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摘要
关键词
小学体育;身体素质
正文
文章旨在探讨小学体育课程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身体素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对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现有文献资料,深入分析教育学、运动科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专业的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身体素质影响。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对小学生而言同样如此。当小学生觉得体育运动项目难度较大时,就会产生退缩和畏惧心理。而且在实际锻炼中,当体育教师进行较高阶段的体育训练时,部分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弱,常常感觉到吃力,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体育教师布置的任务,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疲倦心理,甚至体力透支,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结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缺乏合理性。有的运动项目或动作对体育教师自身而言是非常简单的,但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运动不当还可能会对小学生造成身体伤害。教学难度过大会造成学生身体负担过重,出现安全事故;教学难度过小会降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另外,大部分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时常常选择跑步、跳绳、跳远等,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如绑腿跑、羽毛球、足球等。
二、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一)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从整体情况来看,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扎根在每一位家长的心里,课堂作业、课后补习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大部分的精力用在文化学科的学习上,对其他事物兴趣不大,尤其是体育锻炼,在很多家长和学生看来,不属于考试的必考科目,可以不用重视。但是,从体育科目的本质上讲,最能让人舒缓身心的方法就是运动。不同的人,对待体育锻炼有着不同的态度,一些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会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每当体育课的时候会找诸多借口逃避。为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不断优化现有的教学手段,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促使学生可以自主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例如,日常教学中,由于不同人有不同兴趣点,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概括来说,体育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和年级特点,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就像目前课堂上时常出现的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提问式教学等教学模式,都可以明显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从小学生的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人喜欢猜谜语、听故事,那么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点来设计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双手举高,缓慢往下,再举高,一连串动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测刚才的动作是哪一种体育项目,谜底便是“举重”。那么,学生在思考谜底的时候就会高度集中注意力,想要第一个抢答出来。如此一来,教学氛围就不会那么沉闷死板,在热情高涨的氛围下,那些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的兴趣也会被点燃,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深入学习体育知识,掌握技能。
(二)利用游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教师也可以发现,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更倾向于完成体育游戏,单纯的体育技能练习,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看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灵活安排不同的游戏形式,如在学生复习技术动作时,教师就可以灵活组织纠错式的游戏情境,即通过学生担当小裁判的过程,让学生有理有据地说出同学的技术动作有哪些不到位之处,让学生在审视同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全面看待自己在完成体育动作时是否掌握了精髓。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置游戏场景,学生在完成体育运动时才不至于觉得体育课程枯燥乏味,也能够在教师的带动下积极投入体育活动中。
比如,在教学广播体操时,教师通试图通过广播体操的教学发展学生的躯体力量,让学生的身体更加协调,并且能够根据节奏找准相关动作,让学生练习广播体操训练时的正确姿势。而为了强化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都能融入广播体操的训练中来,教师设计了“快快排队”的游戏。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队列动作的综合练习,如四列横队,四路纵队等,学生按照教师的口令进行队列练习。在练习伸展运动时,需要学生将身体的重心向前偏移,并且身体各个部位要做到动作协调,充分伸展臂、屈腿,在练习完伸展运动、头部运动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身体各部位的协调与连贯配合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游戏“快快排队”。游戏规则为分小组的对抗赛,在小组内为每个学生的表现积分,学生能够根据信号质量尽快到达指定方位,形成规定队形后,即可为小组积5分,如学生在计时结束后,仍没有达到自己的固定位置,小组不加分,具体可根据学生的表现为学生积0-5分。在教师讲解完游戏方法与规则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迅速跑到指定方位,并且与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看齐,看自己所占的位置是否正确。又如,在学生练习跳跃时,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跳跃动作的质量,通过跨越式跳高游戏,让学生参与了合作式游戏。首先,教师在课上询问学生跨越式跳高的几点要求,强调学生在起跳时步子要小,并且在着地时一定要脚跟着地,身体向后仰,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回顾,学生积极与同学练习跨越式跳高的动作。其次,教师再通过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对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参与中掌握跳跃的技巧。
(三)设计多样化的活动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如体育游戏、竞技比赛、健身操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首先,多样化的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可以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参与度。比如,一些学生喜欢竞技性较强的活动,可以参与球类比赛或者田径项目;另一些学生则对跳舞或健身操更感兴趣,可以参与舞蹈课程或体能训练等。其次,多样化的活动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的活动涉及不同的运动能力和身体部位。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协调性等。
例如,在体育游戏中,学生需要通过奔跑、跳跃等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而在竞技比赛中,学生需要通过技术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在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安排。活动的难度和挑战应适应学生的能力,并逐渐加大,以确保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能够获得充分的锻炼和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意义,并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优化,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与体育水平出发,构建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敏.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2):113-114.
[2]王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6):8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