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化疗患者临床护理方式分析与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刘春芝 林鹤通讯作者

吉林省肿瘤医院 吉林 吉林 13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肿瘤科化疗患者应用不同临床护理方式的效果及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的60例肿瘤科化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分别30例患者,对照组肿瘤科化疗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肿瘤科化疗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级、4级癌痛程度患者的数量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结论:对肿瘤科化疗患者采取临床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缓解其癌痛程度,并且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较低,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肿瘤科化疗患者;临床护理;心理健康状态;生活质量;不良反应

正文


肿瘤是目前临床中的常见性疾病,主要是指机体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一种临床表现[1]。在现阶段临床中,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延缓病变的进展,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2]。但是在化疗过程中,患者所应用的化疗药物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极易引发患者出现肠道不适、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一些不良反应,进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3]。并且,大部分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甚至会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使得患者的临床依从性和配合度大大降低[4]。所以,在肿瘤科化疗患者治疗期间,对其配合有效的临床护理方式也是关键性的内容之一,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对其预后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5]。因此,最后选取60例肿瘤科化疗患者,对其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及相关影响进行讨论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的60例肿瘤科化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分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范围为40-75岁,平均年龄为(53.32±2.24)岁,从患病确诊到化疗时间为5个月-4年,平均为(2.11±0.58)年,肿瘤类型,其中,肺癌8例、乳腺癌5例、胃癌8例、肠癌6例、其它肿瘤3例;研究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范围为41-76岁,平均年龄为(53.64±2.56)岁,从患病确诊到化疗时间为5个月-4年,平均为(2.23±0.45)年,肿瘤类型,其中,肺癌10例、乳腺癌6例、胃癌7例、肠癌5例、其它肿瘤2例;将上述两组肿瘤科化疗患者的临床基本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和了解,并实施对比分析,显示(P>0.05),具有对比性。

纳入标准:(1)两组患者均确诊为肿瘤疾病,且自愿接受化疗治疗;(2)两组患者符合化疗的标准及指征;(3)两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完整,且意识状态良好;(4)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协议书。

排除标准:(1)存在肝肾脏器严重损伤或者异常的患者;(2)存在精神疾病或者无法正常语言沟通的患者;(3)过敏体质的患者;4)血液系统性疾病或者造血系统异常的患者;5)研究中途退出,或者在研究开始前不愿加入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肿瘤科化疗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在化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每日定时对其测量体温、血压等,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干预和处理。

研究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并科普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及化疗的目的、具体方法、相关注意事项等,便于增强患者的正确认知,提升其临床依从性及配合度。(2)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严重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与之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对患者以及家属做好心理工作,增强其信任感,同时,需要使患者意识到良好心态,对其病情改善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自身疾病和后续治疗。(3)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病房休养环境,保证温度适宜、干净整洁,安静,使患者的身心能够得到放松。(4)药物指导:护理人员需要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药物,仔细核对药物的名称、种类、成分、作用,并告知患者用药方式、方法等,指导并帮助患者正确用药。(5)不良反应护理: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等均是肿瘤科化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首先,需要注意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保证饮食合理、科学,并且在化疗前2h需禁食,对于呕吐反应较为严重的患者,需遵照医嘱给予患者保护胃黏膜以及止吐的药物,进而缓解其不适感。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肿瘤科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其中评分≤50分,代表患者无明显焦虑(抑郁);评分在51-60分之间,代表患者为轻度焦虑(抑郁);评分在60-75分之间,代表患者为中度焦虑(抑郁),评分≥76 分,代表患者为重度焦虑(抑郁)。

对比两组肿瘤科化疗患者的癌痛程度:①0级:几乎无任何明显疼痛;②1级:存在轻度疼痛;③2级:存在明显疼痛感;④3级:存在较为严重的疼痛感;⑤4级:存在无法忍受、特别强烈的疼痛感。

对比两组肿瘤科化疗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其中主要包括生理职能、身体疼痛、精神状态、情感情绪及社会功能等指标,每项均按照0-100分的评分标准进行判定,其中,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对比两组肿瘤科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其中主要包括组织水肿、胃肠道反应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选用计算机软件SPSS21.0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在实施卡方检验过程中,结果通常以(%)形式表达,在实施t检验过程中,结果通常以()形式表达,此外,P值如若低于0.05,则代表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心理健康状态分析对比

    护理前,研究组肿瘤科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与对照组相比,则组间并不存在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1.

