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关键词
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并发症
正文
脑出血是一种危险的疾病,它的发作速度非常快,并且很容易恶化。它与高血压、暴力伤害以及其他原发性疾病都有紧密的联系。脑出血的致残率非常高,甚至可能导致死亡[1]。即使在接受了急诊治疗之后,患者的健康状况仍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生活质量也将显著下降[2]。为有效地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临床不仅要积极治疗,还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便给予患者最优质的照顾,使其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21年8月-2022年9月收治的5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对患者分组,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9例,实验组中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年龄(49.85±2.13)岁,男16例,女13例,病史2-10年,平均病史(5.02±1.85)年,出血量28-81ml,平均出血量(46.85±8.77)ml,参照组中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年龄(48.42±2.35)岁,男15例,女14例,病史2-10年,平均病史(4.97±1.62)年,出血量25-80ml,平均出血量(47.12±8.06)ml,两组一般资料呈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1.每日检查和评估所有的工作,包括患者的健康状况。2.成立由护士、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和管床医生共同参与的临床护理团队,负责向所有成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积极和患者、患者家属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其的健康状况,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人性化的治疗。3.为更有效地为患者提供个人化的护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热情地接待患者,为患者安排病房,提供有效的住宿指南,积极地为患者讲解有关护理团队的工作、住宿条件、医疗设施和管理规定等,参与医疗活动,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醒患者定期接受医疗支持和心肺复苏治疗。观察患者的症状,提供个体化的治疗。若有不舒服现象,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应该密切关注和纠正医疗服务中的缺陷和问题,积极倾听患者的需求,定期更新和改变医疗服务计划;4.为患者提供有关医疗技术和健康的宣传和指导,定期向患者更新当前疾病的状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辅导。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用温暖的语言来鼓励患者释放内心的不良情绪。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减轻恐惧和焦虑,让患者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5.密切监督患者的饮食和用药情况,告诉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可以正确用药,并随时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建议患者和家属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并适当调整饮食;6.在护理查房期间,检查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所有护理内容,确认严格按照护理路径表执行护理措施;随着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更新护理计划,并且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7.提醒患者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戒除吸烟、饮酒,定期测量血压,引导他们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鼓励患者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和休闲活动,以确保患者的心情得到满足,促进患者康复;8.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并鼓励他们随时与医疗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家庭护理的重要性,提醒患者遵循正确的饮食和用药指导。将定期通过电话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疾病恢复情况。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行动能力、社会参与、记忆与思维、情感、交流、力量、动手能力、总体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评估两组的住院天数、费用与健康知识知晓评分、护理满意度(满意,不满意)与并发症发生情况(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肺栓塞)。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达,行x2/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存在的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SIS评分对比
实验组SIS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见表1.
表1 两组SIS评分比较
组别 | 行动能力 | 社会参与 | 记忆与思维 | 情感 | 交流 | 力量 | 动手能力 | 总体生活质量 |
参照组(n=29) | 72.11±3.52 | 63.16±9.08 | 68.54±7.35 | 70.61±4.11 | 70.85±4.23 | 52.27±3.25 | 56.29±9.27 | 426.37±40.38 |
实验组(n=29) | 86.94±3.44 | 72.27±10.15 | 76.24±8.57 | 82.61±4.26 | 82.03±3.17 | 68.34±5.68 | 70.25±10.11 | 531.84±45.22 |
t | 16.2262 | 3.6023 | 3.6727 | 10.9169 | 11.3897 | 11.4630 | 5.4807 | 9.3686 |
P | 0.0000 | 0.0007 | 0.0005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2 两组住院天数、费用与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对比
实验组住院天数短于参照组,健康知识知晓评分高于参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参照组,呈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健康知识知晓评分比较
组别 | 住院天数(天) | 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分) | 住院费用(万元) |
参照组(n=29) | 8.44±2.21 | 82.15±3.26 | 2.14±0.13 |
实验组(n=29) | 5.27±1.20 | 96.84±3.85 | 1.33±0.11 |
