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术室护理管理;护理质量;围术期护理安全;护理满意度
正文
手术室是现代医学工程技术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医院外科治疗的核心部门,体现了现代医院设施水平与医疗管理水平[1]。现代手术室主要特征包括洁净化、人性化与数字化,以不断提升对安全、效率和质量的最大化要求[2]。手术室护理是重要的专科护理领域之一,内容包括病人围术期护理、手术配合、感染管理、物资设备管理等,上述操作与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密切相关,若护理管理不得当可直接引起术中压力损伤、物品丢失、输血过敏反应、术中低体温等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最终导致医患纠纷[3]。因此,各部门必须重视优化护理管理工作,这可以加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手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副作用的发生,避免医疗纠纷。临床手术室内的常规护理是依据常规工作流程开展的护理模式,虽具有一定指导效果,但针对性并不理想,无法满足所有等级手术患者的护理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明显缺陷[4]。随着手术室护理管理经验的积累,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开始逐渐被应用,该模式是一种新兴临床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各种护理措施纠正既往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总结出合适的解决措施,以此提升护理质量,配合医生挽救患者生命,保证患者安全,但受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该护理管理模式尚未大范围推广,鉴于此,本研究结合院内80例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分组对比的方式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6月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未实施手术护理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将2022年7-12月40例作为研究组研究对象,实施手术护理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组间基础资料对比未显现出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 例数 | 性别(例) | 年龄(岁) | 手术等级(例) | ||||
男 | 女 | 1级 | 2级 | 3级 | 4级 | |||
对照组 | 40 | 22 | 18 | 50.19±5.29 | 2 | 8 | 20 | 10 |
研究组 | 40 | 19 | 21 | 50.28±5.34 | 3 | 6 | 18 | 13 |
х2/t | / | 0.450 | 0.076 | 0.213 | 0.346 | 0.201 | 0.549 | |
P | / | 0.502 | 0.940 | 0.644 | 0.556 | 0.654 | 0.459 |
纳入标准:(1)全部纳入研究的患者在相关检查后确定符合手术治疗指征;(2)临床资料完整度满足本次研究需求者;(3)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排除标准:(1)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2)中途退出研究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4)妇产科手术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手术护理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术前展开护理访视,指导患者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并提示其术前注意事项;术中护理人员做好信息核对、记录工作、术前手术准备工作,协助医生进行手术、麻醉,监测患者各项指标。
研究组实施手术护理管理持续质量改进:(1)建立护理团队:建立护理管理小组,成员有工龄>3年的手术室护士组成,由护士长统一领导。(2)护理培训:针对全体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手术护理技能、相关法律知识、新条例等,同时结合手术室护理相关规范进行深入分析;邀请更高一级专家开展讲座,结合典型事例进行讲析,高度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组织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定期访问国家优秀医院,在访问过程中学习、观察和交流学习经验。(3)健全手术室规范制度:建立监督组织,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时监督与检查,并不定期组织开展护理工作安全讨论会,结合日常工作,提出临床手术室护理问题及潜在的安全隐患,统一组织护理人员探讨并做出相关提案,小组管理者详细讲解发生问题及安全隐患的原因。(4)建立手术室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确定手术室安全重点。以手术室安全管理为核心,将术前访视、术中安全护理、术后安全回房制定为Ⅰ级指标;术前各项评估内容,术中安全护理各种措施以及术后安全评估内容制定为Ⅱ级指标。(5)积极引用手术人性化护理管理:鼓励护理人员多站在患者的角度体验患者心情,耐心对待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交流,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缓解紧张心情,给予安全感。(6)定期开展护理管理工作的总结,将总共相关工作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各案例产生的原因,确定后续努力方向,并制定下阶段护理任务,后予以实践。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1)对比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参考《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5]将手术室护理质量分准备质量(15分)、操作流程质量(70分)、全程质量(15分)三个维度评估,分值越高则手术室护理质量越高。
(2)对比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术中压力损伤、术中低体温。
(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6]于患者出院时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问卷包含健康指导(3个条目)、心理安抚(2个条目)、专业技能(3个条目)、服务态度(2个条目),每个条目满意计1分,不满意计0分,总分10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9-10分)、较满意(7-8分)、一般满意(6分)及不满意(6分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2.0软件对研究内全部数据实施计算处理,以%/例数形式表达计数资料,开展卡方检验;以(±s)形式表达计量资料,开展t检测,在计算结果显示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分析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研究组准备质量评分、操作流程质量评分、全程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s,分)
组别 | 例数 | 准备质量评分 | 操作流程质量评分 | 全程质量评分 |
