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摘要
关键词
规范化健康教育;消化内科;护理
正文
消化内科疾病,作为现代社会普遍面临的医疗问题,已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这些疾病通常表现为一系列消化系统相关的临床症状,如胃炎、肠道炎症和脂肪肝等。与此同时,这些症状可能不归属于特定的疾病种类,但它们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和提升消化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了当前医疗保健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在多种护理模式中,规范化健康教育作为提高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一项可能途径,却常常被忽视。消化内科患者常常缺乏足够的疾病管理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这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的疾病控制和治疗效果。因此,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尽管有关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其他医学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其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却鲜有深入研究。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本研究旨在探究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并与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1]。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改善消化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护理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我院的部分消化内科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应用观察,并对其效果与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下是我们基于目前获得的数据和观察进行的研究分析。
1 资源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消化内科疾病方面,我们展开了一项期为一年(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的研究。研究对象选取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筛选出80名符合研究诊断标准且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进一步地,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人。试验组包括18名男性和22名女性,年龄范围在45岁至68岁之间。主要疾病类型包括胃炎(15例)、肠道炎症(10例)、脂肪肝(9例)和胆结石(6例)。对照组则由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组成,年龄在44岁至67岁之间,疾病类型涵盖胃炎(17例)、肠道炎症(11例)、脂肪肝(8例)和胆结石(4例)。为确保研究的可靠性,我们采用了双盲实验的方法。所有参与者都符合研究诊断标准,并没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基线特性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从而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1.2 纳入标准
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认可后展开。有关纳入的基准如下:①患者和其家庭成员需自愿签署知情同意表格;②所有参与护理的医务人员都需严格遵循研究协议和相关医疗指南;③剔除存在重度精神、言语或肢体障碍的患者[2]。
1.3 排除准则
本研究的排除标准如下:
①中断治疗或拒绝配合护理的患者:这些患者的数据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偏见,因此将被排除。②存在严重沟通障碍的患者:如有听力障碍、认知障碍或是不能言语的患者,这些情况会影响数据收集和治疗方案的执行。③有重大并发症如急性器官衰竭或多器官衰竭的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复杂,需要高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适合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准则的设立是为了减少潜在的偏见和干扰,确保研究的结果能具有普遍性和可靠性。
1.4 研究方法
观察组将采用一系列系统化的护理干预,以全面提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将细化并实施以下个性化措施:(1)精准健康教育与宣传。根据每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专业的护理人员将为患者和其家庭提供量身定制的健康教育。该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用药知识、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2)心理状态的全面评估与支持。我们深知心理支持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将利用标准化的心理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并根据结果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心理支持等。(3)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管理。针对需要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的患者,我们将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除基础的生命体征监测外,还将定期清洁口腔、鼻腔和呼吸道,以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4)多维度睡眠质量提升。护理人员将评估患者的睡眠模式,并通过调整睡眠环境、控制噪音和光照来提升睡眠质量。(5)营养与运动个性化方案。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护理人员将制定个性化的运动与饮食方案。运动方案将侧重于适量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而饮食方案则会强调营养均衡,如适量摄入蛋白质、蔬菜和水分。(6)全面基础护理。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护理团队还将提供一系列基础护理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伤口护理、压疮预防、疼痛管理等[3]。
1.5 观察指标
①患者知识水平的改变。为了探究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效果,首先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医学知识水平。我们采用了一份涵盖消化系统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自我评估问卷。该问卷最高得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具备更多的相关医学知识。②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我们使用一份专门设计的自我管理能力评估问卷,对两组患者在疾病管理、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每个评估指标最高得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更强。③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除了患者相关指标,我们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了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的评估。通过数据统计,我们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满意度以及与患者互动的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④患者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我们使用纸质调查问卷的方式,针对患者和家属评估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根据满意度得分,可以客观反映他们对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1.6 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最新版本的统计软件SPSS 27.0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例如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得分,我们采用平均值(x)加减标准差(s)来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对于计数资料,如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百分比,我们用百分比(%)进行描述。为了评估研究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我们执行了多种统计检验,包括t-检验用于比较两组间的平均得分,以及χ²检验用于评估类别数据的分布差异。所有统计测试均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在此水平下,结果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证明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具有明确的效果和价值[4]。
