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运用视角下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艳军

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056002

摘要

革命文化是中国近现代革命斗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它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思想特点。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必然要求,革命文化可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通过学习和传承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奋斗精神以及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道德和法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他们将在学习中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崇高品质和精神,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革命传统文化;渗透分析

正文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集中体现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时代赋予道德与法治学科新的历史使命。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基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所开展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思想上的洗礼和知识上的滋养,还能够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革命历史,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而促进他们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基于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融入革命传统文化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让学生了解先辈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启发他们珍爱和维护现代社会和平与安宁的意识,这对他们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资源开发,挖掘文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革命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了解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教师应深挖教材资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革命传统文化内容[1]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甘屈辱奋勇抗争到推翻帝制、民族觉醒,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历程,接着是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征程。教师可以讲述其中蕴含丰富民族精神和品质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所经历的曲折、艰辛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革命电影、阅读相关历史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我国革命先辈们在不同时期所展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民情怀以及不怕牺牲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革命历史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探究数据,建构认识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直观的数据会直接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由此给予一种深刻的印象也建构了学生对革命传统文化的基础认知。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认识和感知数据,还要结合数据本身探查数据背后的背景本质,由此充分体现革命文化的教育价值。教学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时,会涉及“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话题,这里出现了一组数据: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翻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以顽强意志一次次突破人类生存极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这一组直观数据,让学生们感受到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重重危险和苦难,让他们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崇高理想而进行卓绝斗争,让他们在这一系列数字所产生的情景后面感知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三、联系诗词加强理解

经典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浸润于源远流长的历史脉络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引用了不少著名的诗词,有些名诗名句能够重现那个时代的历史情境,给我们带来更直观、更深刻的现实体验,有些则能够让我们对革命先烈、英雄人物模范人物有更多的了解,体会到他们的革命激情,感受到他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比如,同样以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的“红军不怕远征难”话题为例阅读角中提及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在课堂上,首先让同学们背诵这首诗,然后让同学们就课前收集到的与“长征”有关的诗歌进行交流,如聂荣臻《无题》、张爱萍《过草地》、林伯渠《长征》等等。开展“长征”为题材的诗词交流活动,使同学们走过红军长征的历程,重温了红军在长征中的激昂情绪,学习工农红军无畏艰险,顽强抗争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2]

四、联系影视,丰富体验

革命历史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学生们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很难对革命历史文化进行深刻了解,在他们的情绪感受上,很难融入课本情境。假如老师只是简单地进行口述,那么他们的教学往往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83%的注意力来源于视觉,11%的注意力来源于听觉。革命历史文化的影视资源从声音和画面两个视角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顽强拼搏的历程,让学生看到革命有志之士们以生命为代价的奋斗史,这些视频展示了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时间的流逝中闪耀着光芒,对人们的心灵有着极大的激励意义。只有将革命文化的影视资源充分运用到教学中,才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更加丰满和深入,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课程精神育人的作用。比如,同样以上述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用的革命文化资源内容非常丰富。如结合话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展现秋收起义的背景,可以引入周康渝导演的电影《秋收起义》;“众志成城”话题中结合课本上关于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的介绍,可以引入《百团大战》与《血战台儿庄》两部作品的截取片段,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以及那些曾为抗日战争胜利奉献自己的将士们的认识;在讲授“自力更生、扬眉吐气”的主题时,为了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杰出共产党员为百姓奉献一生的崇高精神,教师可以结合焦裕禄的经典语录,引入《焦裕禄》的影视片段,让同学们体会到他深刻的爱国情怀,发挥优秀影视作品的榜样激励功能,使同学们在欣赏观看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3]

五、结语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极大地影响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革命文化运用视角下,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通过革命文化的视角来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强化革命传统文化教学,立足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将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了解学生理想的内容,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洛桑卓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文学少年,2021(1):0307-0307.

[2]曾祥志.革命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路径探析[J].电脑校园,2020(3):2397-2398.

[3]黄柠.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3(9):15-17.DOI:10.3969/j.issn.1674-6023.2023.09.00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