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慢性浅表性胃炎
正文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近些年临床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群体,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嗜酒、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1]。目前,药物治疗是改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病情的主要方式,一般多选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奥美拉唑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的常用药物,其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对胃壁细胞质子泵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有助于减少胃酸分泌,但单一用药对部分病程较长的患者而言效果欠佳,阿莫西林属于β内酰胺类药物,不仅杀菌效果理想,而且与奥美拉唑可发挥协同作用,为患者胃黏膜提供保护[2]。基于此,本院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的治疗方案,现报道疗效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P>0.05,均于2016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由35例男性、20例女性患者构成对照组,该组年龄:25~75岁,均值(50.32±10.15)岁;病程:1~5年,均值(2.65±1.78)年。由30例男性、25例女性患者构成观察组,该组年龄:25~75岁,均值(50.14±10.32)岁;病程:1~5年,均值(2.75±1.60)年。
纳入标准:(1)患者病情经实验室检查与电子胃镜检查等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2)患者与家属同意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传染性疾病者;(2)合并胃溃疡、恶性肿瘤者;(3)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者;(4)幽门螺杆菌阳性者;(5)对研究治疗药物过敏者;(6)入组前30d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者;(7)合并精神障碍、慢性或糜烂性胃炎者。
1.2方法
应用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19991118,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mg)治疗对照组,每日2次,每日2粒。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阿莫西林(批准文号HC20050025,澳美制药厂,规格:0.5g)治疗,每日3次,每次2粒。两组连续治疗28d。
1.3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效果:将患者治疗后反酸、胃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炎症病变范围较治疗前缩小90%及以上,黏膜出血点、红斑等炎症反应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作为显效;将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缓解,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炎症病变范围较治疗前缩小50%以内,黏膜炎症反应改善作为有效;将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标准作为无效。根据显效率与有效率相加计算总有效率。
(2)症状积分:包括上腹胀痛、反酸、烧灼感3项症状,得分高表明症状严重。
(3)腹部疼痛消失时间、胃黏膜恢复正常时间。
(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头痛。
(5)复发率:于疗程结束后6个月进行电子胃镜检查,记录患者复发率,若症状与治疗前相似、相同,或比治疗前严重,复查结果显示黏膜病变范围类似于治疗前,或与治疗前一致,甚至是扩大,表明复发。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s)比较行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行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比总有效率(n/%)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55 | 20(36.36) | 20(36.36) | 15(27.27) | 40(72.73) |
观察组 | 55 | 31(56.36) | 20(36.36) | 4(7.27) | 51(92.73) |
χ2值 | / | / | / | / | 7.698 |
P值 | / | / | / | / | 0.006 |
2.2症状积分
治疗前两组比较上腹胀痛、反酸、烧灼感积分,差异检验值为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三项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对比症状积分(分,±s)
组别 | n | 上腹胀痛 | 反酸 | 烧灼感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55 | 6.75±0.55 | 2.46±0.18 | 7.56±0.42 | 2.75±0.50 | 5.95±0.37 | 3.75±0.28 |
观察组 | 55 | 6.35±0.70 | 0.38±0.10 | 7.65±0.80 | 0.54±0.16 | 5.75±0.80 | 1.24±0.16 |
t值 | / | 0.569 | 3.571 | 0.088 | 4.943 | 0.078 | 4.743 |
P值 | / | 0.098 | 0.007 | 0.529 | 0.005 | 0.647 | 0.005 |
2.3腹部疼痛消失时间、胃黏膜恢复正常时间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腹部疼痛消失时间、胃黏膜恢复正常时间明显更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比较腹部疼痛消失时间、胃黏膜恢复正常时间(d,±s)
组别 | n | 腹部疼痛消失时间 | 胃黏膜恢复正常时间 |
对照组 | 55 | 9.84±2.46 | 11.82±2.45 |
观察组 | 55 | 6.03±1.14 | 8.06±2.39 |
t值 | / | 7.648 | 5.286 |
P值 | / | 0.001 | 0.004 |
2.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后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检验值为P>0.05,见表4。
表4 两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 n | 四肢无力 | 恶心呕吐 | 头痛 | 发生率 |
对照组 | 55 | 1(1.82) | 1(1.82) | 1(1.82) | 3(5.45) |
观察组 | 55 | 1(1.82) | 1(1.82) | 3(5.45) | 5(9.09) |
χ2值 | / | / | / | / | 0.539 |
P值 | / | / | / | / | 0.463 |
2.5复发率
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复发率明显更低(P<0.05),见表4。
表5 两组比较复发率(n/%)
组别 | n | 复发率 |
对照组 | 55 | 26(47.27) |
观察组 | 55 | 13(23.64) |
χ2值 | / | 6.714 |
P值 | / | 0.010 |
3.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发病机制复杂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3]。既往研究表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诱发因素相对较多,其中常见的因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机制改变与持续存在胃黏膜损伤因子。幽门螺杆菌携带的毒性、基因对人体胃黏膜会造成损伤,引起炎症反应,并且幽门螺杆菌会促进胃泌素分泌量的增加,导致患者产生高胃酸状态损伤胃黏膜[4-5]。同时,细胞也会因为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受损,而胃黏膜损伤因子极有可能促进急性胃炎的发展,使胃黏膜屏障功能下降,此时患者胃腔中H+会经受损的屏障在胃黏膜内弥散形成多重刺激,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发作[6-7]。