通过这些综合的观察指标和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旨在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为未来的护理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我们选定了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这些患者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人。试验组由18名男性和22名女性组成,年龄范围在45岁至68岁之间。主要疾病类型包括胃炎(15例)、肠道炎症(10例)、脂肪肝(9例)和胆结石(6例)。对照组由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组成,年龄在44岁至67岁之间,疾病类型涵盖胃炎(17例)、肠道炎症(11例)、脂肪肝(8例)和胆结石(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
2.2 医学知识水平
经规范化健康教育后,试验组患者的医学知识得分明显提升,从护理前的平均值61.80±9.42提升到护理后的81.60±7.50(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得分从63.20±8.50提升为64.45±8.25,改善不显著(P>0.05)。这证明规范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医学知识水平。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医学知识评分比较(s,分)
组别 | 护理前 | 护理后 |
实验组 | 61.80±9.42 | 81.60±7.50 |
对照组 | 63.20±8.50 | 64.45±8.25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疾病类型与治疗效果
在试验组中,胃炎患者(15例)经过规范化健康教育后,明显减少了症状频率(P<0.05);肠道炎症患者(10例)的症状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肝(9例)和胆结石(6例)患者也显示出与对照组相比更快的康复进度。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疾病类型与治疗效果比较
疾病类型 | 试验组症状减轻(%) | 对照组症状减轻(%) |
胃炎 | 80 | 60 |
肠道炎症 | 75 | 50 |
脂肪肝 | 70 | 45 |
胆结石 | 85 | 60 |
表3主要展示了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进行的消化内科疾病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主要疾病类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包括40名患者,分别由不同的性别和年龄组成,主要疾病类型包括胃炎、肠道炎症、脂肪肝和胆结石。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疾病类型(±s)
分组别 | 例数 | 性别比例(男/女) | 年龄范围(岁) | 胃炎(例) | 肠道炎症(例) | 脂肪肝(例) | 胆结石(例) |
实验组 | 40 | 18/22 | 45-68 | 15 | 10 | 9 | 6 |
对照组 | 40 | 20/20 | 44-67 | 17 | 11 | 8 | 4 |
t | - | - | - | 0.54 | 0.28 | 0.42 | 0.71 |
p | - | - | - | 0.59 | 0.78 | 0.67 | 0.48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从统计数据来看,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范围和疾病类型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两组在基线条件上是相似的,为进一步的疗效比较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些数据为进一步评估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提供了基础,也确保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2.4 患者满意度与住院时间
为了进一步评估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影响,我们还比较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5±1.5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7±2.3天(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3.2±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3.5(P<0.05)。
表4 2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 平均住院时间(天) | 满意度评分 |
试验组 | 12.5±1.5* | 93.2±2.1* |
对照组 | 16.7±2.3 | 75.4±3.5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规范化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消化内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学知识水平,还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其改善效果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5]。
3 讨论
消化内科疾病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病因和病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6]。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80名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规范化健康教育将他们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接受了包括疾病知识普及、饮食和运动指导、药物管理等在内的规范化健康教育。这一系列的干预旨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加强药物管理。对照组则仅接受了常规医疗护理。
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医学知识水平、住院时间和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具体来说,试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更加显著,医学知识掌握程度更高,住院时间缩短,以及患者满意度更高。这一研究结果突出了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多重益处。通过规范化健康教育,患者对其疾病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治疗和管理过程中。这不仅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还有助于减少病程和复发率。其次,规范化健康教育通过科学的教育模式提高了患者的医学知识水平,使患者能更加合理地管理自己的疾病,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规范化健康教育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这一点不仅降低了医疗成本,还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这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治疗效果是非常有益的[7]。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充分证明了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具有广泛和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还能更高效地利用医疗资源,减少医疗成本。这一研究为消化内科护理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强调了健康教育在改善患者治疗和生活质量方面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闫东霞.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C]//南京康复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康复与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三).[出版者不详],2022:659-664.
[2]艳艳.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标准化,2021(04):90-91+94.
[3]李淑华.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2):247-248.
[4]于慧,孙丽丽.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11):155+160.
[5]赵莎莎.多媒体健康教育对消化内科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02):102-103.
[6]董雅琦.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2):113.
[7]陈伟裕.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4):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