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对腰椎小关节病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价值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周贵锋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

目的:分析腰椎小关节病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中采取CT影像的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小关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采取CT影像及X线诊断。 对以上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多节段、单节段、L3-4、L4-5、L5 ~ S1 椎小关节确诊率对比中发现,CT影像的确诊率为97.00%,X线诊断确诊率为 82.00%,CT影像的确诊率相比较X线诊断较高(P<0.05)。结论:腰椎小关节病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中采取CT影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诊断该疾病,同时能够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关键词

CT影像;X线诊断;腰椎小关节病;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正文


腰椎小关节病为临床多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1]。椎小关节又称关节突关节或椎弓关节等,腰椎小关节病和腰椎间盘突出都是引起腰腿疼痛的重要因素,而且椎间盘突出病的发生率比腰椎小关节病要低得多,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病在临床上的重视程度要比腰椎小关节病高很多。腰椎小关节病在临床上关注度较低与其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着极大的联系,在以往相当长的时间里腰腿疼都被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检查手段为清晰度相对局限的X线检查,椎小关节造影术虽能清晰地显示细微病变,却因费用昂贵而未达到普及应用。此外椎小关节常与其他症状并发,临床特征不凸显从而加大诊断及治疗的困难CT影像技术在腰椎小关节病临床检查上的临床运用极大地促进了确诊率的提高[2]为此,抽取20212月-2022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腰椎小关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腰椎小关节病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中采取CT影像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抽取20212月-2022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腰椎小关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采取CT影像X线诊断。上述患者中,男性为47例,占比47.00%,女性53例,占比53.00%患者分布为 21-74岁,均值范围(54.32±2.31岁,病程情况为病程 4 12个月,均值范围6.53±0.32个月其中多节段椎小关节病65例,单节段椎小关节病3520L3-4 椎小关节,55L4-5 椎小关节,25L5 S1 椎小关节。以上患者经向其表明本次研究意义后,能够积极主动加入到本次研究中,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CT影像X线诊断,首选对患者行CT影像诊断,协助患者调整为仰卧体位,指导其双髋、双膝维持屈起,使用6层螺旋CT扫描仪(飞利浦PHILIPS Brilliance)进行扫描采,以定位片明确扫描平面范围,对患者L2-3、L3-4、L4-5及L5~S1椎间隙予以常规性质的轴位扫描,最大限度维持和椎间隙平行位置对平面予以扫描。各椎间隙采取4层扫描,层厚控制0.5 cm,间隔控制0.3 cm,扫描和重建时间依次为0.8 s及0.6 s,按照患者的情况对扫层平面进行增加。此外,CT扫描期间经骨窗对椎小关节退变状况予以观察,重建拍片,以清洗显示椎体、椎弓根、椎小关节等骨质的增生情况,操作人员做好周边软组织变化的记录工作。给予患者X线诊断,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或站立位进行摄片,对于患者L2-3、L3-4、L4-5及L5~S1椎间隙予以摄片。

1.3 指标观察

    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多节段、单节段、L3-4、L4-5、L5 ~ S1 椎小关节确诊率予以观察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于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所计算出的P0.05时则提示进行对比的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1显示,多节段、单节段、L3-4、L4-5、L5 ~ S1 椎小关节确诊率对比中发现,CT影像的确诊率为97.00%X线诊断确诊率为 82.00%CT影像的确诊率相比较X线诊断较高(P0.05)。

1 两种诊断方法多节段、单节段、L3-4、L4-5、L5 ~ S1 椎小关节确诊率对比

诊断方式

例数

多节段椎小关节病(n=65

单节段椎小关节病(n=35

L3-4椎小关节病(n=20

L4-5椎小关节病(n=55

L5 ~ S1 椎小关节n=25

合计

CT诊断

100

6363.00%

3434.00%

1919.00%

5353.00%

2424.00%

9797.00%

X线诊断

100

5656.00%

2626.00%

1313.00%

4242.00%

1818.00%

8282.00%

t

-

1.016

1.523

1.339

2.426

1.085

11.971

P

-

0.313

 

0.217

 

0.247

 

0.119

 

0.298

 

0.001

 

 

3. 讨论

中老年人腰腿痛多发生在下腰椎,劳损引起的退行性变化是其常见病因。常规腰椎正侧位影像很难显示关节突与关节的解剖学特征,以往多采用腰椎斜位影像,但是双侧影像对术者的技术要求很高,如果影像中骨骼相互重叠,将影响诊断的准确性[3]。因此,早期的腰椎小关节病很难得到及时的诊断,在病人出现腰腿痛后,往往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因为腰椎小关节病和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脱出引起的腰腿痛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此在出现腰腿痛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科学的检查,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保证后期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腰椎小关节承受着各种各样的负荷,如扭、剪力、拉力、压力等等,从而促使脊柱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功能。正常的、健康的椎体小关节上、下关节突成比例一致,关节面相互平行[4]。在各种类型的载荷对小关节造成损伤后,关节突会出现异常磨擦,反复发生滑膜损伤性炎症,无菌性炎症渗出后会刺激支配关节束和关节的神经后内侧支,从而引起腰腿痛。由于滑膜分泌功能的下降,椎小关节软骨会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脆,并且会出现裂缝,从而导致关节面软骨开始出现虫蚀状缺损,以致于造成关节间隙变窄[5]椎小关节软骨退变后,上位关节突更易发生增生和肥大。由于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增生,使附着在关节前方的黄韧带钙化增厚。脊椎不稳假性滑脱与骨质肥厚关节软骨硬化关节韧带松弛关节囊滑膜炎关节间隙增大等因素有关[6]。当腰椎稳定性下降时,腰椎小关节所承受的载荷也随之增大,但载荷作用面积并没有随应力增加而增大,这将进一步加剧小关节的退行性病变。腰椎小关节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关节滑膜皱褶嵌压引起的疼痛;其二,继发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静压和动压所致的疼痛;其三,由关节突软骨破坏所致的疼痛[7]

