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正文
近年来,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提高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索方法和策略。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采用多元化教学,才可以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下面将探讨几种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分析设计,着眼目标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教师要进行教育目标的设计,并将其作为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活动的基础和导向标。教学不能脱离实际,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班级实际,既要树立自信(不能太低),又不能太高(好高骛远)。[1]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结合新课标教学标准的新要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好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第一,基于单元本身,了解本单元具体要学习哪些知识,提高学生快速捕捉信息和关键知识的能力。第二,基于对单元整体知识的认识,感知结构和框架,查找细节信息,获得深层次的认识。第三,在有了深刻的认识后,学生要深挖知识内涵,认识细胞膜是细胞系统的边界,细胞器承担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细胞核则作为系统的控制中心等知识,接着介绍科学家的故事:细胞世界探微三例,让学生明白学习细胞知识对生物学习的重要性。由上述可见,只有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够围绕设定的目标有效地开展后续教学,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下,能够结合课件辅助教学,实现更好的学习。
二、探究目标,组织教学
为了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整合,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和控制课堂的整个过程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以此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结合,坚持高中生物教与学的一致性。[2]例如,在学习“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明确这部分内容是以“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个主题为基础展开的,所以教师可以结合重点知识“光合作用”组织实验,充分利用实验情境来引入新的课程内容,首先播放介绍光合作用和实验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接着结合视频向学生提问,提问的内容可以关于实验本身和光合作用的意义,由此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充分了解“光合作用”,再在课中引导学生完成实验任务,从思维上架构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明白光合作用的意义所在。通过这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多媒体内容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分析知识的基础上牢记相关知识,接着进行实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科思维,有利于切身体会,加深理解,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的意识,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
三、联系网络,结合实际
高中生物课堂是医学健康常识渗透的重要场所,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教师可以结合网络工具对身边的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对有关医学健康常识的第二课堂进行积极主动的探寻。例如,在讲解“细胞的癌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索防癌、抗癌的常识,制作微课件,接着在课堂上利用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展示——从生物学知识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细胞的生长是由基因控制的,在该种控制失去效果时,细胞会发生异常的分化和增生,进而出现肿瘤,该种异常的生长会对其他正常细胞进行破坏,对人体功能造成影响。而这样的异常分化和增生过程,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模拟呈现,最后由教师将细胞癌变的诱发因素在课件中进行总结: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紧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引发肺癌的首要外因为吸烟,并播放一小段视频:数据呈现,50-59岁的人得肺癌的人群最多,每天如果10支烟,30年的吸烟指数就是300,而如果吸烟指数大于400人,很有可能患上肺癌。课后,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搜索一些有关戒烟的活动,并积极参与,进而使学生可以更加扎实地掌握防癌抗癌的常识。[3]
四、关注平时,提升实力
实力的提高都需要平日里的刻苦钻研,唯有坚持刻苦钻研学习,才能奠定扎实的基础,没有刻苦学习的支撑,实力都是虚无缥缈的,生物学习也是一样。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重视每一节课之前的预习工作。如在教授《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课程时,提到了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由于学校没有离心机,所以在讲到不同细胞器时,教师可以结合PPT向学生展示离心机的图片以及原理等等。在讲解线粒体和叶绿体这两个关键细胞器时,可以先结合模型描述和介绍它们的结构,然后用PPT展示图片,让学生对这两个细胞器的内部构造有清晰的了解,这样他们学习起来也会容易很多。在了解了细胞器之后,就可以直接利用高倍显微镜对叶绿体和线粒体进行观察,再次强调了它们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所有细胞器之后,可以再次用PPT将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一边观察这些图片,一边归纳出每一个细胞器的结构、功能,以及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结束部分,要求两个学分把我们所学过的动物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在黑板上绘制出来,其他的人则自己找出草稿纸来绘制,并在课上及时进行检验,实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如此,在后续的学业水平考试中,这一类型的题目很少有学生出现错误。
五、把握实验,巩固操作
这类生物活动重点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生物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生物课堂的教学做合一,简单来说就是构建生物实验情景,而信息化工具为模拟实验提供了硬件基础。例如,在学习“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知识时,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实验。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同学们展示相关的实验视频,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和实验兴趣。其次,让同学们分小组结合视频和相关软件模拟实验流程,验证“光合作用”的存在。同时,在完成模拟实验的过程中,笔者针对实验的目的给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绿叶中的色素有哪些?碘酒稀释液可否用其他材料替代(材料用具)?为什么要用清水冲净叶片?(实验条件)?如何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实验仪器)?这些问题由浅入深,逐层递进,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将问题各个击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不但要参与模拟,也要动脑,使学生充分理解生物知识,体会生物价值。[4]
六、结语
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提高是教育界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生物教学效果,以此为学生长期的学习探究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蔷,李亮.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9(5).
[2]方桂园.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探讨[J].新丝路:下旬(8):2
[3]刘格见.基于高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的相关研究[J].教育研究, 2020, 3(10):172-173.
[4]冉春学.构建高效高中生物课堂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31):135-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