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听障学生青春期极端心理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摘要
关键词
听障学生;心理问题;青春期教育
正文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听障生所面对的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小学阶段处于生命中最关键的时期,若不能很好地处理好小学阶段的各种应激问题,势必会影响听障生的身心健康。如果不加以制止,就会对他们的工作、生活造成很大的冲击。在正常的小学里,健康的孩子是这样,而在特殊的小学里,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则更是这样。听觉障碍儿童因其身体上的先天条件,其所承受的精神压力较一般人要大得多,因此,听觉障碍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也较差。本文从对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青少年听觉障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成因除上述所述的种种压力外,还与其在成长中与一般儿童的差异所遭受的内部压力密切相关。
一、听障学生青春期极端心理问题的现状
(一)天生的听障往往带来的是有口难言的尴尬
因为天生听觉障碍,所以他们的感受外界声音信息的路径被阻断,从而导致他们不能对一个完整的外部世界进行认知,从而导致了听障学生在沟通上的问题,以及对外部世界的不完整、不正确的理解,这也导致了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格外敏感,总感觉身边的人都在谈论他。与此同时,他们也不能与同辈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当他们遭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缺少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很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心情变得非常糟糕,进而形成了一些不好的心理问题,比如固执、暴躁、无知等。
(二)社会人员的不平等对待
由于社会质量参差不齐,听力障碍的学生常常被他人所鄙夷。更严重的是,他们经常会遭到一些社会工作人员的故意或无意的戏弄和轻蔑,这就导致了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失去了与这个世界进行沟通的自信,最终导致了自卑、忧郁、恐惧的性格。
(三)先天因素的影响
因为听障学生天生就存在着一些生理上的缺陷,所以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得比较慢,所以他们在学习时会更加费力。而听觉和语言能力的欠缺,会让他们缺少对外部事物进行理解和感知的有效方式,他们的思维活动还停留在形象和感官的层面上,他们的抽象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也比较差,对事物的不适当的感知或认识,会让他们在学习时感到非常费力,甚至是力不从心,从而产生了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产生了自卑、自怨等不良的心理状况。
(四)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存在
听障青年具有天生的听觉障碍,他们更想要得到老师的公正的待遇,一些老师忽略了学生的期望,仅仅因为他们在学习上偶尔出现一些倒退,或是犯了一些错误,他们就严厉地进行了批判,而听障青年在心里并没有被批判所接纳,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出现,又或是一些老师会随便把他们的成绩进行对比,不顾差生的感受,对他们进行讽刺和挖苦,从而造成了他们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他们对别人的嫉妒。到了青春期,由于身体上的一些缺陷,会对男生和女生的正常交往造成不利的影响。面对听觉障碍学生所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特殊教育产业也面对着新的问题,那就是怎样保护听觉障碍学生的心理健康,怎样开展对听觉障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听障学生青春期极端心理问题的研究策略
(一)爱和尊重是滋润学生心灵的养料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研究结果显示:当老师满怀爱心,满怀“期待”时,被期望的孩子将会变得更加乐观,更加充满信心。听力障碍学生由于其自身的情绪情感发育滞后,加之家庭及社会中某些人的蔑视,乃至被人所歧视及欺负,使其情感发展受阻,自信心及自尊心遭受严重打击。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一种被别人尊敬、被别人认可的心理需求。当他们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会变得自卑,消极,失去了对学习和人生的自信,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老师应该多和学生单独交谈,和他们一起讨论他们的将来,要对他们表示尊敬,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计划,这时老师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指导,让他们明白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并且要为自己的目的而奋斗。老师用爱心、尊敬来教育学生,学生就能用正面的心态来看待自己,在尊敬中自我学习,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有激情地去学习、去生活。
下面将对该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我把自己的照片发给每个同学,并告诉他们:“你知道自己是谁,我想你已经对着镜子看过了,所以,请你把自己的照片也画出来。”看到家宝举起一张纸条对我说:“先生,您认为我是哪种人呀?”我望着她,问她:“你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姑娘,在你眼里,你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我说:“家宝,肥胖也是一种美丽,只是从一个人的视角来看,我认为你现在的样子很有活力。”过了一会儿,当我回到她身边时,她正聚精会神地用一支铅笔给自己作画,她的脑袋很大,两只眼睛很大,两只眼睛很大,两只耳朵也很大,她的嘴唇也很大,她的身子也很大,她的长发也很长,我问道:“家宝,你没有长发,但是你的长发上有长发,这是怎么回事?”她在我耳畔低语道:“先生,这件事我要悄悄地跟您说,您可千万不要说出去哦!”她回答道:“我本来是打算把长发剪下来的,因为我看见小丽长发披肩,很漂亮,我就想把长发剪下来,还有,我也要把长发剪下来,还有,我也要把长发剪下来,还有,我要穿碎花连衣裙,呵呵!”
