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常规检验在季节性腹泻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摘要
关键词
大便常规检验;季节性腹泻检查;临床效果
正文
季节性腹泻通常指的是在特定季节,如秋季,发生的腹泻。秋季腹泻的主要流行季节是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患者往往发病急,症状严重,病程可以持续1周左右,且发病年龄主要以6个月至3岁的宝宝居多。尽管季节性腹泻在秋季高发,但其他季节也可能发生[]1。
季节性腹泻的病因多样,包括感染、过敏、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种因素。具体有感染性因素:感染性腹泻是由于病原体进入肠道后引起肠道炎症、溃疡和糜烂等病变,从而引发腹泻。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季节性腹泻通常由于气温变化、环境潮湿、饮食不洁等因素影响,导致肠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体而引起腹泻。过敏性因素:一些人可能对某些食物、药物、植物花粉等物质过敏,引起肠道过敏反应,从而导致腹泻[2]。过敏性腹泻的特点是伴有腹痛、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且腹泻症状在远离过敏原后逐渐缓解。肠道功能紊乱:肠道功能紊乱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时,肠道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能力下降,肠蠕动加快,导致腹泻。胃肠型感冒:胃肠型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胃肠型感冒患者除了有感冒症状外,还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3]。消化系统疾病: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也可能引起季节性腹泻。这些疾病会削弱消化功能,导致营养物质和水分吸收不良,引起腹泻。其他因素:除了上述病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气候变化、水土不服、精神压力等也可能导致季节性腹泻。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季节性腹泻,医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检验方式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大便检查、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腹泻的原因和病变性质[4]。其中,大便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式,为了探讨大便常规检验在季节性腹泻的应用效果,本文展开了具体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为本次研究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抽选本院收集的采取季节性腹泻检查的大便标本100份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季节进行均等分组。其中春季组男性有13例,女性12例,年龄在23岁至51岁之间,平均年龄(32.56±6.57)岁;夏季组男性有14例,女性11例,年龄在22岁至53岁之间,平均年龄(31.73±6.85)岁;秋季组男性有13例,女性12例,年龄在22岁至52岁之间,平均年龄(32.28±6.13)岁;冬季组男性有15例,女性10例,年龄在21岁至52岁之间,平均年龄(37.25±6.29)岁。四组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P>0.05)。
1.2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相关标准中对季节性腹泻的诊断;临床资料完善;患者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有严重器质性疾病、难以配合治疗、各项研究治疗不全的患者;合并肺部其他疾病患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大便常规检验。检验流程如下:
1.3.1 收集样本
在收集样本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样本收集时间:患者应选择在早晨第一次排出的新鲜大便,尽量在便后立即送检,以保持样本的新鲜度和准确性。
(2)样本容器选择:应使用无菌容器,以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样本标记:在样本容器上应清晰地标记患者姓名、样本收集时间等信息,以确保样本的正确性和可追溯性。
1.3.2 预处理
在预处理阶段,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样本保存:收集的样本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样本保存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以保持其生物学特性。
(2)样本处理:收到样本后,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去除杂质、搅拌均匀等,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3)样本检测:根据检验目的和要求,应对样本进行相应的检测,如涂片制作、细胞形态观察等。
1.3.3 显微镜检查
在显微镜检查阶段,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涂片制作:将处理后的样本制作成涂片,可以使用载玻片和盖玻片进行制作。
(2)细胞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涂片上的细胞形态,可以初步判断腹泻的病因和类型。例如,若发现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则提示存在炎症性肠病或感染性腹泻。
(4)数量计算:对涂片上的细胞数量进行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腹泻的严重程度和病因。
1.3.4 培养
在培养阶段,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培养基选择:根据可能的病原菌类型,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2)培养温度设置:根据不同病原菌的生长需求,设置适宜的培养温度。
(3)培养时间确定:一般情况下,培养时间需要根据病原菌的生长速率来确定,一般需要18-24小时。
1.3.5 鉴定
在鉴定阶段,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细菌形态观察:对培养后的菌落进行形态观察,了解其生长特性、色素、形状、大小等方面信息,以初步确定病原菌的类型。
(2)细菌种类鉴定:通过使用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等实验方法,对细菌进行种类鉴定,确定其属于哪一类细菌。
(3)细菌药敏试验:为了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需要进行药敏试验以了解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1.4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进行大便常规检验,计算患者的细菌检出率情况,同时分析大便的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包括致泄性志贺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副溶血弧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之后分别实施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1 不同组的检出率对比
