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以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探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谢军

长兴县泗安镇卫生院 浙江 湖州 313113

摘要

目的:本文探究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以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创伤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对比不同术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微创组无论在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还是治疗满意度、临床各项指标以及术后疼痛情况等各方面均优于传统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在各种创伤性骨科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微创技术,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科学利用并广泛推广。


关键词

创伤骨科;微创技术;应用效果

正文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建筑行业和交通高速发展,由此导致的骨科疾病患者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骨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所收治的患者种类较多,疾病复杂多样,骨科创伤疾病已成为临床治疗中非常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大部分患者均由外部重创所致,极易造成患者自身行动受到影响,导致患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以此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加重患者病情不断恶化,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骨科创伤严重患者往往需采取手术治疗常规的手术治疗通常创口较大,对患者的身体损害也大,因此极易引发术后其他相关病症导致术后预后效果不佳,这也使得患者的身体康复受到较大的影响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患者对骨科疾病的治疗要求不仅限于治愈疾病,更要求满足一定的美观性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采用微创技术以及专业的医疗设备能够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并且该种方式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等优势,弥补常规手术额缺陷使患者接受到精确性更高的治疗就能够及时缓解临床症状,使其最大程度避免生理痛苦,促进其康复进程3-4因此,此次选取我院创伤骨科在2022年1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工作中的相关数据真实、可靠,可以作为研究的重要数据,现将医学研究结果汇报如下望能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各项流程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在研究开展前有专门人员同院内管理组织进行报告,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1日-2023年5月30日,研究对象为此期间在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16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计算机数字随机分配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患者年龄≥18岁85影像学临床检查确诊为骨创伤符合手术指征,并采取相对应的手术进行治疗,本次研究内容符合我院医学伦理会提出相关执行标准及规定内容,患者充分了解研究方法、目的,临床资料无缺损能够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且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患者、存在手术禁忌或有骨科疾病手术史,认知及语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合并存在原发性恶性肿瘤者近期急性、慢性感染者,有凝血机制障碍、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麻醉高风险、对治疗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临床配合度较低因各种不可控原因不能全程参与者,以上基础资料指标间P>0.05,具备可比性。

1  患者一般资料对比(`x±s

组别


传统组n=58

微创组n=58

P值

性别

29(占比50.00%)

31(占比53.45%)

0.05

29(占比50.00%)

27(占比46.55%)

0.05

平均年龄(岁)

-

45.24±10.51

45.26±10.54

0.05

平均病程(d)

-

2.23±0.18

2.21±0.19

0.05

BMI平均值(kg/m2

-

22.36±1.72

22.80±1.12

0.05

病症类型

-

骨盆创伤9例/四肢创伤26例/关节创伤20例/脊柱创伤3例

骨盆创伤7例/四肢创伤27例/关节创伤21例/脊柱创伤3例

0.05

 

1.2 方法

1.2.1患者入院即深入了解并掌握基础信息,如体重、病史、所有检查结果以及用药历史药物过敏史等通过视频、宣传手册或一对一耐心介绍手术流程、注意事项及成功案例,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避免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充分解答患者的疑问。术前行各项基础检查,根据患者的病症类型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严格监督患者术前禁食进水,开展监测生命体征工作术中控制好手术室的温湿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术后对患者的术后各项指标、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加强切口的管理,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盒进行引流,保持敷料的完整和清洁,向患者及家属讲述与相关注意事项,提升患者防护意识,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若有明显疼痛,可进行镇痛处理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和康复计划。同时加强病房内安置紧急呼叫系统,为避免出现意外事件,为了避免患者滑倒,应确保患者经常通过的区域干燥、无杂物,尽可能减少患者独立活动,并注意张贴相关标识5在床铺旁边放置挡板,防止患者坠床日常用品应放在患者能拿到的位置

 

1.2.2传统组:予以传统术式,依据影像学检查对骨折部位及程度进行判断,选择适合患者创伤部位的麻醉方式进行麻醉,然后切开患者患处的皮肤,将其创伤位置暴露出来,清除其淤血和碎骨,在清除完成后,将已出现移位的骨骼实施复位操作,之后对复位部分进行固定处理,通常选择钢板或者螺钉等材料进行固定,在确认复位和固定均良好的情况下,即可为患者进行伤口止血并消毒,防止出现伤口感染,最后清创缝合6选择合适的辅料对切口进行包扎

 

1.2.2微创组:

予以微创技术治疗,患者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使用石膏或支架进行固定制动,然后在这一期间观察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损伤部位和骨折类型不同为其选择相应的手术通路和微创技术治疗,并依据个体实际病情择期手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为其给予麻醉处理(全身麻醉),行常规消毒,作手术切口(3~4cm)于患者患肢外侧,并通过切口置入内窥镜,采用动力系统将清除干扰视线的物质,清晰观察内部情况,并对软骨、半月板等部位损伤与卡压情况进行观察,确认这些部位是否发生磨损,相关诊断完毕后进行创伤复位,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无菌操作的原则如伤口有异物,需及时应镊子取出,为患者进行创口缝合以及消毒包扎处理,在引流的环节,采用复方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纱条浓度为0.25%),术后无菌垫包扎,在包扎完成后需注意观察患者的创口情况,并定期为患者更换敷料,确保其创口皮肤保持干燥7在伤口愈合前定时换药,频率:1次/2d。

 

1.3 观察指标

对比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和创口肿胀)、治疗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进行对比)以及临床各项指标(包括手术各项指标和术后各项指标)和术后疼痛情况[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8]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27.0 软件进行研究结果数据处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各项指标以及术后疼痛情况均采用(`x±s)表示,行t检验 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均采用[n(100%)]表示,行x²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2. 结果

通过表2和表3中手术各项指标和术后各项指标对比发现,微创组均优于传统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2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对比(`x±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h)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cm)

传统组

58

8.61±2.08

775.63±220.32

6.23±1.79

微创组

58

6.71.04

284.92±43.48

2.74±0.82

P

-

0.05

0.05

0.05

 

3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对比(`x±s

组别

例数

术后伤口愈合时间(d)

术后换药次数(次)

住院时间(d)

传统组

58

32.52±1.26

29.65±1.60

9.41±3.13

微创组

58

15.25±1.17

11.21±1.94

7.77±1.16

P

-

0.05

0.05

0.05

 

通过表4和表5中患者治疗满意度及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发现,微创组各项指标数值均优于传统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4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n(100%)]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传统组

58

30(51.72%)

18(31.03%)

10(17.24%)

48(82.76%)

微创组

58

49(84.48%)

8(13.79%)

1(1.72%)

57(98.28%)

P

-

-

-

-

0.05

 

5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100%)]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切口感染

创口肿胀

发生率

传统组

58

31(53.45%)

21(36.21%)

6(10.34%)

52(89.66%)

4(6.90%)

5(8.62%)

9(15.52%)

微创组

58

49(84.48%)

8(13.79%)

1(1.72%)

57(98.28%)

1(1.72%)

2(3.45%)

3(5.17%)

P

-

-

-

-

0.05

-

-

0.05

 

通过表6发现,微创组术后疼痛情况均好于传统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6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x±s

组别

例数

术后6hVAS评分

术后12hVAS评分

术后24hVAS评分

术后48hVAS评分

传统组

58

3.50.61

3.20±0.48

1.92±0.22

1.25±0.26

微创组

58

2.61±0.46

2.02±0.49

1.09±0.13

0.56±0.14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创伤骨科是医院中最常见科室之一,与骨科有所区别,其主要是由于病人受到外力、外伤的打击产生的病症,例如四肢骨折、关节脱位、半月板以及韧带损伤等9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疼痛、骨折移位以及肿胀等,如不及时接受诊治极易导致患者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今,临床对于创伤骨折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依照损伤类型可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创伤骨科传统治疗中创口出血量较大,切口长度也较长,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较多,患者感受到的疼痛感也较强,使得治疗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且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采取更加科学、先进的手术方式非常重要。而随着医学领域各种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逐渐得到了普及和认可,微创技术就是应用特殊的手术处理模式和特殊的设备进行手术,具有手术精确、创伤较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痛苦10

由上可见在各种创伤性骨科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微创技术,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以及围术期各项指标和术后疼痛情况均优于传统手术,而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确明显降低,不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促进了患者的康复速率,因此得到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的一致认可,值得科学利用并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黎影,王薇,魏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脊柱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0):3030-3032.

[2]马龙太.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0):80,82.

[3]张林.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8):86-88.DOI:10.15912/j.cnki.gocm.2022.08.034.

[4]王健.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22,8(01):44-46+49.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22.01.013.

[5]马晓晨.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3):61+63.

[6]周立东.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21,29(22):28-29.

[7]毛华晋.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1):119-122.

[8]蒋海平,刘磊.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21,40(28):45-48.

[9]李太行.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000(028):69.

[10]李海波.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29(19):3368-33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