对照组 | 40 | 13.25±1.22 | 62.14±5.41 | 13.04±0.97 |
实验组 | 40 | 14.15±0.67 | 68.52±1.15 | 14.24±0.55 |
t | / | 4.090 | 7.296 | 6.806 |
P | / | <0.001 | <0.001 | <0.001 |
2.2对比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分别为2.50%、15.00%,见表3。
表3对比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
组别 | 例数 | 术中压力损伤 | 术中低体温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 40 | 3 | 3 | 6(15.00) |
实验组 | 40 | 1 | 0 | 1(2.50) |
х2 | / | / | / | 3.914 |
P | / | / | / | 0.048 |
2.3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满意度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满意度评分 |
对照组 | 40 | 7.04±0.72 |
实验组 | 40 | 8.75±0.89 |
t | / | 9.447 |
P | / | <0.001 |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较繁忙、风险程度较高的部门,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任何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手术,过程中都有着潜在的风险,因此,手术室护理管理一直是医院护理部门研究的重点问题[7]。
手术室常规护理是一种固定化的护理模式,虽与手术紧密联系,存在缺乏预见性与针对性,其护理安全隐患主要体现与护理技术水平、规则制度不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等方面,因此,常规手术室护理存在诸多护理缺陷[8]。随着护理经验的积累,持续质量改进模式逐渐被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且取得了较理想的护理效果,刘军宁[9]等人在其研究中明确提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提升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准备质量评分、操作流程质量评分、全程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与刘军宁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相关分析如下: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通过不断识别和消除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提高质量水平[10];主要通过成立质控小组,明确护理质量标准,为护理人员树立更高的护理目标,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有效提升,及时发现、解决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因此,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11]。另外,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相关分析如下:手术室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术中压力损伤、术中低体温等,持续质量改进模式通过定期总结会议可及时抓住上述护理问题发生的核心机制,进而可提升解决措施的针对性;另外,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可在短时间内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对预防上述手术室不良事件具有一定积极意义[12]。最后,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可能在于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积极引用了人文关怀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注重患者心理支持与社会支持,该类护理模式侧重在放松患者情绪的同时可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医护的关心,减少彼此间的陌生感,可大幅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13]。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是优质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在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室不良事件、提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有突出体现,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潇,李荣荣,王瑞婷,等.集束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配合能力的提升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1):1927-1930.
[2]黄颖,崔志明,徐冠华,等.构思-设计-实现-运用模式在经皮内镜下腰椎手术集液方法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101-104,108.
[3]刘慧鑫,张烨.持续质量改进联合纽曼系统模式护理对胃癌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3):381-384.
[4]杨鲜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3):539-541.
[5]王飞,肖岩.基于《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多元化教学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护理研究,2023,32(14):166-168.
[6]李莉琴,陈诚,程小霞.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22,35(7):1033-1036,封3.
[7]李静蕾,龙晓宇,杨胜男.基于安全风险防御机制护理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3):463-468.
[8]刘梦颖,朱鸿飞,柯胜男,等.分组授权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效能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8):1353-1356.
[9]刘军宁,刘冬,张莉.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6):161-163.
[10]管恩玲,陈淑萍,何敏芝.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刊,2020,55(5):572-574.
[11]高玫.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8):128-130.
[12]范本杰,王丰男.持续质量改进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1):3948-3951.
[13]杨成芝,董玮,靳爱红.基于人文关怀的舒适护理干预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3):3946-39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