目前,临床医护人员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以对症药物为主,这类药物多具有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等作用[8-9]。此次研究应用的奥美拉唑属于消化科常用药,该药物抑酸作用强,用于治疗后可对胃酸分泌进行控制,使胃酸对胃黏膜造成的损伤减轻[10-11]。阿莫西林的杀菌效果良好,可增强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高,上腹胀痛、反酸、烧灼感积分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腹部疼痛消失时间、胃黏膜恢复正常时间明显更短(P<0.05)。以上结果提示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理想,有助于促进症状消失与改善。奥美拉唑不仅是质子泵抑制剂,可以对胃酸分泌发挥抑制作用,而且属于脂溶性弱碱药物,能够选择性产生作用于患者胃黏膜壁细胞,在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与胞浆中管状上H+-K+-ATP酶活性上发挥作用,达到破坏胃酸分泌环境的目标,在用药后持续降低胃酸浓度,迅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上腹疼痛、泛酸等)[14-16]。阿莫西林属于抗生素,对细菌细胞壁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在胃液pH值>4的情况下,阿莫西林可以充分发挥抑菌与杀菌的效果[17-18]。此外,单一应用阿莫西林,幽门螺杆菌被隔离至壁细胞内,会使阿莫西林治疗有效性降低,无法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19]。在阿莫西联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的情况下,将会相互作用,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活性,进一步清除幽门螺杆菌,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与症状[20]。此次研究中,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检验值为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复发率明显更低(P<0.05)。表明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的治疗安全性高,患者治疗后病情不易复发。部分研究表明,单一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可能难以根除幽门螺杆菌,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发作[21-22]。在奥美拉唑治疗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抑制胃酸分泌,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共同,为患者胃黏膜提供保护,从而降低复发率[23]。
综上所述,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的临床疗效理想,并且安全性高,可促进患者症状的显著改善,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李德明.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 38(02):167-169.
[2] 朱科, 东改错, 董金瑞.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 2019, 9(28):161-162.
[3] 朱科, 东改错, 董金瑞.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 2019, 9(25):154.
[4] 高岚. 两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对比[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3):235-236.
[5] 罗若愚.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 17(6):10-13.
[6] 尚春言.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和对胃肠功能的影响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 2021, 31(25):69.
[7] 王延章, 高伟娜, 于波. 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联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国保健营养, 2021, 31(11):9.
[8] 梁俭, 苏志强, 骆杰炉. 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联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14(10):133-135.
[9] 唐勇义, 李静. 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联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30(17):121.
[10] 宋佃军.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处方药, 2018, 16(1):57-58.
[11] 孙敏. 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5):367-368.
[12] 黄琅. 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联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04):98-99.
[13] 于永华. 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80):156.
[14] 马完儿.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用阿莫西林治疗的药效分析[J]. 饮食保健, 2019, 6(18):87-88.
[15] 谢静. 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18, 8(34):123.
[16] 孙淑群.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评价[J]. 饮食保健, 2018, 5(37):62-63.
[17] 刘飞雄. 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联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 21(31):134-136.
[18] 宋秋月. 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联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 21(38):185-186.
[19] 秦怡男. 雷贝拉唑肠溶片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片治疗老年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海峡药学, 2019, 31(11):166-168.
[20] 杨燕. 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J]. 家庭生活指南, 2023, 39(06):166-168.
[21] 徐辉.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8, 35(06):721-722.
[22] 余莹,王佳佳,徐银姝. 3种艾司奥美拉唑给药方案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9, 27(06):447-451.
[23] 王莹. 药物治疗老年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30(03):11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