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腹泻的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益生菌;蒙脱石散;新生儿腹泻;疗效
正文
腹泻属于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大便的性状改变及排便的次数增多,在世界卫生组织中属于关注的重要卫生问题之一[1]。该病在儿科中比较高发,尤其是在新生儿中,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诱发该病的因素众多,其主要是因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发生了异常生长,免疫力低下受到了病原菌的感染等[2]。此病具有季节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属自限性疾病,但是若不及时治疗患儿则会出现电解质紊乱、酸碱度失衡等现象,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3]。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以保护黏膜、抑制病原菌的增长等方式为主,而蒙脱石散可以通过其吸附功能增加消化道黏液的凝聚力与粘弹性,调节肠道的运动细胞,修复胃肠黏膜,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止泻的作用[4]。但是有相关研究显示,单用蒙脱石散腹泻容易反复发作,疗效不佳[5]。近年来,益生菌在治疗患儿的腹泻状况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该药是一种微生态制剂,对机体内的胃蛋白水解酶、胃酸、胆汁等消化液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可以有效的调节肠道内的菌群状态[6]。本研究通过给予腹泻的新生儿益生菌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已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腹泻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单盲原则将其以每组40例患儿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有23例,女性有17例;日龄:1~3d,平均日龄(1.87±0.23)d。观察组患儿中男性有21例,女性有19例;日龄:1~4d,平均日龄(2.02±0.31)d。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价值。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对新生儿腹泻的诊断标准者;(2)临床资料完整者;(3)发病后为接受相关抗生素药物治疗者;(4)获取患儿监护人同意;(5)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者。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者;(2)先天性心脏和肝肾功能障碍者;(3)出现严重脱水、昏迷无法给药者。(4)对本次实验用药的药物过敏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新生患儿常规治疗,首先是给予退热、抗感染、补液等治疗,纠正其体内的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度失衡的状况,然后给与患者蒙脱石散(生产公司:博福益普生制药公司;批准文号:H20030675;规格:3g/袋)治疗,温水冲服,1g/次,3次/d,持续治疗7日。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患儿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生产厂家: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S20060010;规格:0.5g/片)治疗,温水冲服0.5g/次,3次/d,持续治疗7日。患儿的药物的用量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适当的加减。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评判标准:❶痊愈:治疗后患儿的腹痛、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大便的次数与性状已恢复至正常的范围内;❷显效:治疗后患儿的腹痛、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的次数与性状基本恢复至正常的范围;❸有效:治疗后患儿的腹痛、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大便的次数与性状明显改善;❹无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大便的次数与性状均无任何的改善或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2)对比两组患儿身体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主要包括:退热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3)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满意度量表,邀请患者对治疗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分级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人数+一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4)对比两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主要包括:恶心、皮疹、上腹部不适等。
(5)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方法:抽取患儿治疗前后的静脉血液,将其放置在抗凝管内,静置30min后,以离心速度为3000rad/min对血液进行10min的离心处理,离心后取上层的血清液,最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为了确保研究数据的参考性和客观性,文中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表示,检验分别使用t、c2。若P<0.05表示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77.50%,组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 例数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40 | 13(32.50) | 10(25.00) | 8(20.00) | 9(22.50) | 31(77.50) |
观察组 | 40 | 25(62.50) | 8(20.00) | 6(15.00) | 1(2.50) | 39(97.50) |
c2 | - | - | - | - | - | 5.600 |
P | - | - | - | - | - | <0.05 |
2.2对比两组患儿身体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儿身体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比较(,d)
组别 | 例数 | 退热时间 | 腹痛缓解时间 | 呕吐消失时间 | 住院时间 |
对照组 | 40 | 2.91±0.42 | 2.41±0.32 | 2.71±0.52 | 8.71±1.21 |
观察组 | 40 | 1.43±0.25 | 1.25±0.18 | 1.31±0.43 | 5.32±1.05 |
t | - | 19.151 | 19.982 | 13.122 | 13.383 |
P | - | <0.05 | <0.05 | <0.05 | <0.05 |
2.3对比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家长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对照组 | 40 | 18(45.00) | 12(30.00) | 10(25.00) | 30(75.00) |
