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像识读”中培养儿童审美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图像识读”;小学美术;儿童审美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正文
注:本文系常州市武进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在“图像识读”中培养儿童审美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wjk2021-274。
引言
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而“图像识读”则是培养学生审美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发展他们的思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引导儿童从不同角度对图像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图像识读”的概念
“图像识读”是一种利用“图像”的方式,通过对图像进行解读来理解美术作品的方法。“图像识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基于图形的识读,例如,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借助图形来展示美术作品中的形象。第二种是基于文字的识读,例如,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文字来讲解美术作品中的内容。“图像识读”中的“图像”是指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形象。例如:在《雪》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雪》这幅画。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这幅画中有哪些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特点?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分析。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雪》这幅画中所包含的内容。
“图像识读”是指利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来解读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所谓“图像识读”就是指教师可以利用视觉元素(如线条、色彩)来呈现美术作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包含的内容。
二、“图像识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图像识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图像识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因为小学美术课程涉及到绘画、手工制作、素描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在绘画过程中,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绘画技巧和绘画功底,才能画出比较好看的图画。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到剪刀、胶水等工具和材料。素描课程中,学生要运用画板、调色盘等工具进行作画。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图像识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等内容。在“图像识读”中融入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等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艺术作品的兴趣。
三、提升小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图像识别的方法
在“图像识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去观察、分析、评价作品,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音乐等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例如,在讲解《动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接着,教师再将图片和视频分别呈现给学生,并配以有感情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你会怎样描述?”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提问:“如果我是这只动物,我会怎么描述?”这样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和示范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观察环境和学习材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分析、评价作品。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二)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大自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用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由于小学生对实际生活了解不多,对周围环境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画出来。学生画出了校园中的部分花草树木,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所观察到的美景。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图像识读的方式讲述自己眼中的美景。最后,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引导学生把自己所画美景画成一幅画。这种教学方法既能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图像识读”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美术知识与技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图像识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个人喜好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对画面进行描述。比如在“水彩画”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视频:“大家都看过《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歌曲吧?歌曲中的歌词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呢?这是在说什么呢?同学们来想一想。”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画面,并将画面描述出来:“大家看到的这个画面是什么?它是在描绘哪条河流?它的旁边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回答,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知画面,并理解画面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四)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在“图像识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美术作品制作成电子课件,通过图像呈现出的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件内容。如在学习《水果蔬菜》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出多媒体设备中的水果蔬菜图片,让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观察。当学生看到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时,会对其产生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水果蔬菜和生活中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又有哪些不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出这些水果蔬菜,通过对比观察来感受水果蔬菜的颜色、形状、质感等方面的不同。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手中所画的水果蔬菜与生活中见到的水果蔬菜之间有什么区别。学生在观察之后会发现:这些水果蔬菜颜色鲜艳、形状多样、质感丰富,看上去很有立体感。同时,学生也会发现: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水果蔬菜和图片上看到的是一样的。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多媒体设备制作出电子课件后,教师要将图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分析来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效果。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中来,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并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经典的绘画作品制作成图片并分享给学生,使学生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可以感受到画作中的美感与艺术气息。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蒙娜丽莎》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内容,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画作中所蕴含的美。在“图像识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不同内容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图片进行展示。例如,在进行“图像识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蒙娜丽莎》这一名画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等内容,使学生了解这幅名画所要表达的含义。
(六)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实践。如在上《立体画》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设计任务:(1)给教室或寝室设计一个立体画;(2)画一个人物或动物的立体图;(3)设计一件自己喜欢的立体作品。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在《装饰画》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装饰画进行创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装饰画粘贴在黑板上。但是在粘贴过程中需要注意: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粘贴装饰画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绘画水平为其提供相应的装饰材料。最后,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装饰材料的颜色和材质。例如:如果是用彩色纸来粘贴装饰画的话,教师要选择颜色鲜艳、明度较高的彩色纸。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如在上《彩色棒粘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彩色棒粘贴画。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1)彩色棒粘贴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彩色棒粘贴画需要使用哪些材料?(3)彩色棒粘贴画有什么好处?
结束语
美术教学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美术知识,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审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师要以“图像识读”为契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首先,教师要以“图像识读”为契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有针对性、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图像识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图像识读”中培养儿童审美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吕华.中小学美术图像识读的策略[J].教师博览,2023(27):79-81.
[2]罗璇.图像识读的结构层次和教学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16):53-56. DOI:10.3969/j.issn.1674-4632.2023.16.012.
[3]薛姣.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美术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3(18):27-29. DOI:10.3969/j.issn.1007-9068.2023.18.009.
[4]罗璇.新媒体技术助力小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培养[J].江苏教育,2023(13):87-88. DOI:10.3969/j.issn.1005-6009.2023.13.028.
[5]章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22(16):171-173. DOI:10.3969/j.issn.1674-9286.2022.16.059.
[6]马祥.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2(24):176-178. DOI:10.3969/j.issn.1674-9286.2022.24.062
[7]李晓红.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16):4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