(二)沟通与引导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润滑剂
青少年时期是从孩子到成年人的过渡期,在这一时期,关于自己和社会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涌入了他们的脑海,他们要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持续的思考,最终明确自己的人生目的。在最初的阶段,他们常常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们被社会所赋予的角色也随之增加:他们是特殊的孩子,同样也是需要被爱被尊重;在同龄人中,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被大家接受并喜欢的人;他们需要被大人尊敬,被大人信赖。他们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不容易,但是他们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要让自己看起来很成熟,因此,他们既要与他人讨论,也要与他人沟通,但同时,他们也不会向他人开放自己的内心,因此,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东西能像年轻人那样,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屋里,用自己的眼睛看着外面的世界,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像年轻人那样,在极度的孤独中,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外面的世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听力障碍的学生,也开始对与外面世界进行更多的沟通,他们也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这种情况并不多。我们老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与学生进行深度的交流,学生对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如果学生对你有了信心,就会向你吐露自己的小秘密,这时老师就可以提供他们的协助和适当的指导,远胜于单纯的说教。
(三)将青春期生理教育与生活教育相结合
首先,对听力障碍的学生展开青春期的生理健康教育,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在青春期的生理健康教育中,老师们并不需要太多的讲解,而是要重视在实践中的应用,并按照男女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展开生活教育,多关注观察学生之间的交往,尤其是一些细节,比如:异性之间的眼神,他们说话的语气,以及老师不在的时候他们之间的行为动作,都可以从中找出他们是否有问题,从生活角度入手,给予他们正确的帮助与引导。对有一定辨别力的同学,要在日常生活中,指导他们适当地与不同性别的人进行交流。而在中高级水平的儿童中,还要引导其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人生、非分之想,如此方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九年级的听障生,他们的身心已经逐渐成熟,因此,我觉得有必要给他们开展一些青少年时期的教育,毕竟他们马上就要毕业了,而这些听力障碍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学会自我保护。
例如,一张照片上,一个男孩在女孩的寝室里奔跑,正要进入女孩的寝室,每个人都说他是错的;所有人都认为,女孩子在关门之前,应该先穿上自己的衣服。女生不要独自和男生出去、不要随便脱衣服等。孩子们对这些图像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人在一边看着一边还会偷偷地笑。我明白,这是他们看懂了。在结束时,我对他们说:“你们现在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所谓的青春期,就是指你们不再是小孩了,你们已经开始向成人转型了。所以,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你们的身体都发生了改变。所以,大家要学会自我保护,特别是女同学。男女之间要有距离,不能两个人独处,更不能让他人看到你最私密的部位,这一点很关键。”
(四)注重良好的班集体的创建
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无法发展。当然,自主学习对听障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然而,要想培养出一个好的行为习惯,要想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克制和自律,就必须要有一个集体的舆论来进行。一个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课堂气氛,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动力与动力;而一个懒散,宽松的课堂气氛,则会对该课堂的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频繁地举行以听力障碍学生为主导的青春期教育主题班会或主题活动,比如组织“与青春同行”等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组建各个学科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从而使同学们把充足的能量用在正确的兴趣爱好的培育,用在探索多样的学问上。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和心理活动中,听力障碍的特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理性认识,合理地确立他们的学习目的。
在高中阶段,美丽从来都是不缺少的,重要的是你是否拥有一颗欣赏美丽的心。假如你认为美丽,那一棵棵树,一草一木,甚至一叶,都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独特。我带着孩子们在校园中搜寻,我让他们收集掉在地面上的树叶,之后我们一起做一幅叶贴画,每个人都非常仔细地收集树叶,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询问我,这个能不能行,那个能不能,我对他们说,你们自己选择吧,如果觉得好看,就把它拿出来,没过多久,整个班都聚集到了一个地方,共同探讨如何选择树叶,这种场景十分温暖,也正是一个和谐的班级应有的样子。没过多久,家宝就抱着一大袋树叶回来了:“师傅,咱们先去制作树叶拼图。”所以,我点头表示同意,然后,我又返回了课堂,向学生们讲解了一下做树叶贴图的条件,并请学生们一起协作来做一张图片,其中的一些图片被呈现在了他们的面前,尽管我没有说太多,但他们依然在忙碌着。有些人剪裁,有些人粘贴,有些人挑选树叶,有些人则在一旁帮忙收拾残局,最终,我看到了一幅画,画中是一只松鼠。他们脸上都露出满意的微笑,这才是真正的团结。
三、结论
青春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最敏感和最脆弱的阶段,没有正确的指导,很可能会造成一些精神方面的问题,甚至是误入歧途。虽然其方式多种多样,手段也各有不同,但其最终目标是使每个听障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能保持一种融洽的心态,为未来能独立于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样,青少年期是听障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对此阶段采取适时、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其健康地渡过青少年期。
参考文献:
[1]周金龙.关注听障生青春期性心理调控.特殊教育,2002.1:31—32.
[2]何文明.听障生性教育调查与思考Ⅱ.中国特殊教育,2005.6:32—34.
[3]刘青,昝飞.聋生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现状调查.中国特殊教育,2005,2:86—89.
[4]陈一筠.青少年时期教育是人生教育[A]//中国性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3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自筹经费一般课题(C类)《基于后疫情时代听障学生青春期极端心理问题的研究及对策》(立项编号2023C732)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