1 心理健康状态分析对比(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30)

60.18±3.72

52.83±4.15

59.27±3.43

53.74±3.25

研究组(n=30)

60.37±3.25

45.12±2.44

59.41±3.36

46.23±2.14

t

0.2106

8.7719

0.1597

10.5707

P

0.8339

0.0000

0.8737

0.0000

2.2 癌痛程度分析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3级、4级癌痛程度的患者数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2.

2 癌痛程度分析对比%)

组别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对照组(n=30)

0(0.00)

8(26.67)

9(30.00)

8(26.67)

5(16.67)

研究组(n=30)

4(13.33)

14(46.67)

10(33.33)

2(6.67)

0(0.00)

X2

4.2857

2.5837

0.0770

4.3200

5.4545

P

0.0384

0.1079

0.7813

0.0376

0.0195

2.3 生活质量分析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肿瘤科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3.

3 生活质量分析对比(分)

组别

身体疼痛

精神状态

情感情绪

社会功能

生理职能

对照组(n=30)

76.33±8.75

62.37±8.75

66.47±6.13

73.55±6.56

60.52±7.63

研究组(n=30)

87.48±9.54

75.32±9.69

76.29±9.18

84.98±8.28

76.83±9.74

t

4.7177

5.4327

4.8725

5.9263

7.2201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4 不良反应分析对比

    研究组肿瘤科化疗患者中,发生组织水肿的患者1例、胃肠道反应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患者中,发生组织水肿的患者3例、胃肠道反应2例、恶心呕吐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67%(8/30);组间相比较,发现,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X2=4.3200,P=0.0376,组间存在差异(P<0.05)。

3 讨论

肿瘤是一种高危疾病,并且有研究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肿瘤疾病的发生风险处于较高水平,且呈年轻化、规模化发展,危害性较大,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6]。化疗是现阶段临床中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在化疗药物的作用下,将肿瘤细胞破坏或者消灭,进而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7]。但是由于化疗药物均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在应用后,不仅仅会引起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机体不适感,同时,也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精神、情绪以及生活质量,对其病情的改善会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8]。再加上,大部分患者对肿瘤疾病并没有足够的认知和理解,并且在疾病的影响和干扰下,会存在严重的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使得患者不愿配合治疗,这样状态下,并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好转[9]。所以,对于肿瘤科化疗患者在治疗期间,对其采取必要的临床护理也尤为重要,能够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有助于其临床依从性和配合度的提升,可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预后[10]。临床综合护理的实施,主要依据患者的病情状态及生理状况,为其提供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疾病和后续治疗[11]。在护理期间,重点强调和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不仅能够减轻患者化疗期间的痛苦和压力,同时可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12]

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发现,护理后,研究组肿瘤科化疗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级、4级癌痛程度患者的数量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对肿瘤科化疗患者采取临床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缓解其癌痛程度,并且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较低,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梅.个性化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情绪的观察与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03):96-97.

[2]毛希虹,金丽娟,施春香等.优质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10):1203-1206.

[3]师小燕.心理护理干预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睡眠状况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08):1393-1394.

[4]赵孝佳,江晓林,彭娜等.专项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情绪状态及肠道副作用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1):79-81.

[5]王冬梅,林益平.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焦虑及胃肠道反应影响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7):61+79.

[6]陶燕.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6):97.

[7]魏亭亭,王丽,王春慧等.个案护理联合多学科合作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1):29-32.

[8]陆丹.优质护理干预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7):175-176.

[9]韩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8):138-139.

[10]王彦文.心理护理联合饮食指导用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5):245-246.

[11]于海洪.化疗护理流程在肿瘤科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7):126+139.

[12]陈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减轻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和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280+28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