对所有患者的检出率进行分析,发现100名患者中,共计95名检出细菌,检出率为95.00%。对不同组的细菌检出率进行分析,其中春季组检出21例,占比84.00%,夏季组检出25例,占比100.00%,秋季组检出24例,占比96.00%,冬季组检出23例,占比92.00%。
2.1.2 不同组的检验结果对比
对不同组的具体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包括致泄性志贺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副溶血弧菌。春季患者各项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例(40.00%)、9例(36.00%)、4例(16.00%)以及2例(8.00%)。夏季患者各项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例(24.00%)、5例(20.00%)、8例(32.00%)以及6例(24.00%)。秋季患者各项细菌检出率分别为2例(8.00%)、5例(20.00%)、9例(36.00%)以及9例(36.00%)。冬季患者各项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例(32.00%)、10例(40.00%)、2例(8.00%)以及5例(20.00%)。
表2 不同组的检验结果对比情况 (n,%)
组别 | 致泄性志贺菌 | 大肠埃希菌 | 沙门菌 | 副溶血弧菌 |
春季组 | 10(40.00%) | 9(36.00%) | 4(16.00%) | 2(8.00%) |
夏季组 | 6(24.00%) | 5(20.00%) | 8(32.00%) | 6(24.00%) |
秋季组 | 2(8.00%) | 5(20.00%) | 9(36.00%) | 9(36.00%) |
冬季组 | 8(32.00%) | 10(40.00%) | 2(8.00%) | 5(20.00%) |
3讨论
在季节性腹泻的诊断过程中,细菌检验是一种重要手段6[]。通过进行细菌检验,可以明确致病菌的类型,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指导医生进行精准治疗。大便常规检验是季节性腹泻细菌检验中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7]。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明确致病菌:通过大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患者肠道中的细胞情况,明确是否存在细菌、病毒或其他致病微生物。同时,根据检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导致腹泻的病原体类型,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2)指导治疗:根据大便常规检验的结果,医生可以了解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此外,对于一些病毒引起的腹泻,通过大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病毒类型,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8]。
(3)评估病情:根据大便常规检验的结果,可以了解患者肠道中的细胞情况,如白细胞、红细胞等的数量和比例。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肠道炎症的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为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提供依据。
(4)辅助诊断:大便常规检验还可以辅助临床明确各个季节的腹泻病原菌具体情况,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一定指导。例如,在夏季腹泻中,大便常规检验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沙门氏菌等细菌的感染情况;在秋季腹泻中,大便常规检验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的感染情况[9]。
本次研究中,对所有患者的检出率进行分析,发现100名患者中,共计95名检出细菌,检出率为95.00%。对不同组的细菌检出率进行分析,其中春季组检出21例,占比84.00%,夏季组检出25例,占比100.00%,秋季组检出24例,占比96.00%,冬季组检出23例,占比92.00%。对不同组的具体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包括致泄性志贺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副溶血弧菌。春季患者各项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例(40.00%)、9例(36.00%)、4例(16.00%)以及2例(8.00%)。夏季患者各项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例(24.00%)、5例(20.00%)、8例(32.00%)以及6例(24.00%)。秋季患者各项细菌检出率分别为2例(8.00%)、5例(20.00%)、9例(36.00%)以及9例(36.00%)。冬季患者各项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例(32.00%)、10例(40.00%)、2例(8.00%)以及5例(20.00%)。
综上所述,临床上采取大便常规检验的诊断方式都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季节性腹泻检查,准确率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姜铭 . 大便常规检验在季节性腹泻检验中的临床效果 . 中国医 药指南 , 2020, 18(6):169-170.
[2] 吴丽霞 . 大便常规检验在季节性腹泻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中外医疗 , 2020, 39(1):183-185.
[3] 迟祥 . 大便常规检验在季节性腹泻检验中的临床效果 .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 2019, 25(8):22-23.
[4] 王珊珊 . 大便常规检验在季节性腹泻检验中的临床效果 . 黑龙江医药 , 2018, 31(3):611-613.
[5] 吴英 . 大便常规检验在季节性腹泻检验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 2018, 18(15):150.
[6] 岳小利 . 便常规检验在季节性腹泻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 2018(2):102-103.
[7] 王璐璐 . 大便常规检验在季节性腹泻检验中的临床效果 . 实用医技杂志 , 2018, 25(1):53-54.
[8] 吴华 . 大便常规检验在季节性腹泻检验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 2017, 17(54):115.
[9] 马昉 . 大便常规检验在季节性腹泻检验中的临床效果 .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 2016, 7(17):153-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