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超敏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
正文
手足口病多由肠道病毒引起,以儿童为主,因此又被称为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具有一定传染性。患病后患儿会在口腔、足部、手部等位置出现溃疡、疱疹或皮疹,还会出现全身发热症状。多数患儿在一周左右病情即可自愈,但是也有部分患儿病情进展较快,甚至引发无菌性脑膜脑炎、肺水肿、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损害了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目前临床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多采用调整饮食、隔离避免较差感染、对症治疗等,无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通常以患儿具体临床表现为治疗依据,但对于无典型临床症状的患儿,需要结合相关检验判断其病情。有学者指出,超敏C反应蛋白及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指标检验在评估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病情中具有较好应用价值[1]。基于此,本文以5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及同期52了健康体检小儿为例,就超敏C反应蛋白及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展开详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共有临床观察对象小儿手足口病患者52例参加本次研究,同时选择健康体检小儿5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女性患儿25例,男性患儿27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59±1.33)岁;病程2~7天,平均病程(4.11±2.03)天。依据疗效分组:患儿用药48h后,开始进食,体温恢复正常,手足部疱疹结痂,且无新增疱疹分为治疗有效组(46例),其中女性患儿23例,男性患儿23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33±1.21)岁;患儿用药48h后,依然拒绝进食,体温尚未恢复正常,手足部疱疹无变化或加重分为治疗无效组(6例),其中女性患儿2例,男性患儿4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59±1.33)岁。对照组健康体检小儿中女24例,男28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63±1.31)岁。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以及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经SPSS 26.0分析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观察组患儿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小儿手足口病;②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
观察组患儿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缺失;②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③合并器官器质性病变。
1.2方法
所有临床观察对象均于清晨空腹状态取静脉血,血量为3ml。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3500r/mib,离心时间为10min,取出血清。将血清保存于零下20℃冰箱内。hs-CRP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均采用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
此外,对观察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予以药物治疗:在100~250ml氯化钠溶液中溶入10mg/kg利巴韦林进行静脉滴注,每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治疗9天。在此过程中告知患儿家属按时用药,若患儿合并口腔疼痛,则予以康复新液涂抹;若患儿合并口腔疱疹,予以氯化钠溶液含漱;若患儿合并高热,予以布洛芬退热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同时依据治疗是否有效将所有患儿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分析治疗有效与治疗无效患儿的hs-CRP水平以及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s)均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观察对象hs-CRP水平以及各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对比
数据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健康体检小儿相比,观察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hs-CRP水平、IgM水平均显著更高(P<0.05),IgA、IgG等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均更低(P<0.05)。
表1 两组观察对象hs-CRP水平以及各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 | hs-CRP(μg/mL) | IgA(g/L) | IgG(g/L) | IgM(g/L) |
观察组(n=52) | 10.46±1.69 | 0.52±0.23 | 8.16±1.37 | 1.91±0.37 |
对照组(n=52) | 1.25±0.29 | 1.21±0.28 | 14.65±1.52 | 1.03±0.46 |
t | 38.732 | 13.731 | 22.870 | 10.749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2观察组治疗有效、治疗无效患儿hs-CRP水平与各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对比
数据如表2所示,观察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中,与治疗无效组相比,治疗有效组hs-CRP水平、IgM水平均显著更低(P<0.05),IgA、IgG等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均更高(P<0.05)。
表2 观察组治疗有效、治疗无效患儿hs-CRP水平与各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 | hs-CRP(μg/mL) | IgA(g/L) | IgG(g/L) | IgM(g/L) |
治疗有效组(n=46) | 2.35±0.36 | 0.86±0.23 | 12.89±2.96 | 1.21±0.37 |
治疗无效组(n=6) | 9.37±0.31 | 0.53±0.39 | 9.37±2.07 | 1.87±0.38 |
t | 45.517 | 3.033 | 2.812 | 4.098 |
P | 0.000 | 0.003 | 0.007 | 0.000 |
3、讨论
手足口病感染人群常见学龄前儿童,因此托儿所、幼儿园等是常见流行范围。近些年,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率显著增高,现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症尤为重要。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超过20种,其中以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为主,包括CVA16以及EV71等。该病症的处理关键点在于早期识别及有效治疗危重症。有数据调查显示,重症手足口病以EV71病毒感染为主,因此可针对性展开防治措施[2]。此外,手足口病多发于春夏季节,这可能与湿热环境更适合肠道病毒生存有关,托幼机构和家长应保证生活环境干燥,以降低该病症发生几率。
