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免疫治疗胃癌效果的临床观察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赵世恩 王海玲 陈靖 徐彦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甘肃 张掖 734000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免疫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50例胃癌患者参与试验,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组采取信迪利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肿瘤标志物。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32.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对照组为48.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胃癌患者来说,采用信迪利单抗生物免疫治疗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患者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较好的安全性。因此,建议临床广泛推广生物免疫治疗的方式。


关键词

胃癌;生物免疫治疗;信迪利单抗;阿帕替尼

正文


在临床中,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产生较大的威胁。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调查显示,胃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非常高,是威胁我国居民的肿瘤中最高发的几类。在全世界胃癌患者中,中国患者大约占据40%以上,而且死亡率高达30%以上[1-2]。这个数据说明胃癌在我国不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而且死亡率很高。大部分患者在入院治疗时胃癌一般都处于中晚期阶段,这对胃癌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临床关于胃癌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和放化疗的方式,但是治疗效果都无法达到最佳[3]。近年来,随着生物免疫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治疗在临床中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生物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疗效显著的治疗方式,是运用生物技术以及生物制剂对患者的免疫细胞进行培养,然后扩增以后又输送到患者体内,以此激发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治疗恶性肿瘤[4]。基于此,本次试验选择本院50例胃癌患者参与试验,对比生物免疫治疗与常规治疗的效果,具体试验结果如下。

 

1.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50例胃癌患者参与试验,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人,男性14人、女性11人。患者年龄44-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8±7.14)岁;观察组25人,男性13人、女性12人。患者年龄43-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05±7.8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比较(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临床资料完善,体力状态评分ECOG≥2③对本次试验使用药物不存在禁忌证;排除标准:①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伴随精神异常;②患者治疗依从性差;③患者因故中途退出试验。

1.2试验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阿帕替尼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帕替尼治疗,选择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药物规格为0.425g(以阿帕替尼计)的药物,国药准字H20140105。服用方法:剂量:850mg每日1次。采取口服餐后半小时服用(每日服药的时间相同),温开水送服。

1.2.2观察组采取信迪利单抗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取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治疗,药物信息:国药准字S20180016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生产,药物规格200mg。使用方法: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静脉输注的剂量为200mg3周给一次,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产生不可耐受的毒性。

1.3评价标准

本次试验评价标准:①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性,按照国际癌症组织的统一标准对肿瘤物质的变化进行判定。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指患者的肿瘤完全消失;有效指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减少了50%,或者增大≤25%;无效指患者肿瘤情况无变化或增大≥25%;有效率=显效+有效;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别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说明治疗效果越好;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变化。对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进行对比。

1.4统计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对于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采用X2表示检验结果,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t表示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

1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

25

832.00

936.00

832.00

1768.00%

对照

25

312.00

520.00

1768.00

832.00%

X2


2.504

2.017

4.593

5.824

P


0.05

0.05

0.05

0.05

2.2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48.00%)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

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腹泻腹痛

上呼吸道感染

肺部感染

发生率

观察

25

14.00

28.00

14.00

00.00

516.00%

对照

25

28.00

312.00

312.00

416.00

1248.00%

X2


1.023

1.047

1.896

2.058

5.047

P


0.05

0.05

0.05

0.05

0.05

2.3对照组与观察组肿瘤标志物对比

统计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3。

3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对比分析(±s

组别

癌胚抗原(ng/mL)

糖链抗原199(U/mL)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U/mL)