t | 6.7882 | 15.6810 | 25.6144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满意27例,不满意2例,参照组满意20例,不满意9例,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3.10%)高于参照组(68.97%),X2=5.4971,P<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实验组颅内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参照组颅内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4例,肺栓塞2例,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70%)低于参照组(27.59%),X2=4.3500,差异呈现P<0.05。
3 讨论
脑出血被认为是一种突然、不可逆转的血管损伤所导致的出血病症。随着年纪的增长,血管病变的加剧,脑淀粉样血管病的病例也在不断上升。近年来,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3],导致了脑出血的普遍存在。欧美国家的脑出血患者数量已经达到了1/5,而亚洲的这一数字更是超过了欧美的10%,这一现象令全球医疗保健面临更大的挑战。亚洲地区的脑出血患者比例极其惊人,约为全球卒中总数的1/3,而且,其中的急性期死亡比例更是惊人[4],可达30%—50%,而且,即使没有完全治愈,仍然可能存在1/3的残余神经功能损害。因此,脑血管疾病不仅仅是一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社会问题,更是一种极具挑战的疾病之一,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危害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医学不断发展,“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功能制度之间向“以患者为中心”上过渡,且该制度正在全面覆盖、不断推进,目前,越来越多的病患有自我保障的认知[5-6],基于个性的、贴心的、有效的护理服务也将成为当今临床护理的主流。通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医院的内部管理团队能够根据病情的特点,结合专业的技术和经验,精心设计和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可实现精准的治疗和预防,达到满足病情的需求,并尽可能地节省资源,实现精准的护理,改善病情,加强对病人的关怀,增强病房管理的专业性[7],有效降低病房内的矛盾和争议。患者在入院后,就采取一套严格的临床护理路径,从患者入院到最终痊愈全程实施护理路径,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也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接受,这一切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治疗方法[8],且为患者和家属实施专业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支持,能够更好地让患者积极配合。在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包括健康状况、预防和控制常见并发症的方法。建立自信,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帮助患者摆脱担忧和害怕,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给患者的健康与生活带来希望。
由于医学技术日新月异,并且与社会文明密切相关,健康在中国被视为一项必备任务。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公民提升自身健康水平,了解医疗保健知识,并有效地指导患者摆脱不良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健康在疾病预防、确诊、治愈等领域都受到广泛的重视,然而,它在提升病患的生命品质、舒缓病患的精神压迫等领域方面有显著价值[9]。多年来,经过实践证明,健康教育等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品质、减缓患者的精神压迫、增强患者的自信、改进患者的社交技巧,因此,在疾病防治、确诊、治愈等领域,应该重视教育,以期达到防止、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品质。为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必须采取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措施。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它旨在根据患者的特定疾病和家属的需求,制定出最合适的、科学的、全程的、有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以有效地利用资源,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路径的出现,为这一过程提供更加有效的方式,以满足患者的需求[10]。临床路径是一种以以往研究为基础、经过循证论证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它旨在根据患者的特征性症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个案管理服务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其需求,并且能够有效地实施个案化的照顾体系,以便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11]。“以患者为中心”是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服务模式,大大改善了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
上述研究表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70%)低于参照组(27.59%),实验组住院天数短于参照组,健康知识知晓评分高于参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3.10%)高于参照组(68.97%),实验组SIS评分高于参照组,由此可见,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显著,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够让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馨妍.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8):136-137.
[2]宋春兰,高佩佩.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12):2000-2001.
[3]吴俊俞,周彩丽.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1):158-160.
[4]刘惠林,刘丽琴.个性化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2):164-166.
[5]张丽丽.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名医,2020(04):152.
[6]孙宁.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4):194-195.
[7]国贝,刘文平.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家庭生活指南,2019(12):157.
[8]孙英英,李静,颜美霞.临床护理路径在女性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3):185+194.
[9]程娟.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3):59.
[10]谢雪华,熊燕梅.临床护理路径在自发性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39(08):830-832.
[11]张秦赟,周林玲.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