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影像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祁晓东

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摘要

目的:分析核医学影像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22.08月-2023.05月收治的6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纳入研究,两组均应用常规X光检查(对照组)及核医学影像检查(观察组),对两种诊断方式疾病检出率及诊断效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将骨髓穿刺病理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组疾病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明显(P<0.05)。但两组单项疾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准确度、敏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明显(P<0.05)。但两组脊椎骨浆细胞瘤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核医学影像检查进行诊断,具有较高检出率,且可清晰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从而为医生指导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

核医学影像;多发性骨髓瘤;临床价值

正文


临床上,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相对恶性的肿瘤,也称为骨髓瘤,发病率非常高。如今,在这种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最终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合理的方法加强临床诊断效果,促进患者的充分治疗,全面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1]。从目前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现,由于患者体内各种因素的不断增加,该疾病也有病变,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随着疾病的不断病理变化,可导致患者体内骨含量增加,如脊柱等相关部位出现骨溶解,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由于这些疾病的漏诊和误诊,患者的病情最终会恶化[2]。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疾病进行更有用和科学的诊断,加强对患者疾病的充分治疗,使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核医学影像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院2022.08月-2023.05月收治的6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纳入研究,两组均应用常规X光检查(对照组)及核医学影像检查(观察组)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0-65岁,平均(45.25±4.05)岁。纳入标准:均知晓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均通过免疫球蛋白及轻链检测、骨髓穿刺病理检测等方法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恶性肿瘤者;存在其他骨髓疾病者;催你在血液疾病者;存在先天性疾病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接受常规检查,如血细胞分析。在此基础上,均进行常规X光检查及核医学影像检查。首先,对患者进行CT检查,定位病变区域,并进行骨骼扫描。数据层间距为5mm,层厚为5mm。定位病变后,扫描患者相邻的脊椎。然后,患者在核医学影像检查24小时注射18F-氟脱氧葡萄糖,并在给药后24小时接受核医学成像。核医学成像侧重于选择患者的骨骼部位进行检查。在检查时,对可以检查的骨部位进行骨断层扫描,并将矩阵设置为128×128。患者完成核医学影响诊断检查后,检查结果上传至我院影像工作站。3位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专业人员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最终形成了患者的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疾病和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1.3观察指标

骨髓穿刺病理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疾病检出率,包括脊髓外浆细胞瘤、脊椎骨浆细胞瘤、仅脊椎骨髓瘤、脊椎及脊椎外骨髓瘤、仅脊椎外骨髓瘤、非脊椎骨浆细胞瘤;计算并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度、敏感度,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100%、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结果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疾病检出率对比

   观察组疾病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明显P<0.05)。但两组单项疾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1 两组疾病检出率对比n,%)

疾病类型

例数

对照组

观察组

x2

P

脊髓外浆细胞瘤

16(23.53)

13(19.12)

16(23.53)

3.310

0.069

脊椎骨浆细胞瘤

19(27.94)

18(26.47)

18(26.47)

0.001

1.000

仅脊椎骨髓瘤

8(11.76)

7(10.29)

8(11.76)

1.067

0.302

脊椎及脊椎外骨髓瘤

7(10.29)

5(7.35)

7(10.29)

2.333

0.127

仅脊椎外骨髓瘤

7(10.29)

5(7.35)

7(10.29)

2.333

0.127

非脊椎骨浆细胞瘤

11(16.18)

9(13.24)

11(16.18)

2.200

0.138

合计

68(100.00)

57(83.82)

67(98.53)

9.149

0.003

2.2两组准确度、敏感度对比

   观察组准确度、敏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明显P<0.05)。但两组脊椎骨浆细胞瘤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 两组准确度、敏感度对比[%(n1/n2]

疾病类型

例数

对照组

观察组

准确度

敏感度

准确度

敏感度

脊髓外浆细胞瘤

16(23.53)

81.25(13/16)

81.25(13/16)

100.00(16/16)*

100.00(16/16)*

脊椎骨浆细胞瘤

19(27.94)

94.74(18/19)

57.89(11/19)

94.74(18/19)

94.74(18/19)*

仅脊椎骨髓瘤

8(11.76)

87.50(7/8)

75.00(6/8)

100.00(8/8)*

87.50(7/8)*

脊椎及脊椎外骨髓瘤

7(10.29)

71.43(5/7)

57.14(4/7)

100.00(7/7)*

100.00(7/7)*

仅脊椎外骨髓瘤

7(10.29)

71.43(5/7)

85.71(6/7)

100.00(7/7)*

100.00(7/7)*

非脊椎骨浆细胞瘤

11(16.18)

