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项目用于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摘要
关键词
肝硬化;肝功能;肝纤四项;血氨;凝血四项
正文
肝硬化在消化科中有着较高发病风险,感染病毒性肝炎、长期大量酗酒、营养不良、长时间接触工业毒物或者药物、机体循环障碍、存在血色病或者肝豆状核变性等代谢障碍、胆管阻塞或者胆汁淤积、出现血吸虫病等情况后,均容易引发肝硬化。肝硬化可导致患者出现临床一系列反应,比如消化吸收障碍、内分泌失调、消化道出血等,严重时还会导致肝性脑病、肝癌,增加死亡风险。需要重视并加强肝硬化诊断研究,提高诊断效率与准确性,让患者尽早接受针对性治疗,避免病情恶化,降低患者死亡风险[1]。与健康人群相比,肝硬化机体中相关生化指标会出现异常变化,可为肝硬化诊断研究提供参考[2]。为此,文中对肝硬化患者诊断中性检验项目的效果进行了探析,旨在推动肝硬化疾病诊断研究发展,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主要为院内肝硬化患者(152例,作为观察组)、院内健康体检者(147例,作为对照组),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年龄项目:49-83岁内;均龄项目:观察组(66.95±5.46)岁,对照组(67.06±5.51)岁。性别(男/女)项目:观察组构成为91/61,对照组构成为88/59。同类比对后2组显示P>0.05。试验两项要求:伦理通过要求、参与自愿要求。入选条件:①观察组各个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后确诊为肝硬化患者;②资料齐全。排除条件:①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2组人员均开展生化、肝纤维化四项、凝血四项检验:于患者空腹状态下用红头管抽取5mL静脉血用于检测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用蓝头管采血至2ml刻度处用于凝血功能检测。对血液进行离心处理后,在贝克曼AU5811上使用北京九强试剂检测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更高、γ-谷氨酰转移酶更、腺苷脱氨酶、α-L-岩藻糖苷酶、胆碱酯酶、血氨,在深圳亚辉龙化学发光仪上检测肝纤四项,在意大利索灵XL上检测甲胎蛋白,在北京赛科希德SF9200上检测凝血功能指标。
1.3 判断标准
观察并比对2组各项肝功能指标、肝纤四项、血氨水平(10-47umol/L)、凝血四项指标。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0-40U/L)、总胆红素(3-20umol/L)、总蛋白(60-80g/L)、白蛋白(35-50g/L)、碱性磷酸酶(<128U/L)、γ-谷氨酰转移酶(3-51U/L)、腺苷脱氨酶(4-24U)、α-L-岩藻糖苷酶(<40U/L)、胆碱酯酶(3930-11500U/L)、甲胎蛋白(<10IU/ml)。肝纤四项包括层粘连蛋白(<50ng/mL)、III型前胶原(0-30ng/mL)、Ⅳ型胶原(0-30ng/mL)、透明质酸酶(<100ng/mL)。凝血四项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2-45s)、凝血酶原时间(10-16s)、血清纤维蛋白原(2.0-4.0g/L)、凝血酶时间(10-20s)。
1.4统计学方法
分析目标为1.3中项目,所用工具为22.0最新版本的SPSS,分析各类数据期间,开展的方式与形式:计数类分别为x2值、[n(%)],计量类分别为t值、(`x±s),统计值P<0.05,则有一定意义或价值。
2 结果
2.1比对2组各项肝功能指标
肝功能指标方面,观察组谷丙转氨酶更高、总胆红素更高、总蛋白更低、白蛋白更低、碱性磷酸酶更高、γ-谷氨酰转移酶更高、腺苷脱氨酶更高、α-L-岩藻糖苷酶更高、胆碱酯酶更低、甲胎蛋白更高(P<0.05),见表1及续表1。
表1比对2组各项肝功能指标(`x±s)
组别 | 谷丙转氨酶(U/L) | 总胆红素(umol/L) | 总蛋白(g/L) | 白蛋白(g/L) | 碱性磷酸酶(U/L) |
观察组(n=152) | 85.26±10.36 | 64.49±6.26 | 55.63±1.02 | 23.63±0.46 | 189.96±19.96 |
对照组(n=147) | 33.63±2.26 | 12.91±1.66 | 75.15±1.79 | 44.69±2.13 | 99.63±6.26 |
t | 59.075 | 96.662 | 175.927 | 119.068 | 52.429 |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续表1比对2组各项肝功能指标(`x±s)
组别 | γ-谷氨酰转移酶(U/L) | 腺苷脱氨酶(U) | α-L-岩藻糖苷酶(U/L) | 胆碱酯酶(U/L) | 甲胎蛋白(IU/ml) |
观察组(n=152) | 89.96±12.03 | 46.52±5.16 | 56.30±5.33 | 2541.16±15.26 | 19.63±2.47 |
对照组(n=147) | 37.48±2.96 | 18.45±1.46 | 19.15±1.17 | 6596.95±69.63 | 6.12±0.64 |
t | 51.405 | 63.538 | 82.599 | 700.968 | 64.259 |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2.2比对2组肝纤四项与血氨
肝纤四项与血氨方面,观察组层粘连蛋白更高、III型前胶原更高、Ⅳ型胶原更高、透明质酸酶更高、血氨更高(P<0.05),见表2。
表2比对2组肝纤四项与血氨(`x±s)
组别 | 层粘连蛋白(ng/mL) | III型前胶原(ng/mL) | Ⅳ型胶原(ng/mL) | 透明质酸酶(ng/mL) | 血氨(umol/L) |
观察组(n=152) | 169.98±23.20 | 174.16±20.32 | 102.16±12.63 | 159.63±17.48 | 73.09±3.02 |
对照组(n=147) | 29.46±1.18 | 19.03±2.19 | 18.03±2.15 | 56.96±5.26 | 27.15±2.94 |
t | 73.340 | 92.041 | 79.649 | 68.282 | 133.22 |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2.3比对2组凝血四项
凝血四项方面,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更长、凝血酶原时间更长、血清纤维蛋白原更低、凝血酶时间更高(P<0.05),见表3。
表3比对2组凝血四项(`x±s)
组别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 | 凝血酶原时间(s) | 血清纤维蛋白原(g/L) | 凝血酶时间(s) |