治疗前

治疗

治疗前

治疗

治疗前

治疗

观察组(n=25

4.58±0.87

1.70±0.61

43.05±5.85

7.23±1.58

85.22±5.68

36.75±2.63

对照组(n=25

4.52±0.76

2.85±0.89

43.07±5.69

19.85±4.05

85.43±5.76

58.05±3.07

t

0.027

2.856

0.236

4.063

0.586

4.097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临床中,一般对于胃癌恶性肿瘤的治疗都以手术治疗和放疗化疗为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化疗都被认为是胃癌预后成功率的重要影响指标[5]。胃癌在临床中具有复发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而且患者在发现后一般都处于中晚期,所以对治疗提出了很大的困难,临床手术治疗和放化疗的方式难以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物免疫技术的发展,生物免疫治疗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免疫系统作为人体的防御系统,可以对细菌、病毒、外来物质等进行清除,还可以对患者体内的老化细胞和突变的细胞进行清除[6]。而肿瘤细胞就是正常的机体细胞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恶变的一种情况,任何对机体造成恶化影响的因素均可以诱发细胞的变化。当前,随着现代化工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机体随时都可能因为外界的影响产生癌细胞。但是,只要我们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识别这些癌细胞,就可以将其清除,让机体保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即使出现了癌细胞,也不会恶化成为肿瘤[7]。但是一小部分可能会转变成G0期肿瘤细胞,这种细胞可以无视免疫系统,在人体中生存。实际上,健康人群的体内也有不少的癌细胞,这些癌细胞可能都会以G0期肿瘤细胞的状态生存[8],而这种状态的细胞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会进行分裂,免疫功能识别后,会对其进行清除。但是,人体的免疫功能一旦出现问题,那么G0期肿瘤细胞就会有发展成为肿瘤的可能。

癌细胞的生成只有在免疫功能下降以及生存环境出现一定影响因素时才会发展成为肿瘤,而肿瘤发展的速度也会受到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癌细胞的发展一般情况下会有2-10[9],时间的长短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很大的关系。而肿瘤一旦形成,就会向周围进行扩散,进入淋巴、向血液转移等。而这些在转移过程中的癌细胞是否能够形成病灶也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早期患者来说,免疫功能较强,转移的这种肿瘤细胞可以被清除,只有一小部分的G0期肿瘤细胞状态。当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异常时,癌细胞会进行增殖,然后转移灶形成。转移灶一般会在患者治疗以后才出现,刚开始发现的是原发灶,只有少数患者是相反的[10]

近年来,关于癌症的免疫治疗在临床的发展非常迅速,免疫治疗已经开始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免疫治疗主要是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然后通过对免疫功能的提高来激发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提高免疫敏感性。信迪利单抗作为人源化高度选择性的免疫抑制剂,可以对胃癌细胞抑制的免疫反应进行有效的激活,从而达到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反应的目的,抑制胃癌细胞的生存。患者在采取信迪利单抗治疗以后,会感觉到身体的不适感明显减轻,对胃癌细胞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11]

从试验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32.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对照组为48.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李超明[12]替吉奥与信迪利单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中得到的治疗后观察组肿瘤标志物CEA、CA199、TSGF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肿瘤标志物CEA、CA199、TSGF低于对照组的结果一致。本次试验只采纳本院5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由于样本数量不足可能导致结果存在偏倚,但是对结果和结论并无影响。后续的研究中,笔者继续扩大样本,跟进相关方面的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胃癌患者来说,采用信迪利单抗生物免疫治疗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患者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较好的安全性。因此,建议临床广泛推广生物免疫治疗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谢晓东,杨绪亮,赵鸿鹰等.紫杉醇双途径给药联合替吉奥及阿帕替尼治疗老年胃癌伴腹膜转移的临床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3,29(04):726-731.

[2]王豪陆筱祎.信迪利单抗联合XELOX方案对Ⅳ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CEA、CA125和sEC的影响[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23,15(03):290-294.

[3]钱琳,曾进浩,吴茂林等.1例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胃癌致重症药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报告[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06):847-849.

[4]李娟,叶斯斯,张鹏飞等.信迪利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分析[J].武警医学,2023,34(06):476-480.

[5]杨雅雯,杨光,王宏雨.信迪利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3,42(17):136-139+144.

[6]李婷,马彦娥,贺双.阿帕替尼片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胶囊对晚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CCL20、HSP70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7):25-28.

[7]周宇轩,方盛泉,周悦等.藿苏养胃口服液干预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期胃癌不良反应[J].中医学报,2023,38(06):1296-1302.

[8]姚忠强,李炜,王娟毅等.华蟾素胶囊联合阿帕替尼对二线治疗失败后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细胞及预后影响[J].世界中医药,2023,18(05):654-657.

[9]陈美方,何晗,田广玉等.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CA125、CA19-9的变化[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3,28(04):463-467.

[10]许雯雯.温阳通络方联合PD-1抑制剂+阿帕替尼+替吉奥三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23.

[11]罗忠民,詹志翔.信迪利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01):72-74.

[12]李超明.替吉奥与信迪利单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14):146-14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