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正文
前言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迫切需要在教学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学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具体地分析。根据学生小学数学教学阶段的学习效率,对数学课程的知识记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参与,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实现学生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学习。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互动性差
在我们国家,传统的课堂模式就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它更加注重教师的一边倒的讲授,而忽视了目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从而导致了教学信息的接收滞后。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是在经过了简单地讲解之后,将这些知识进行了传递,但是并不能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接收到这些知识,而且学生对于这些知识也难以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意识薄弱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小学数学的教科书内容仍然是以抽象而和单调为主,这会让原本就很难专注的小学生在看过教科书之后,更加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还会对数学感到抗拒和厌恶。另外,在现实的教育中,小学数学老师只是简单地采取应试模式,把学生带到考试方面所涉及的思维中,然后利用大量的习题来提升成绩,只是为了获得高分数和准确率,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小学生并没有接收到新的知识,最后导致了数学知识很难得到应用,违背了原本的学习目标,也就是学以致用。
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被大量地运用到了教育中,这一方式充分地反映出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对所教授的知识产生了巩固性的作用,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的沟通,增加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进行乘法口诀决定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同学们自己进行交流,找出学习乘法口诀过程中存在的规律,之后,教师可以在小组间进行 PK,并对胜利的小组进行奖励。再进行小组协作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每个人都会踊跃地去解答问题,从而把整个课堂的气氛都给带动起来,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也会逐渐受到影响,变得活跃开朗。在第二次上课时,同学们都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公式,从而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2.设计生活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极大地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提高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改革指出,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要加入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的内容,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主题,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与研究,让他们从日常的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设定情景教学的时候,要与真实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利用真实的数学资源,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对教材中的数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把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成生活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能够敢于提问,拓宽他们的数学思路,在真实的生活中持续地累积数学内容。教师要设计出具有多样性的情景教育,要对学生的兴趣和喜好进行更多的调查,并展开一些可以与他们进行交流与互动的活动。在给学生们安排家庭作业时,也要多给他们安排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
3.优化提问方式,让学生强化课堂数学记忆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在课程之上的讲解为主,对于学生的课堂提问几乎没有。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总是不能及时地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老师也不能确定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些知识。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和优化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提问,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课堂记忆,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促进他们在教学中的发展和进步。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在对学生讲解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概念之后,可以针对所讲内容进行提问,来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向水平高的同学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对于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老师们需要向他们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来加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与此同时,老师们还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地给他们一些鼓励,从而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自信。
4.丰富教学活动,开展数学竞赛
竞赛能够激发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斗志。在大脑感知竞赛、处于竞赛状态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比在日常生活中要高得多。在渴望胜利的心理的影响下,他们会对竞赛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参与到竞赛活动中去。由于小学生喜欢竞争,喜欢与别人进行比较,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地运用这一心理,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让比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行动。比如,在提出简单问题的时候,可以使用抢答的方式。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采用团体赛、小组接力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效率,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在《混合运算》这一课中,我们希望学生在这一课中,能准确地把握混合运算的次序,并能对包含乘、除两种运算复杂问题进行娴熟的求解。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算术的次序,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一次“算术接力赛”的比赛,将“13×6+11×7”,“19×7-14÷7”,“9-2×3-2”,“10÷2+3×6”等数写出来,分别提问四名同学,由四个人进行接力,回答用时最少且全部正确的小组获得胜利。还可以举办“个人赛”,老师把问题列出来,让学生们抢着回答,在5分钟之内,回答正确率最高的学生就是胜利者,并可以获得一个记事本。通过比赛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决策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助推者,理所当然地要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小学生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张允辉.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J].亚太教育,2020(25):6.
[2]冯秀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44.
[3]武友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師师范大学,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