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耳穴揿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谢瑞怡 范红霞 钱诚 夏新

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省 南京市 210000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耳穴揿针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过耳穴揿针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高血压临床分级病例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等,同时,还记录患者接受耳穴揿针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等。结果:经过耳穴揿针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且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的收缩压SBP从治疗前的(156.37±12.34mmHg)下降到治疗后的(132.08±10.05mmHg),患者的舒张压DBP从治疗前的(98.67±8.94mmHg)下降到治疗后的(84.27±9.85mmHg)。耳穴揿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中医辨证分型和高血压分级患者均有效果,其中以肝阳上亢型和1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最为显著,其治疗有效率均≥90%。本次治疗过程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例),包括疼痛不耐受2例,头晕1例,其余无明显不良情况。结论:耳穴揿针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轻高血压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耳穴揿针;血压水平;生活质量;

正文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显引起高血压的病因,且血压持续增高的一种疾病,临床上,高血压的重要指标是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1]。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症状一般不明显,多是在体检或其他原因就医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会出现头痛、眩晕、心悸、失眠、视物模糊、耳鸣、面部潮红等非特异性症状[2]。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众多研究表明,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发病人群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此外,家族中有高血压史、身体活动不足、肥胖或超重、饮酒过量、高盐饮食、糖尿病等的人也更容易患上原发性高血压[3]。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包括减轻体重、改善饮食结构、限制饮盐、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健康并减轻相关症状。此外,耳穴揿针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对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压状况通常会得到改善[4]。本文通过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耳穴揿针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过耳穴揿针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高血压临床分级病例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等,同时,还记录患者接受耳穴揿针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等。其中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范围为4170岁,平均年龄为(53.62±7.76)岁,高血压病程在115年,平均病程为(7.48±2.13)年,患者体重指数(BMI)范围为4961kg/m2,平均为(53.62±4.24kg/m2。中医辨证分型中肝阳上亢的患者有37例,阳虚阳亢的患者有34例,脾肾阳虚的患者有29例,临床分级中I级高血压患者30例,Ⅱ级高血压患者54例,III高血压患者16例。纳入标准:100例患者在学历背景等资料上无特殊限制;所有患者都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其他合并症、证候的患者;存在严重影响药物代谢的心脏类、肾脏类、肝脏类疾病等。

1.2 方法

在常规药物降压治疗基础上,本研究中的100例患者均应用了耳穴揿针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清洁与消毒:患者平躺于治疗床上,医生使用酒精棉签对患者需要进行揿针治疗的皮肤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病菌感染的风险。②揿针的位置:常规选穴为百合穴、曲池穴、天枢穴、气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四神聪穴、太冲穴等。根据病理情况的不同,揿针的施针穴位也有相应变化,可根据中医证型来进行耳穴的选择,包括:肝火亢盛者,可取穴位为神门穴、降压点、降压沟、脑肝胆肾和内分泌;痰湿盛者,可取穴位为神门穴、降压点、降压沟、高血压点、脾肺网;阳亢阴虚者可取穴位为神门穴、降压沟、皮质下、内分泌和交感;阴虚阳虚兼有者,可取穴位为神门穴、降压点、降压沟、内分泌、高血压点、心肾;肾精亏虚者,可取穴位为膀胱穴、肾。③揿针的留针时间和使用频次:选择一次性的无菌揿针对准患者身体的穴位处,快速穿刺入针,在穴位上进行埋针,起按摩穴位,刺激器官血液循环的作用。揿针需在穴位处留穴2天,每天定时对穴位处进行按压,以增强其刺激穴位的作用。2天后由施针医生取下揿针,间隔两天后再重复施针

1.3 疗效标准

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疗效的评价标准为:“显效”:达到正常收缩压范围(90140mmHg)、舒张压范围(6090mmHg)“有效”:舒张压相较于治疗前下降10mmHg,收缩压下降20mmHg。“无效”: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未达到有效标准,且血压范围超过正常舒张压/收缩压范围。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计算运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对比,分别是使用)表示,并用t检验,和使用%)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

治疗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1 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

组别

例数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治疗前

100

156.37±12.34

98.67±8.94

治疗后

100

132.08±10.05

84.27±9.85

t

-

15.263

10.825

P

-

0.001

0.001

2.2分析中医辨证分析和治疗疗效的关系

37例肝阳上亢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有25例(67.57%),治疗有效的有10例(27.03%),治疗无效的有2例(5.41%),总治疗有效率为94.59%35例)。