关节X线检查为骨性关节炎诊断与评价的常用影像学方法,其主要应用于膝关节,手关节,髋关节及脊柱,评价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影像学改变为关节间隙缩小,软骨下骨化,软骨下囊性改变及骨赘形成[8]X线检查有快速简便的优点,但是X线检查无法反应关节软骨及其他附属结构变化,在评价关节间隙时会产生很大的误差。CT能检测骨髓及骨皮质细小结构改变,对评价小关节具有较大优势,另外,CT能评价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软骨下骨质细微改变,包括骨小梁重塑、软骨下囊肿及软骨下骨硬化等[9]CT也可以通过评价骨密度和软骨下骨化等指标对骨性关节炎进行病理生理研究,用来评价关节软骨内钙质沉积也有助于了解钙盐沉积对骨性关节炎发病过程的影响。尽管CT扫描具有许多优点,但是CT无法准确地评价半月板韧带及肌腱等软组织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高分辨率CT可应用于负重下半月板的挤压评价[10]

本次研究中,在腰椎小关节病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中采取CT影像诊断,结果显示,多节段、单节段、L3-4、L4-5、L5 ~ S1 椎小关节确诊率对比中发现,CT影像的确诊率为97.00%X线诊断确诊率为 82.00%CT影像的确诊率相比较X线诊断较高(P0.05)。提示CT影像诊断的准确率相比较X线更高。笔者分为认为,X线检查一般很难清楚地显示椎小关节的形态,也无法及时发现许多椎小关节的病灶,使椎小关节病诊断的准确率下降[11]CT影像检查密度分辨率高,特别薄层扫描可显示骨质的微小改变,能更方便地检测关节面下囊样骨吸收,小关节面硬化增生等异常。CT影像能清晰地观察关节间隙的情况,且测量操作方便,所测数值精确[12]。在CT测量的辅助下,可准确判断关节周围钙化及关节腔内真空等现象,还可测量和比较双侧小关节间隙的大小,并可区分双侧对称性和宽窄范围。CT影像检查后处理功能能够对影像进行重建,对椎管形态进行更直观观察,能够清晰显示椎小关节病理变化和解剖结构,也能够显示小关节综合征[13-14]

综上所述,CT检查可对腰椎小关节病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其结果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主要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由于腰椎小关节病属于进展性疾病,患者早期出现腰部持续性酸痛、腿部放射痛、小关节按压痛等情况时,应及时到院就诊,在检查帮助下明确病人腰腿痛原因,避免耽误治疗最佳时机。如若被诊断出腰椎小关节病的话,则可以依据患者的情况采用关节突关节腔内封闭和手术治疗的方案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赵振宝,王承莲.CT影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 5(6):2.

[2]刘书行.MRI及螺旋CT对中晚期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名医,2022,23(17):81-83.

[3]秦宝琦,石媛媛.多层螺旋CT在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8):124-126.

[4]黄佩然,陈文胜,张怡.CT影像对腰椎小关节病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1):173-174.

[5] Li Z , Ju Z Q , Wang T C ,et al.Judgement of the Clinical Value of Spiral 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Degenerative Osteoporosis[J].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medicine, 2022,12(32):34-39.

[6] Qiao L , Li C , Yu Q ,et al.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Value of CT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of Gynecological Pelvic Blood Vessels[J].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and Health Informatics, 202124(54):132-133.

[7]祝丰奎,孙淑霞,王弟红等.基于CT定位与解剖定位下针刀松解治疗腰椎小关节病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1,37(09):34-39.

[8]曲岷.观察CT引导定位针刀松解病变小关节治疗腰椎小关节病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27):92-94.

[9]敖莹盈,郭亮,邓小丽等.椎旁肌CT值与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相关性[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0,39(12):2498-2502.

[10] Wang Q .The Value of Bedside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Severe Patients[J].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Research, 2021, 22(13).468-469.

[11]陈起强.X线、CT与MRI在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11):2085-2087.

[12]郑业锟.多层螺旋CT联合容积再现成像技术在腰椎小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20,6(24):13-14.

[13]李明,宫林海,赵大鹏等.多层螺旋CT联合容积再现成像技术在腰椎小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09):60-63.

[14]唐锐,郭亮,李晓兰.影像学在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 2021, 37(19):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