观察组(n=152) | 58.15±3.20 | 21.06±1.26 | 1.01±0.06 | 29.32±1.52 |
对照组(n=147) | 29.63±1.02 | 12.12±0.63 | 3.10±0.21 | 11.46±0.85 |
t | 103.106 | 77.195 | 117.834 | 124.826 |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3.讨论
当人体肝细胞发生广泛变性或者坏死变化,就会引起肝小叶纤维支架坍塌,导致残存肝细胞无序性排列再生,形成不规则结节状肝细胞团即再生结节;且机体中炎症反应加剧,受到炎症刺激后,自汇管和肝包膜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纤维束,从汇管区向另一汇管区或向肝小叶中央静脉延伸扩展,形成纤维间隔,包绕再生结节或将残存肝小叶重新改建分割成假小叶,一旦假小叶形成,标志病变已进展至肝硬化。随着假小叶数量逐渐增加,造成肝脏内血液循环的紊乱,表现为血管床缩小、闭塞或扭曲,血管受再生结节的挤压;肝内门静脉小支、肝静脉小支和肝动脉小支三者之间失去正常关系,并相互之间出现交通吻合支等,形成严重肝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身体中相关肝功能指标、凝血指标、肝纤指标发生异常变化[3]。
结合文中研究结果,肝功能指标方面,观察组谷丙转氨酶更高、总胆红素更高、总蛋白更低、白蛋白更低、碱性磷酸酶更高、γ-谷氨酰转移酶更高、腺苷脱氨酶更高、α-L-岩藻糖苷酶更高、胆碱酯酶更低、甲胎蛋白更高(P<0.05)。肝纤四项与血氨方面,观察组层粘连蛋白更高、III型前胶原更高、Ⅳ型胶原更高、透明质酸酶更高、血氨更高(P<0.05)。凝血四项方面,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更长、凝血酶原时间更长、血清纤维蛋白原更低、凝血酶时间更长(P<0.05)。究其原因,肝硬化后会出现明显门静脉高压状态,部分血液无法从肠道直接通过肝脏进入血液循环,需要绕过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会带入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以及病原体,没有肝脏的首过代谢效应,血循环中需要更多的球蛋白来中和这些抗原与病原微生物,从而导致球蛋白明显增高,且层粘连蛋白、III型前胶原以及Ⅳ型胶原等肝纤指标也会发生异常升高变化,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明显降低[4]。肝脏受到损伤后,降低肝脏合成能力,降低胆碱脂酶;当肝脏细胞受到损害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内酶释放入血,使得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升高;肝脏对消亡红细胞产生的胆红素代谢能力降低,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蓄积、升高;肝脏存储能力降低,大量碱性磷酸酶流出,导致数值升高;血清中的γ-谷氨酰转移酶主要来自肝胆系统,当肝内合成亢进、胆汁淤积,γ-谷氨酰转移酶排出受阻,浓度升高;肝细胞受到损伤后,肝细胞中的腺苷脱氨酶进入血液循环中,导致体内的腺苷脱氨酶水平升高[5];α-L-岩藻糖苷酶为肿瘤标志物,正常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使摄取和清除糖苷酶的功能下降,使溶酶体大量释放入血,从而导致其水平升高;肝细胞受到破坏后进行再生,而新生肝细胞中甲胎蛋白浓度较高,新生肝细胞增加导致甲胎蛋白水平提升[6];血清内的透明质酸水平主要反映肝脏受损程度及内皮细胞功能,肝损伤降低内皮细胞功能后就会导致透明质酸酶增加;肝脏的解毒代谢等功能下降,体内氨代谢紊乱,血氨蓄积,导致血氨水平异常增加[7]。同时,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功能下降,容易造成低白蛋白血症以及各种凝血因子缺乏;患者存在缺乏营养,造成血管通透性以及脆性增加,影响凝血功能;肝脏损伤后容易引起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下降,造成凝血功能障碍[8]。华宝琴[9]研究中分析了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价值,发现肝硬化患者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DBIL(直接胆红素)、ALP(碱性磷酸酶)、TBIL(总胆红素)、γ-GT(γ-谷氨酰转肽酶)、CHE(胆碱酯酶)、ALB(白蛋白)等各项指标均存在异常情况,有利于疾病筛查、诊断。这与文中研究结果类似,但是文中研究例数较少,存在局限性,需对生化检验诊断肝硬化疾病的价值进一步分析,提高诊断效能。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经检验后,可发现各项肝功能指标、肝纤指标、血氨、甲胎蛋白以及凝血四项指标等均存在明显异常,在实际诊断中应积极应用生化检验相关项目,提高肝硬化筛查效率,让患者尽早接受针对性治疗。
参考文献
[1] 谷忠茨. 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21):152-154,189.
[2] 张燕.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 养生保健指南,2021,12(44):255-256.
[3] 牛玉琴.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有效性及价值分析[J]. 健康必读,2021,9(7):288.
[4] 刘红丽. 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7):281.
[5] 曹亚娟.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147.
[6] 李丹,于秀艳.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价值研究[J]. 智慧健康,2020,6(30):7-8.
[7] 于涛.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5):30.
[8] 谢仁岐. 观察并探讨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0):63-64.
[9] 华宝琴.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价值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1):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