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Ⅱ度烧伤的效果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Ⅱ度烧伤;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创面愈合
正文
Ⅱ度烧伤可出现创面红肿、水泡、疼痛等表现,及时给予有效、合理的创面处理措施对预防创面感染、脓肿以及促使创面愈合具有重要意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促使上皮细胞增殖以及肉芽组织生长,因而被广泛用于烧伤创面治疗领域[1]。但据多项临床实践发现,单一给药,其治疗优势不显著。随着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干细胞的研究力度,临床逐步认识了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特性,且开发了其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机制,对加快创面愈合发挥着重要价值[2]。而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是指脂肪组织油质去除后获取的脂肪干细胞、细胞外基质,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以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对其给予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Ⅱ度烧伤患者80例,随机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例数比为23:17,年龄20-68岁,平均(39.50±10.13)岁;平均烧伤面积(11.30±1.56)%;平均烧伤创面(2.18±0.40)处;平均烧伤至入院时间(2.79±0.60)h;研究组中,男性与女性例数比为24:16,年龄20-67岁,平均(38.94±10.02)岁;平均烧伤面积(11.12±1.40)%;平均烧伤创面(2.29±0.45)处;平均烧伤至入院时间(2.62±0.51)h。两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为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Ⅱ度烧伤;②均在表皮、真皮深部出现烧伤,未见关节烧伤,且均有至少一处深Ⅱ度烧伤;③入组前未给予相关处理措施;④意识清晰、沟通良好;⑤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妊娠期患者;②陈旧性烧伤;③存在精神、智力、认知等功能障碍;④合并心、脑、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不全;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全身感染;⑥合并血液疾病、代谢功能异常;⑦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⑧中途主动退出研究。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用50%碘伏灭菌注射用水将患者创面部位的杂质进行清理与消毒,并对其周围皮肤进行清洁。用无菌纱布轻轻擦净创面上分泌物将坏死组织清除,行皮瓣扶正与对位。对于出现水泡者,需先抽吸,尤其是针对大水泡。清创完成后,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轻柔并匀抹于创面部位,厚度≈1.0mm,涂抹完毕后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1次/d,持续治疗4周。
研究组给予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①完成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制备工作:在患者大腿内侧实施局麻,给予肾上腺素1mg、2%利多卡因30ml、生理盐水1L,配置成肿胀液后,于大腿内侧完成注射,完全剥离皮下脂肪,连接负压后进行吸脂、沉淀、离心,将液体部分弃去,脂肪组织保留并转移到注射器内,匀速且反复推注。随即将结缔组织过滤后,脂肪组织继续进行推注,直至出现凝集物,再进行离心处理,从而获取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②制备与清创完成后,将27G针头于创面边缘进针,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围绕创面一圈实施多点位注射,确保均匀分布在创面边缘处和基底处。③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具体步骤同上。
1.3观察指标
①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疗效,分为显效:创面渗液吸收快、疼痛感显著下降,未出现化脓、感染等不良情况,创面愈合;有效:创面疼痛感受有所缓解,未见化脓、感染等,创面逐渐愈合;无效:患者创面出现明显渗液,且吸收性较差、吸收速度较慢,出现化脓、感染等不良情况;愈合不良;
②创面愈合情况,记录患者用药后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分别统计治疗后7d、14d、21d的创面愈合率;
③疼痛程度,分别于治疗后7d、14d、21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感受,分值区间0-10;分值与疼痛水平呈正比;
④炎症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5ml,常规离心10min,离心半径10cm,留清、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研究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研究组 | 40 | 23(57.50) | 15(37.50) | 2(5.00) | 38(95.00) |
对照组 | 40 | 16(40.00) | 13(32.50) | 11(27.50) | 29(72.50) |
x2 | - | 7.440 | |||
P | - | 0.006 |
2.2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对比
研究组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7d、14d、21d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对比(`x±s)[n(%)]
组别 | n | 愈合时间(d) | 创面愈合率(%) | ||
治疗后7d | 治疗后14d | 治疗后12d | |||
研究组 | 40 | 17.20±2.36 | 23(57.50) | 34(85.00) | 38(95.00) |
对照组 | 40 | 22.18±3.98 | 8(20.00) | 18(45.00) | 29(72.50) |
t/x2 | - | 6.807 | 11.850 | 14.066 | 7.440 |
P | - | 0.000 | 0.001 | 0.000 | 0.006 |
2.3两组VAS对比
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VAS对比(`x±s,分)
组别 | n | 治疗后7d | 治疗后14d | 治疗后12d |
研究组 | 40 | 3.09±1.02 | 2.16±0.98 | 1.85±0.40 |
对照组 | 40 | 4.88±1.15 | 4.01±1.07 | 2.77±0.82 |
t | - | 7.365 | 8.064 | 6.377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2.4两组炎症反应对比
研究组的IL-1、IL-6、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炎症反应对比(`x±s,n=40)
组别 | IL-1(ng/mL) | IL-6(ng/mL) | TNF-α(ng/m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研究组 | 1.54±0.36 | 0.80±0.12 | 181.14±25.61 | 73.50±12.28 | 253.10±32.16 | 95.04±13.45 |
