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毛学礼

上林县巷贤镇万加小学 广西省 上林县 530503

摘要

现如今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落实。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拥有了基本的数学知识认知能力,并且积累了一定量的学科知识,而这则为他们自主性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数学老师为了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需要结合上述优势创新教学的手段与模式,可以利用高效的导学活动激起小学生自主思考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并使其在学科问题解答过程中提高自主认知的意识和能力。本文结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浅谈培养高年级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正文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理解难度较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得章法,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尤其是农村学生。该学科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了浅层的自主认知,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现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为落脚点,为学生构建自主愉悦的学习模式,进而促使学生在自主分析中逐渐获得成长。

一、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为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日常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下针对学生的几种主要学习心理障碍进行分析。

(一)消极学习心理

部分学生想学好数学,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在长期学习中事倍功半,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下降,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效率不高。在持续的高付出低回报的过程中,学生失去了数学学习兴趣,并在逐年增大的学习压力中逐渐失去数学学习信心,产生了消极的厌学心理。

(二)畏惧数学心理

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方式不恰当、学习不够努力、考试失利等产生了严重的失落情绪,进而出现自我限制,认为自己无法学好数学,出现畏惧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产生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大多已经成为学困生,而且会出现自暴自弃的情绪,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形成“数学是学不会并且痛苦”的心理条件反射,焦虑和畏惧的心理自然形成。即使出现较为简单的数学知识,学生也会因为缺乏自信,心情紧张或自我暗示而学不好,最终出现严重的畏惧、自卑的学习心理。

(三)惰性心理

惰性心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之一,经观察,笔者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具有惰性学习心理,这些学生大部分学习意识不强,意志力薄弱,有学习热情但维持时间较短,不能坚持长期学习。这类学生由于长时间思想松懈、学习散漫,讨厌脑力劳动,缺少恒心与毅力,从而造成了惰性的心理缺陷,形成了数学学习障碍。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就会退缩不前,失去前进和积极解决问题的勇气,产生心理障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学生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弱,容易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第二,学生的学习态度没有被及时纠正,造成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好,学生无法掌握学习要领,造成学习恶性循环。第三,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兴趣缺乏,逐渐丧失学习趣味。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内容

(一)提高探知自觉性

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其实不能只依赖于老师的教学指导,更主要的是依靠自身的自主性认知意识和良好的知识探究习惯。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其学科理论知识的逻辑性特点会让很多小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进而降低了其探知的自觉性。对此,数学老师就需要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要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以此来提升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拓展自学的空间

数学老师为了培养高年级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就需要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拓展自主探知的空间,并且,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实践活动增强他们自主认知的信心和动力,并借此提升其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优化认知的氛围

小学数学老师为了增强高年级学生对数学原理、数学公式的探索兴趣,还需要优化学习的氛围,可以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感官刺激启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并使其在互帮互助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其主动认知的能力。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鼓励学习,增强意识

要促使小学生自觉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则需要先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都比较薄弱,小学数学教师应引起重视,并对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基于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去优化和革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乐趣,增强学习意识,并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首先,基于数学学科因素而导致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数学知识呈现形式的优化,将抽象知识简单化,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获得更多积极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先进教学手段,将数学知识以直观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消除数学知识的晦涩难懂,让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唤醒学生自觉学习意识。其次,教师需要做好数学文化渗透工作,借助数学界的名人故事,予以学生思想上的启发,增强学生对自主学习重要性的认知,自觉开展学习。最后,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胜心理,通过树立模仿的方式,可以营造出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几何图像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相关史实资料,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然后,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并让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尽可能多地推导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将最快完成的小组作为先锋榜样,促使学生在好胜心理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开展课堂内小组合作,实现自主讨论学习

在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表达和交流,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教授“扇形统计图”这一知识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组长。然后,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练习题,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答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组长可以引导讨论,鼓励每个组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促进交流和合作。教师还可以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比较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组内讨论时,组长可以将每个组员的意见汇总起来,让大家共同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在组间比较时,教师可以将不同小组的解答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到指导和引导作用。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知识点。例如,对于“扇形统计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绘制、如何解读和如何分析统计数据,以及它与其他图表的比较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自主学习,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总之,小组合作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在教授“扇形统计图”这一知识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表达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可以起到指导和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完善自主学习指导方式,扩展学生学习空间

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是主要倡导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和构建自主学习模式,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提前了解教学内容,当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后,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轻松。学生在进行数学的自主学习时,会有不理解理论知识的情况出现,这需要教师完善自主学习指导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与同伴交流,促使学生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则负责引导和点拨。在良好、自由、活跃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就会得到提升。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便能进一步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推动其数学自主学习力的培养。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个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关于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但对于圆形的特点还不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设计一个实践操作活动:任意画出圆的直径或者半径,随后拿出直尺测量直径和半径多长。学生经过多次验证,可以有效掌握“半径=1/2直径”这个关于圆的基本特性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了知识。教师还可以提出生活化的问题:“汽车轮胎都是圆形的,为什么不是正方形或者三角形的?”面对这个趣味化的数学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从而促进了思维的发散。

(四)换位思考,启发自主学习意识

在以往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们只是被动地进行听课,无法形成较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相应的课堂优化,要意识到过往传统教学观念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及时转变相应的观念,在教学内容上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引进相应的新技术,通过举例的方式,能够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转变,从过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到现如今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为学生营造出轻松自由且积极的教学氛围。在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要适当对学生们进行放手,让学生们能够自己对知识进行相应的探索,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表现自己,来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性,在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自己解决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使他们在快速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提高自主研究数学知识的信心和动力,并借此强化他们主动分析、主动认知的能力,同时,降低学生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抵触情绪,逐渐提升学生们在数学课堂的自主性和学习效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也应当适时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们可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以此来探索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老师可以用符合学生年龄段的语言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也只有对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以此为依据对方案进行设计,才可以优化教学课堂,解决学生们在学习当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换位思考还能有效增强高年级小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他们课堂自主性认知的效果,并借此提升数学老师的教学质量。

建立完善科学评价体系,突出自主学习培养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学评价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优化教学评价,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往的教学评价多数都是结果性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学习习惯等方面。因此,教师需要对此进行补充和完善,做到全方面评价,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亮点,及时给予赞许和激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除了教师评价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或者小组互相评价,使得教学评价具有开放性和全面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自主学习理念为主线的课堂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农村高年级数学教师将素质教育精神作为前提,设计了丰富多元的课堂实践模式,进而有效把握了新课标的风向标,促使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式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秋云.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式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2(7):16-18.

[2]张仲.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构建研究[J].新课程,2022(26):70-71.

[3]张迪辉.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6):131-133.

[4]陈梅芳.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89-90.

5]王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165-166.

6]田济川.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9):129-130.

7]杨占英.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初探[J].家长,2021(26):26-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