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艺术素养
正文
提高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的艺术素养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任务。除了学生兴趣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教师水平不足等问题外,还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通过制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师水平和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和艺术才能的学生。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一)培养审美意识。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各种经典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建筑等,在教师引导下分析一幅经典美术作品的技法、情感、艺术价值、文化理解的过程中培养起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培养自己的审美品味,还能够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和批判能力,对于练就一双善于发现艺术的眼睛也大有裨益,唤醒学生从功利的主观视野中走出,更多的去关注能丰富精神世界的事物,让心灵得到滋养与新生。
(二)培养综合素质。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美术技能的学习,还包括一系列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在艺术教育中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批判思维等,帮助学生在充满美的过程中消除自然与自我的对立矛盾,加强对学生的感性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积极地作用。
二、高中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教学环境和资源: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渗透的,润物细无声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塑造美丽的灵魂,给学生带来愉快、活力和希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和审美,专门的教学场地,齐全的设施设备,墙上随处可见的学生优秀作品装饰,不定期的校级艺术展览等都可以熏陶学生,影响学生对待美术的态度。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课程设置应兼顾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开展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三)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意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意愿是影响艺术素养提高的重要因素。学生应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艺术学习和实践活动,并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学校和家庭应重视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引导,培养其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四)家庭和社会环境: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也起到重要的影响。家庭应给予孩子艺术教育的支持和关注,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社会应加强对艺术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活动,为学生的艺术素养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美术教学在高中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然而,高中美术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学生的兴趣不高等。
问题:
1.学生层次不一,对美术学科的理解也不一样,有的学生从小仅在极少的美术课接触过美术,对美术知之甚少, 对艺术素养的认识与理解不够。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大多学生对艺术素养的认识还只停留在绘画层面,认为美术只需要画画就可以了,这些只是校园文化学习、生活的“调味品”,所以在参与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在原本紧凑的课程中挤出时间强调学习目的以及不停地鼓励活动,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艺术素养是当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方面,可有可无,无足轻重。
2.学校缺乏开展艺术素养教育的明确目标。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主要围绕学生的高考学科。仅是在学生的通识课程或者选修课程中增加音乐类、美术欣赏类等课程满足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需求,因时间太少而使学生无法成体系的、连续的学习,无法形成系统的审美教育,这些不足一定层面上直接影响初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具体实施效果。
3.教师授课方式和培养模式相对单一,课程设置原因只能浅层的走马观花,也很难对学生跟踪学习和评价。
对策: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作为美术教师,要将课本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并积极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学习内容中的美术情感和思想。通过专门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学习内容中的思想情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美术学习的效果。如在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中,课前我问了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关注过别人的生活吗?然后展示自己去公园野营时画的一张卖风筝的的的人物速写,并进行讲解,进而引出课题,这样学生会有共鸣,对本课的内容会有兴趣,假如很理论的说课,学生的兴趣减弱,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加强学生自主参与
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过程中,尽可能的留时间给学生分组合作做探讨,深入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深入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理解美术作品多样性,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度,如自由创作、自主选题等方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3.优化师生情感,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的好和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得到优化,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积极的氛围,学生自然会喜欢美术的学习,这样也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首先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它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美术方面的训练和学习,来满足新课改中美术教育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另外,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充分的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对美术作品的认识,让学生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来充分认识创作者的意图,来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
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之一。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学习:
1. 提供多样化的艺术资源: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资源,例如图书、图片、影片等,以便学生能够接触不同的艺术作品和风格。
2.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美术展览、讲座和艺术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3.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学生通过参观艺术展览可以亲身感受艺术之美,同时也能够开拓他们的艺术眼界和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艺术展览,或者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和艺术馆。
通过以上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并建立起学生艺术学习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力
艺术观察力是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观察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艺术观察力的方法:
1.练习素描:通过练习素描,学生可以锻炼观察细节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物体、静物、人物等素描练习,鼓励他们观察并细致地呈现物体的形状、纹理和阴影等细节。
2.分析艺术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包括主题、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通过分析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3.观察艺术影片:艺术影片是培养学生艺术观察力的有力工具。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艺术影片,例如纪录片、动画片等,让学生借助影片来观察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观察力。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学生的艺术观察力将得到有效的培养,并从中获得更多的艺术启发和经验。
(三)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学生艺术素养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又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
1. 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教师应该在美术课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创作空间,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形式和主题进行创作,并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
2.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艺术实验,例如尝试不同的艺术材料和技法,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式。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并培养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3. 鼓励学生进行艺术思考和表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表达。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演讲、艺术评论等方式来分享自己的艺术观点和感悟。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学生的创造能力将得到有效的培养,他们将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艺术创作。
(四)加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和传播能力
艺术表现和传播能力是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体现。加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和传播能力,既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又能扩大他们的艺术影响力。以下是一些加强学生艺术表现和传播能力的方法:
1. 组织艺术展览和演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展览和演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通过展览和演出,学生可以与观众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艺术创作成果,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
2.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艺术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自己的艺术作品,并积极参与艺术讨论和交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学生可以扩大自己的艺术影响力,并与其他艺术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3. 参加艺术比赛和展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和展览,提供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通过参赛和参展,学生可以与其他艺术爱好者比较和竞争,并从中获得更多的艺术启发和认可。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学生的艺术表现和传播能力将得到有效的加强,他们将能够在更广泛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五、对高中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展望
高中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们需要对高中美术教学进行改革和发展,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美术人才。
(一)数字化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有机会将其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拓宽学生的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例如使用计算机绘画软件进行创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艺术体验等。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艺术史和艺术理论,通过在线资源和交互式教学工具,提供更加丰富和立体的学习体验。
(二)艺术实践与社会问题的结合
传统美术教育注重对艺术技巧和表现形式的训练,但未来的美术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艺术实践与社会问题的结合,学生可以通过艺术表达和探讨社会问题,提高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注重跨学科融合教学
美术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例如,通过与科学、数学、文学等学科的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学生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增强综合素养。
(四)强调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多元化培养
高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熟悉最新的美术教学理论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此外,还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培养途径,培养具有教育理念、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优秀美术教师。这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和发展平台,吸引更多有激情和才华的教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是至关重要的。艺术素养的提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在美术教学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并在艺术领域中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学生的个人发展上,更体现在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只有注重美术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有艺术才华的人才,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梁育宏.高中生美术艺术素养的教育现状与有效培养[J].科教文汇(中),2020(3).
[2]熊茵,孙洪涛,何沁.基于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的普及型舞蹈美育与艺术素养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