]刘勇如.中学劳动教育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2(15):18-19.
[4]徐革.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的学习和评价方式[J].小学教学研究,2021(29):14-15.
本文系2020年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技能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MJYKT2020--130研究成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