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学的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候东雅

江西省峡江县巴邱小学 江西省 峡江县 331400

摘要

在现阶段,积极加强教学方式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了解“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在不断增加,家庭作业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学生课后作业占据大量的课后时间,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优化作业设计,更好地发挥作业本身的功能,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希望能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带来启示。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正文


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对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检验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对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在降低数学作业量以及难度的同时还应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1、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1.1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性格天真烂漫,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更容易被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吸引注意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遵循“趣味性”原则,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日常交流中与学生讨论相关话题,明确学生期望完成的作业类型,并体现在后续作业设计中,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会保持较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会到作业的魅力与乐趣,全身心投入其中。

1.2增效”原则

“双减”政策提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师需遵循“增效”原则,充分发挥小学数学作业巩固基础、锻炼能力、培养习惯的作用,做好作业的优化设计,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1.3全面性原则

作业也是学生检验自身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考察点较为全面的作业能发挥出更大的优势。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中,应不断丰富作业的主要内容,结合教学重难点及学生反馈信息,对作业主要内容加以调整,为学生提供内容更加全面的数学作业。值得注意的是,具有“全面性”的作业并非简单将知识点融入其中,需要教师深层次整合与融合教材中的主要理论知识,提炼出其中的重要知识点及难点,并结合学生学情合理调整教学难度,使学生在完成丰富数学作业的过程中,能进一步深入理解所学重点内容。

1.4发展性原则

课堂听讲及完成作业是小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主要途径,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多方面素养的发展。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环节中,教师应遵循“发展性原则”,积极思考如何优化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之时,认真思考其中蕴含的学科知识点,从而丰富学生的头脑思维,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与理性思维发展。

2、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2.1数学题目类型单一且重复

目前,小学数学教师所设计的数学作业题目类型较为单一,同时一种类型的数学题还会多次重复。在作业中大多都是例题,这些题目类型较为枯燥无味,作业中缺乏创新性的题目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产生枯燥情绪,若一直无法得到解决还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这种作业模式不仅无法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同时也无法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这种现象与课后作业的设计目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过于注重计算题的设计,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由于计算题数量较大会降低学生的计算兴趣,计算题无法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深入探究,导致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会受到限制。这些现象与“双减”政策下的减负增效理念相悖,进而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理念不完善

从作业设计理念分析角度来看,部分教师在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作业设计的基本问题和重要作用,只是简单地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记忆,让学生了解该课堂学习的知识,而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作业量较大,很多学生有一定的抵触心理,甚至会为了完成作业而熬夜,使学生自身不能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降低了整体教学开展的效率。

2.3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属于独立的个体,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看待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向也不同。但是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只是布置固定的题目类型,通过固定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这种模式的作业设计中,小学数学教师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生在固定的解题思维下无法将个人解题意识以及解题思维体现出来,长久以往学生也是通过固定的解题思路对数学题目进行解答。因此,在当前“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现阶段数学作业设计中的问题与缺陷,应在“双减”政策下对数学作业设计模式进行优化,使其课后作业的完成效果可以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还可提高数学教学整体质量。

2.4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合理

从整体来看,存在作业设计不合理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对作业设计内容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简单的学习方式。例如,让学生抄写公式、简单地记忆相关的题型和数学概念。虽然一些学生记住了知识点,但是整体的应用仍然存在着问题,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就使用具体的公式,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了具体公式和概念的记忆和抄写中,不利于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有效规划。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推进的过程中,教师没有通过学生的个性化分层,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地捋顺整体的作业设计思路。例如,一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记忆相关的概念得不到良好的效果。而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如果布置升华和拔高类的题目,学生不能较好的完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完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学的策略

3.1把作业数量降低,将作业质量提高

“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计学生作业时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减少作业量,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作业质量,这样可以达到减轻学生课后压力的目的,也可以进一步发挥家庭作业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巩固所学知识。在过去,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对作业有一定的执念,即数量越多,效果越好。他们会给学生布置大量重复性和机械性的练习题,虽然它似乎对巩固学生的基础和增强他们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好处,但学生很容易对它们产生抵触情绪,家庭作业总是学生心中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家庭作业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对此进行改进,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心理,重新设计作业,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练习,使作业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精确。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既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算法、巩固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又能让作业更加精妙,更具趣味。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让学生先收集最近的购物小票,然后根据小票上的物品数量与单价,求出每个物品的总价,最后将其相加,看一看是否等于小票上的最终金额。这样的作业既结合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又避免了让学生重复进行大量的单调运算,从而能够达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目的,提升学生作业效率。

3.2设计分层化作业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中需要对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进行优化,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下,实现分层化作业设计,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现状以及教学资源对数学作业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学生可以高效完成数学作业。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作业难度进行合理制定,在分层化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通过布置开放性以及实践性的题目进行设计,使得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可以实现独立思考,做到自主解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对数学题目进行设计,让学生发挥自身思维对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在独立解决过程中可以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推动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扇形统计图”课程教学结束后设计作业时,其需通过针对教材内容将扇形统计图、统计方法等知识内容科学地融入到数学作业中去。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与掌握程度将学生科学划分为学优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三个部分,并结合部分学生学习需求制定科学的分层作业,进而在帮助其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如,针对学困生,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将如何应用扇形统计图进行统计作为作业主要内容;针对中等生,教师可在设计作业时,要求其将扇形统计图与其他类型统计图相关知识内容一同重视起来,并针对各类统计图的适用范围进行明确;最后,针对学优生,教师则可在中等生作业设计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数据平均数、中位数的分析等相关题目,从而在充分满足各层次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加强生活元素的引进

在对小学数学作业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结合生活内容,巧妙地设计整体的作业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联系生活实际的重要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积极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学习体系。例如,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相关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思路,设计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作业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自行寻找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关事物。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描述具体的特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存在的价值以及在生活中应用的形态,从而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解决相关问题

3.4借助现代多媒体进行作业设计

对于学生来说,传统的数学课后作业模式单调乏味,而且极其繁重,许多学生对数学课后作业持敷衍应付的态度,很少有学生主动完成作业,作业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因此,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效率很低,甚至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为了满足“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新要求,教师可以在数学作业形式上进行创新。例如,利用当前流行的信息技术或互联网技术为学生设计作业,并将教学视频制作成相应的课后学习视频,以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观看视频。这种形式的作业对习惯于各种计算问题和重复练习的学生有足够的新颖性和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更直观地展示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更容易完成作业,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3.5设计协作性作业

“双减”政策下,通过应用协作性作业能够在有效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同时,强化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活动的效率,进而使学生能够在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针对问题进行探索,最终为学生整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协作性作业的设计工作时,教师要针对协作性作业的实际可行性展开综合分析,并确保学生在完成可行性作业时,能够在小组内明确自身应承担的职责,进而促使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针对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协作性作业进行综合分析得知,协作性作业可是一个问题,又或是一种数学现象,学生在面对这类数学作业时,需将其合理转化为数学学习任务,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有效完成作业,并促使学生在课上、课下以及课余时间均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沟通,进而为“双减”政策下,实现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目标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

总结: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开展小学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有利于弥补学生的学习不足,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在明确“双减”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基于“双减”政策下,对小学数学作业展开科学优化,进而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也可以从深入发展角度考虑,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延文.基于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析[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10):56-58.

[2]刘娟.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浅探[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3(09):77.

[3]刘培.“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9):7-9.

[4]刘玲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初探[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9):66-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