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具有一定潜伏期,平均为3~5天,多数患儿在7~10天内即可痊愈。患病后患儿可在口腔、手足等位置出现疱疹或皮疹,经治疗后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患儿病情发展迅速,会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不同毒株感染的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具有一定差异性,如CoxA6以脱甲、皮疹、发热为主,该病毒还有可能引发疱疹性咽峡炎。由于引发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谱不断变化,所以临床诊治患者时需科学区分其临床症状,之后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以此控制其病情。
近年来国内关于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质量较高,但研究总体并不多。外来人口、早产、餐前未洗手、体质弱、接触病患人群、通风条件和居住环境条件较差、家长对疾病认知程度较低等均是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诱因。此外在病原传播过程中,手足口病不仅可通过唾液传播,还有可能通过床上用品、玩具、手绢、毛巾等途径传播,交叉感染几率非常高[3]。基于此,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疾病知识宣传在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临床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有多种方案,多以药物为主,常见包括扩更昔洛韦、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干扰素等。有研究表示,精确的病情诊断结果在保证患儿疗效、改善预后中非常重要[4]。基于此,本文以5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及同期52名健康体检小儿为例,就hs-CRP及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展开详细分析。
免疫球蛋白在参与人体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了重要价值,该物质具有调和机体、抵御外界病毒侵袭等作用,主要包括IgA、IgD、IgE、IgG、IgM五种类型,本文主要对IgA、IgG、IgM进行分析。IgA是一种可以低于呼吸道感染的免疫球蛋白,其主要存在与人体血液中,可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如果机体受到细菌或病毒侵袭,该物质会与相应的细菌或病毒进行特异性结合,进而保护黏膜,阻断病原体[5]。IgG在免疫球蛋白中占比高达80%,在血清中占比也较高,不仅能中和机体外毒素,还可以通过胎盘屏蔽免疫球蛋白,这也是新生儿抗感染免疫的重要物质[6]。IgM主要在初次免疫应答中充当先锋,具有免疫调理、激活补体、杀菌等作用,人体血清中含量在1mg/L左右[7]。目前该物质主要作用于早期感染的诊断,但也有用于B细胞成熟度检验的相关研究。有报道显示,上述三种免疫球蛋白在人体的含量相对稳定,若出现异常波动情况,则表示人体免疫应答可能出现异常,临床可通过相关检验明确小儿是否有感染现象[8]。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了健康体检小儿和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其结果显示观察组IgA、IgG水平更低,IgM水平更高(P<0.05);治疗有效组患儿与治疗无效组患儿各免疫球蛋白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这也与奎国艳[9]等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免疫球蛋白检验可辅助诊断小儿手足口病病情。
hs-CRP在人体血浆中含量较低,不易受到心率、血压、免疫药物、抗炎药物等的干扰,通常低于10μg/mL,而当人体组织损伤越严重时,hs-CRP水平也越高[10]。目前,临床以检验hs-CRP水平来判断机体组织具体损伤情况,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来讲,当其遭受病菌侵袭后,hs-CRP水平显著增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小儿(P<0.05),且治疗有效组患儿hs-CRP水平改善更加明显(P<0.05),提示hs-CRP在评估患儿病情与疗效中有显著效果。
总而言之,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开展超敏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等临床检验,在评估患者病情、疗效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Gong C J .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Value of Immunoglobulin of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and hs-CRP[J]. Systems Medicine, 2019.
[2] 赵含信, 郝维敏. 手足口病患儿血中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应用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5):4.
[3]Huang X , Fu J , Li Z , et al. The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CRP,PA and TNIU in early diagnosis and typing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J]. Contemporary Medicine, 2019.
[4] 周国芹.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炎症因子、PCT、免疫球蛋白及氧化应激指标检测临床意义[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8, 33(1):2.
[5] 蒋积军. 血清降钙素原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临床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v.18(07):263.
[6] Xiang W , Yong L , Liu W . Changes of Serum hs-CRP,PCT Levels and Blood Gas Analysis in Children with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J]. Journal of Pediatric Pharmacy, 2018.
[7] 王锐李莹. 免疫球蛋白和炎症指标在幼儿手足口病诊断中的应用[J].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1, 13(4):241-243.
[8] Sun G , Zeng H . Changes of CD3+,CD3+CD4+,CD3+CD8+lymphocyte Percentage and hs-CRP Level in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J]. Hebei Medicine, 2019.
[9]奎国艳, 冉盈. 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J]. 我和宝贝, 2021, 011(004):P.61-61,63.
[10] 宗敏, 张宗倩, 赵山山. 对免疫球蛋白Ig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手足口病检验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年30卷34期, 335-336页,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