34例阳虚阳亢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有20例(58.82%),治疗有效的有6例(17.65%),治疗无效的有8例(23.53%),总治疗有效率为76.47%26例)。

29例脾肾阳虚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有19例(65.52%),治疗有效的有6例(20.69%),治疗无效的有4例(13.79%),总治疗有效率为86.21%25例)。

2.3分析高血压临床分级和治疗疗效的关系

在临床分级为I级的30例高血压患者中,治疗后显效的有20例(66.67%),治疗后有效的有8例(26.67%),治疗后无效的有2例(6.67%),总治疗有效率为93.33%28例)。

在临床分级为Ⅱ级的54例高血压患者中,治疗后显效的有24例(44.44%),治疗后有效的有22例(40.74%),治疗后无效的有8例(14.81%),总治疗有效率为85.19%46例)。

在临床分级为III级的16例高血压患者中,治疗后显效的有6例(37.50%),治疗后有效的有7例(43.75%),治疗后无效的有3例(18.75%),总治疗有效率为81.25%13例)。

2.4分析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本研究的10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3%3例),包括疼痛不耐受2例,头晕1例,其余无明显不良情况。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受遗传、环境、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得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猛然上升,长时间处于这种高血压状态之下,会给患者的心、脑、肾、肝等多项身体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在中医学看来,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主要涉及肝气郁结、肾气不足、心火亢盛等因素。首先,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不畅、过度疲劳等因素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使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肝火上炎,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导致血压持续升高;其次,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主管水液代谢,对血压的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肾气不足可以导致水液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导致血压升高;此外,中医理论还认为,心火亢盛可能由于情志过度激动、情绪波动等因素引起,亦可因肝气郁结引发心火的升腾,心火亢盛会导致血压升高、头痛、失眠、焦虑等症状[5-6]

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药物治疗方面,除了西医常用的厄贝沙坦硝苯地平降压药外,中医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非药物治疗方面,中医常采用中药汤浴疗法、贴敷疗法和针灸疗法等。其中针灸中的耳穴揿针法被常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耳穴揿针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很多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在经络学上,中医认为,人体有12组经络,其中包括了12个经络穴位,这些穴位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而耳朵上也有对应于人体各个器官的反射区,称为耳穴。人耳上有93个穴位,中医认为,对耳穴进行针灸刺激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活络气血。因此,使用耳穴揿针可以通过刺激耳穴反射区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的症状。耳穴揿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具体方法是先确定需要刺激的耳穴反射区,然后利用揿针进行刺激,可以选择从耳穴上插入细针,然后对揿针进行揿压或转动,以刺激耳穴反射区,一般揿针留针时间在2天左右[7]。通过耳穴揿针治疗,可以平胃降逆,起到镇痛安神,调理气血,匡扶正气的功效,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症状。耳穴揿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显著的疗效,通过插入揿针到特定的穴位后,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的运行,促进气血畅通,调整阴阳平衡,以此来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8-9]。此外,耳穴揿针无创、简便、安全,适用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10]

综上所述,耳穴揿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彩霞,刘玉梅.中医耳穴贴压辅以针灸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18):79-80.

[2]郭津津,马静,王南.耳穴贴压加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分析[J].生命科学仪器,2022,20(S1):117+120.

[3]李天姝,张莉.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1):167.

[4]Kim Bomi,Park Hyojung.The Effects of Auricular Acupressure on Blood Pressure, Stress, and Sleep in Elder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 Randomized Single-Blind Sham-Controlled Trial.[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23.

[5]刘宝新.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级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04):30.

[6]倪敏.降压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2,54(06):79-83.

[7]陈雯,丁雯,李冰雪.耳穴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系统评价的再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3):2246-2250.

[8]黄锦庆.中医耳穴贴压辅以针灸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09):128-129.

[9]张春菊,周丽.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指导择时耳穴揿针疗法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失眠患者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19):160-164.

[10]Park Sooryun,Park Hyojung,Bang Yun Yi.The Effects of Auricular Acupressure on Physiological Index,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for Elders With Hypertension[J].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2023,37(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