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彩色超声;诊断价值;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效果
正文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常见疾病之一,是一种慢性、非特异的炎症反应,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并可引起血管破裂、出血等并发症,是引起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血液系统的循环功能、心脏的正常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不合理饮食、缺少运动锻炼等因素有关,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2]。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对明确病情、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随着医学技术和影像学的发展和变化,近年来,超声医学影像发展迅速的新技术之一,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彩色超声检查操作简单方便,可以快速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检查成本不高,已经成为体检中常见项目之一[3]。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过程中采用彩色超声检查,可以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具体部位,观察斑块的形态、大小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为疾病的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4]。为此,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调研样本,观察彩色超声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观察组)与同期在我院参加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3-57岁,平均年龄(45.56±2.48);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4-58岁,平均年龄(46.03±3.29)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可以配合完成彩色超声检查,且对超声造影剂不存在过敏反应;②自愿加入研究;③可以接受随访;④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②患有严重的焦虑心理;③不能接受彩色超声检查;④智力障碍;⑤处在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配合完成彩色超声检查,合理调节探头频率,涂抹耦合剂,均保持平卧位进行彩色超声检查,头部向对侧偏,将颈部完全暴露出来,在检测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横向切面、长轴切面情况进行仔细地观察,了解颈动脉壁的结构,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具体部位,并观察其大小、形态、血流情况,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计量,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IMT值与动脉斑块检出状况[5]。
1.3评价标准
1.3.1对比两组受检者颈动脉斑块(软斑块、硬斑块、混合斑块)检出率。
1.3.2观察并比较两组受检者右侧、左侧IMT值的关系。
1.3.3使用统计方法,对两组受检者的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左、右颈动脉分叉处以及颈动脉球部斑块)展开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观察指标统计相关数据,各自通过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和例(n)、百分率(%)计算计量与计数资料,将有效数据输入到SPSS22.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值和X²检验,当P值<0.05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组间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观察组软斑块、硬斑块、稳定斑块检出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对比组间颈动脉斑块检出率[n(%)]
组别(例数) | 软斑块 | 硬斑块 | 混合斑块 |
对照组(n=50) | 2(4.00) | 3(7.50) | 1(2.00) |
观察组(n=50) | 20(40.00) | 17(34.00) | 13(26.00) |
X2 | 16.458 | 14.384 | 14.378 |
P | <0.05 | <0.05 | <0.05 |
2.2 关于右侧、左侧IMT值,观察组右侧值(1.21±0.12)nm/n明显高于对照组(0.82±0.04)nm/n;观察组左侧值(1.29±0.23)nm/n明显高于对照组(0.81±0.03)nm/n,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 分析两组受检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状况,对照组受检者动脉斑块分布在右颈动脉分叉部位的共计2例,所占比4.00%,分布在左颈动脉分叉部位的共计3例,所占比6.00%,分布在颈动脉球部的共计1例,所占比2.00%;观察组受检者动脉斑块分布在右颈动脉分叉部位的共计20例,所占比40.00%,分布在左颈动脉分叉部位的共计23例,所占比46.00%,分布在颈动脉球部的共计7例,所占比14.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个人饮食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持续加深,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6]。在人体内,颈动脉是一种直径较大的血管,连接着四肢和头脑,能够为大脑组织提供营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造成血液流通不畅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指动脉壁增厚,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影响患者脑部供血,严重的动脉硬化会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常会引起患者思维能力下降,出现事物不明、头晕,降低其记忆力,久而久之会造成大脑萎缩,累及全身血管,引起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尤其是增生性、弹性、非炎性反应性、退行性的病变[7]。有关的研究显示[8],当动脉的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受到损伤时,就会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糖尿病、长期高血压等疾病均会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老年群体的血管出现退行性变化,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诱发脑血管病变。因此,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检查手段及时进行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很大的帮助。目前临床上针对颈动脉硬化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彩色超声、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取得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但是这种检查方式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在运用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检查时,为了可以获取清晰的成像图像,需要高压注射大量的含碘对比剂,另外,这种检查技术会给患者带来电离辐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中,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假阳性率较高。
