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郭继越

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 266000

摘要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来临,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各个学科教学中,因为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根据多年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存在于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展开了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问题及对策

正文


前言

在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尽管学校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师资力量来完善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但实际收到的教学效果却与我们的投入相去甚远。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和老师的教法和教学理念有关。为此,我们应坚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问题,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基本掌握和接受程度,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一、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方面

当前,尽管高中阶段对信息技术教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在细节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最主要的是,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并没有领会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精髓,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仍然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有悖于新课程“全面发展”的教育初衷,也有悖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本质。

此外,许多老师在教学时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信息化水平,而是采取了“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这就导致了基础好的学生学习起来游刃有余,而基础差的学生则举步维艰,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出现两极化的现象,也很容易让基础差的学生逐渐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二)学生方面

1.应用技能的差异

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涉猎。但是,他们的技能水平是不一样的,有些差异是因为学生的能力因素,也有些是因为学生的认识程度。

2.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

每个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造成了他们在自主学习能力上的差别比较大,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是一常用技术,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别会对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模式

随着“微课”“翻转课堂”等理念的兴起,传统的课堂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一直主张“先学后教”。老师们往往在课堂上讲多,做少。在教学中,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自主性相对较差。微课、翻转课堂的兴起,使原本只在课堂上进行的知识与技巧的学习,变成了课后的教学,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微课的方式进行自学,回到课堂之后,就可以把原本的习作搬到教室里去,使教室变成师生之间的交流。老师在巩固练习的同时,也能解答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是一个让学生对他们的学业负起责任的地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今后,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入手,并进一步探讨如何翻转高中基础信息技术课程。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就必须有创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课本进行自主学习、课前考试、以任务为导向、对旧知识的回顾、新的知识的发掘、强化的实践、完成的任务、完成的任务的演示和评估、技能的培养。在课堂之前,同学们将新的知识预习到“学习指南”或者“教材”。在课堂上,老师先做一次“课前测试”。 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老师能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适时地安排巩固练习。

(二)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前,教师应该先用项目教学法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内容时,不能只追求新奇,而是要把与生活技能相关的知识点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生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项目学习中来,同时也要注重内容的整体性,也就是利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运用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确定了教学内容后,还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内容,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能明显地提高高中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制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时,老师要把学生的个性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虑进去,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从而提高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教师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估,对项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而不是仅仅以项目完成的结果来评判,要注重对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的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指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的数量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增加,知识的广度也在不断扩大,要跟上信息社会的脚步,只有十几分钟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所以,高中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较强的自学习能力,不管知识更新多么迅速,他们都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室里,我们常常会看见,学生们仅仅是跟随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在这样的循环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会被极大地抑制和削弱,对学习的热情也会降低,经常会觉得信息技术课程一学就会,然后就会忘记,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要使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课程,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性。

(四)建立健全的考核与奖惩机制

由于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为此,要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估与奖惩机制,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考试、提问等监督形式,使学生能够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建立了奖惩制度,特别是对考试成绩优异、平时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同学们不断学习,并予以奖励。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班级的学习。对不努力的同学,则会采取辅导、教育等方法,集中精力,让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只要有了兴趣,就能事半功倍,加上在教师的悉心教导下,才能跟得上进度。

(五)加强教学师资力量

同时,也要从两个层面来加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一是要加强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注重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以保证高中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其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掌握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更好。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专业素养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基础教育的教育效能,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为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模式,联系时事热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建立良好的学习评价系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有效地加强高中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荣.浅谈如何创新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学周刊,2019(3):55-56.
[2]李仙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学周刊,2018(33):33-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