观察组 | 40 | 28(70.00) | 11(27.50) | 1(2.50) | 39(97.50) |
c2 | - | - | - | - | 6.746 |
P | - | - | - | - | <0.05 |
2.4对比两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恶心 | 皮疹 | 上腹部不适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 40 | 4(10.00) | 2(5.00) | 3(7.50) | 9(22.50) |
观察组 | 40 | 1(2.50) | 0(0.00) | 1(2.50) | 2(5.00) |
c2 | - | - | - | - | 6.746 |
P | - | - | - | - | <0.05 |
2.5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RP、IL-6水平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5所示:
表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组别 | 例数 | CRP(mg/L) | IL-6(ng/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0 | 5.42±0.52 | 4.42±0.54 | 178.72±10.73 | 125.46±9.28 |
观察组 | 40 | 5.39±0.61 | 2.74±0.31 | 179.69±11.47 | 93.69±8.41 |
t | - | 0.237 | 17.064 | 0.391 | 16.044 |
P | -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婴幼儿由于肠壁结构比较薄弱,所以易过敏的物质在经过肠道时容易透过细胞间隙与内环境接触,造成机体产生了强烈的免疫应激反应,从而引发了肠道炎症[7]。除此之外,肠微绒毛若是受损则会造成肠腔渗透压异常,进而破坏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引发腹泻的现象。腹泻在儿科中属于常见的疾病,尤其在新生儿中发病率更高,腹泻的主要表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呈水样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脱水、昏迷等现象,对新生儿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疾病,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8-9]。
临床在治疗该病时首先需要对患儿的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常见的腹泻类型有两种,分别是非感染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而对于新生儿来说大部分属于非感染性腹泻,腹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儿的抵抗力低下,胃肠功能与消化酶的活性比较弱,若是遇到气候不稳定、喂养方式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患儿则很容易发生腹泻的可能,所以在清楚原因后在治疗方面可通过改变其肠道内的菌群环境,增强肠道内的屏障功能等,到达治愈腹泻的目的[10]。蒙脱石散可以有效的肠道内的黏液蛋白相结合,阻断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途径,而且可以吸附肠道内的致病毒素,促进肠道内黏膜屏障的修复,提高其自身的防御能力[11]。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里面包含有人体内肠道所含有正常菌群,在进入肠道后可以迅速的进行菌群繁殖,以此达到菌群平衡,同时还可以抑制有害菌群的过度繁殖,降低有害物质的产排量,从而达到减轻腹泻的目的[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退热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后低于治疗前,而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蒙脱石散与益生菌在治疗腹泻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而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更加显著。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察组患儿治疗后家长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各自发挥其效,作用机制互补,用药更安全,疗效更显著,因此患儿家长最终的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采用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腹泻,不仅可以降低患儿血清内的炎性因子水平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可以缩短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淑玉,张运玲,牛文艳.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腹泻的临床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02):137-139.
[2]符红波.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对胃肠道激素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22,25(06):654-658.
[3]周敏.炎琥宁与蒙脱石散、益生菌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肠胃炎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21):3222-3224.
[4]赵乐.蒙脱石散联合益生菌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指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2,28(21):114-116.
[5]韦晓旭,张玲.益生菌制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5):75-76.
[6]王横溢.益生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09):43-44+74.
[7]陈小娟.肠道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过敏性腹泻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1):100-101.
[8]杨慧锋.小儿复方氨基酸联合蒙脱石散和肠道益生菌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6):61.
[9]尹应标,莫婉青.益生菌类药物结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20,32(03):147-149.
[10]孙卉芳.赖氨葡锌颗粒联合益生菌及蒙脱石散治疗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1):59.
[11]彭双勤.益生菌类药物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腹泻血清学免疫指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1):1237-1239.
[12]梁艳军,王昕颖,赵宝权.蒙脱石散联合合生元益生菌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1):12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