随着我国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彩色超声已被广泛地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彩色超声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和特点:①无创伤,对受检者无任何损伤,对人体的安全程度比较高;②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适用于心脏、妇产科、脑血管疾病,进行多次重复操作[9];③具备实时性;④分辨率比较高。通过超声检查扫查患者的颈动脉,可以观察到血管壁的结构,了解颈动脉血运和颈动脉血管壁的情况,从影像学图像中了解血管中有无斑块形成、斑块的具体部位、大小等状况,对判断颈动脉中的斑块是否出现狭窄以及斑块性质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颈动脉斑块数量是评价动脉硬化的一个关键性指标,脑血管疾病的出现,颈动脉斑块数量检出率也随之增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软斑块、硬斑块、稳定斑块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运用彩色超声检查取得了较高的诊断结果。通常硬斑在动脉血管中不易脱落,相对稳定,不易形成血栓。正常情况下,颈动脉管壁有三层结构,若内膜中层出现斑块或增厚现象,判定为颈动脉硬化[10]。而软斑、混合斑的形成主要属于脂质性斑块,在血液流动不稳的情况下,可在短时间内脱落,易形成血栓,出现局部血管堵塞现象。软斑块与周边组织清晰度不高,在采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的过程中,软斑块和其周边的组织均呈现出高或是低回声。彩色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区分软斑硬斑或是混合性斑块。
颈动脉位于浅表,通过采用彩色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出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血管的狭窄程度作出判断,这种检查方法与动脉造影符合率在90%以上,取得了满意的诊断结果。IMT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价的关键性指标,IMT检测结果显示增厚,提示颈动脉管腔狭窄,并且有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斑块,当管腔狭窄情况严重时,很容易形成阻塞,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提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运用彩色超声,可以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观察组受检者的右侧、左侧IMT值较高,通过这一检出结论,可以认为彩色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临床上可以用彩色超声来判断颈动脉的病变程度。通过与健康体检者相对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过彩色超声检查后的左、右颈动脉分叉处以及颈动脉球部斑块检出比例较高。由此可以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位置多出现在颈动脉分叉处。对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可能是血液中的脂质和炎症物质容易在颈动脉分叉部位沉积,从而导致了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伴随着的超声图像质量的提高以及超声工作人员丰富的临床经验,彩色超声诊断技术也越来越成熟。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展开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左侧、右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以实现早期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彩色超声诊断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检验过程的应用价值有以下几点:①利用彩色超声的高分辨率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受检者颈动脉的血管和血壁结构,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壁变化;②在判断血管内壁上是否有斑块,明确斑块的大小、位置、数量等方面彩色超声诊断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③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运用彩色超声技术可以确定病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运用彩色能谱技术观察病变部位的血流状态,便于临床医师判断颈动脉硬化的具体状况,提高诊断疾病的可靠性与准确性;④利用彩色超声诊断技术,不但可以动态的观察到颈动脉的管壁结构,同时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内膜、斑块和血栓的状态,在发现斑块之后,可以区分硬斑、软斑或是混合性斑块。另外,可以检测出管腔的狭窄程度。
综上,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过程中,建议采用彩色超声技术,可以明确患者的病情状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可以清晰地显示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变化和内膜增厚的实际形态,对颈动脉病变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延缓疾病的发展,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并且彩色超声技术的实用性较高,操作也更加简单方便,无辐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曲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3):90-92.
[2] 张志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05):132-134.
[3] 莫银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5(17):115-118.
[4] 彭月星,陈锦丽,王木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探讨[J].名医,2021(09):63-64.
[5] 申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01):26-27.
[6] 殷艳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1):162-163.
[7] 燕香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10):2206-2208.
[8] 王南,刘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0):1434-1435.
[9] 姚楠,邹连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6):118.
[10] 冯小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9):132-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