81.82(9/11)

63.64(7/11)

100.00(11/11)*

81.82(9/11)*

合计

68(100.00)

83.82(57/68)

69.12(47/68)

98.53(67/68)*

94.12(64/68)*

注:*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血液病。临床特征为骨质破坏。大多数患者因疼痛(全身性)、骨痛和骨折(病理性)寻求医疗护理。研究表明[3],多发性骨髓瘤的骨损伤机制在临床实践中尚不清楚。在疾病的后期,它会对身体的骨皮质造成严重损伤,侵入软组织(邻近)并形成肿块。其中,近端长骨和轴骨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表明[4],大多数早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骼形态正常,这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高误诊率和漏诊率不利于患者的及时治疗。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处于疾病的中后期,需要医护人员的注意。

目前,医院骨科疾病的临床检查通常采用X光检查,能准确反映患者的骨损伤和病情,检查准确率较高。由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特点,很容易发生溶骨性病变。X光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患者病变部位的溶骨性状态,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只有在超过30%骨小梁破坏时才能显示阳性,20%患者在确诊时骨骼检查为阴性;胸骨、肋骨、肩胛骨、脊柱显影不清晰;全身检查辐射较高;与良性骨质疏松或破坏缺乏特异性特征。且在实际检查过程中,使用X射线有明显的缺点。使用X射线需要连续拍摄多张照片来反映完整的骨骼系统,而结果往往不能清楚地显示肋骨和脊椎等区域的骨骼。同时,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多方向配合,这使得一些重症患者很难获得有效的检查[5]。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医学影像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应用效果。骨髓瘤早期发病后不存在无机盐广泛损失的问题或情况。然而,随着无机盐损失量的增加,它会导致骨骼损伤,也会导致相应的水流和代谢异常。因此,在检查骨髓瘤的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核医学检查,快速判断病情。目前,核医学影像学检查是各医院在检查各种疾病时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6]。本研究结果显示,骨髓穿刺病理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组疾病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明显P<0.05)。但两组单项疾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准确度、敏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明显P<0.05)。但两组脊椎骨浆细胞瘤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核医学影像检查进行诊断,具有较高检出率,且可清晰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诊断中,可以通过相应的影像学检查获得相关结果。通过这种检查方法,还可以提高软组织和骨髓分辨率的效率,使其成为临床诊断骨折等疾病的最有效手段。目前,许多医院已经在临床实践中证实了这种检查的优越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肋骨病变。在具体的检查工作中,核医学成像也可以最大程度上充分区分患者的病变和不同类型的骨髓癌。通过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检查不充分、误诊等问题。通过对一些资料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这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弥补传统CT检查无法检测到的不足,为患者病情的诊断效果和准确性提供了很好的保证。达到提高患者随访治疗效果的目的,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和有效性[7]-[8]。在这项研究中,通过相应的研究比较发现,核医学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非常高,明显高于X射线检查。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尽管之前的X光检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仍可能有不尽如人意的诊断结果。核医学成像可以提高实际诊断效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这也证实了影像学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断中的强大价值和作用。在放射学疾病检查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还可以全面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实际疾病情况。此外,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全面观察患者胸部、腰椎等部位的病理变化。与x射线相比,它能更清晰地显示头骨和脊柱等区域的图像。然而,在临床对患者疾病的检查中,由于局限性等因素,大多数医院和人员仍采用x线检查,缺乏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使用,难以反映患者疾病的发展情况。因此,为了提高实际检查效果,有必要采用核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这样做,可以更好地显示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的肿瘤数量。还可以了解患者脊柱等相关骨骼部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带来更多的价值和价值[9]-[10]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核医学影像检查进行诊断,具有较高检出率,且可清晰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从而为医生指导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因此,可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邹明珠,李惠章,朱捷等.初诊为多发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的CT及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32(03):492-495.

[2]谢丽璇,杨秀蓉,卢静等.18F-FDG PET/CT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分型[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2,36(06):440-443+466.

[3]赵玲,陈正国,何川东等.核素骨显像伴骨外肌肉软组织弥漫摄取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分析[J].肿瘤预防与治疗,2022,35(10):974-978.

[4]周媛,陶林静.不同实验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5(04):434-437.

[5]刘国洋,刘家利,张海峰.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0):153.

[6]胡含英.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5):2430-2433.

[7]任新利,丁瑞芝.核医学在骨转移癌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01):52-54.

[8]王磊,张元英,谭宇等.分析核医学检查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4):109-110.

[9]王丽梅.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06):88-90.

[10]张静.探究核医学影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4):63-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