对照组 | 1.55±0.37 | 1.14±0.27 | 181.52±26.03 | 95.61±16.94 | 254.07±32.08 | 120.35±20.90 |
t | 0.122 | 7.278 | 0.066 | 6.683 | 0.135 | 6.441 |
P | 0.903 | 0.000 | 0.948 | 0.000 | 0.893 | 0.000 |
3. 讨论
烧伤的产生因素较多,例如常见有化学物质、火焰、蒸汽、热液、电弧等致伤因素。Ⅱ度烧伤可分为浅Ⅱ度、深Ⅱ度,前者可累及皮肤表皮层与真皮层,出现红肿、水泡、剧烈疼痛等表现,后者可直达真皮层、深层,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传导损伤、基底发白,属于重度烧伤范畴[3]。因此,及时有效给予创面处理对实现快速愈合、改善肢体功能,提高外在美观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中多主张及时补充外源性生长因子以达到促使创面修复和愈合的目的,其中以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为多见。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常见的多肽类物质,是特异性促有丝分裂原、胶质细胞化学趋化因子[4]。卢朋松[5]等在研究中表明,该多肽类物质能加快胶质细胞转移、分裂,促进细胞增殖,且通过与表皮干细胞受体相结合后,进一步加强诱导与促进干细胞分化与增殖。为进一步巩固与增强疗效,需在该药物基础上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伴随细胞生物学不断探索与发展,干细胞疗法开拓了烧伤创面愈合的新思路,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获取方便、来源丰富、免疫排斥小等优势而被广泛运用[6]。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是通过物理干预后所获取的凝胶状混合物(脂肪干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与相容性,还能促进细胞因子增加,并有效调节细胞微环境,进而提高了创面肉芽组织形成能力[7]。此外,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还能通过旁分泌以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促使内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再生,进而有利于创面血管再生[8]。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的疗效95.00%高于对照组72.50%,提示给予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可有效改善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疼痛、红肿、水泡等症状,故疗效更高。研究组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7d、14d、21d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将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治疗能进一步提高愈合速度与成功率。经研究分析,主要是由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发挥创面愈合作用的过程中,可促使羟脯氨酸以及RNA、DNA合成,进一步促使肉芽组织萌出与生长;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一方面能起到真皮层脂肪组织细胞再生的作用,以确保皮肤结构完整,另一方面能促使多种生长与趋化因子分泌及合成,进而对血管生长具有促进作用[9]。故两者联合使用可增强修复作用,实现在短时间内创面修复、表皮再生,缩短愈合时长。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使用可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治疗耐受性。局部炎症刺激可导致细胞与组织生长停滞,从而抑制组织重塑,影响创面愈合。本研究中,研究组的IL-1、IL-6、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可促使炎性因子表达下调,从而减轻炎症,调节免疫机制,促进愈合。
综上所述,对Ⅱ度烧伤患者给予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疗效确切,可降低创面疼痛感,减轻炎症反应,加快创面愈合,提高愈合成功率,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丽,刘宁.护理干预对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的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 8(5):156-158.
[2]陈仕星,苏达康.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 2021, 33(22):62-64.
[3]李梁,白南,付妍婕,等.自体脂肪干细胞基质胶对兔耳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及瘢痕增生的影响[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2023, 39(2):255-258.
[4]张玉娇,王莎莉.芦荟联合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放射性皮炎效果及对表皮生长因子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 2022, 51(15):1764-1766.
[5]卢朋松,倪鹏,赵飞龙,等.纳米银敷料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制剂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溶痂及愈合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7):902-905.
[6]刘明,唐乾利,李杰辉,等.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及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及对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J].广西医学, 2018, 40(11):1157-1160.
[7]林颜,陈晓东,阮树斌,等.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难愈性创面愈合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21, 18(14):60-63.
[8]张月,韩飞,何亭,等.肝细胞生长因子修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华烧伤杂志, 2021, 37(9):927-930.
[9]张春连,孙振龙,王璐.人脂肪干细胞与表皮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 38(9):65-68.
作者简介:
李虹瑾(1989年12月28日)女;籍贯:江苏扬州;民族:汉;职称:主治医师;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学历:硕士;从事工作:修复整形,美容整形,显微外科等工作。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路48号广州市花都人民医院
联系方式:13660320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