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策略
正文
一、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基本原则
基于项目式学习重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需要围绕数学学科特征、教学规律展开,具体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要求项目真实,即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指向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运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性较强的学习情境,但这并不是要让学生离开课堂,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项目活动,切实感受数学知识对实际生活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中挖掘大量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自主解决生活问题的意愿。
(二)持续性原则
项目式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向课外延伸,教师要保证项目式学习的持续性。在项目式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表现对项目内容进行调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延续到课堂以外的生活中。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项目取得的成效等调整教学进度,为学生提供辅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
二、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的具体策略
(一)做好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前期准备
教师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应以学情分析为前提,以教学环境优化为支撑,成立项目式学习小组,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如下。第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在实施项目式学习之前,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测验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第二,对数学课堂教学环境进行合理优化。在项目式学习中,环境分析与学情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项目式学习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切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要想打破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壁垒,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知识内化,达到增强学习自信与创新能力的目的。对此,学校应适当引入项目式学习所需的软硬件资源,如在线教育资源平台、多媒体播放设备、打印设备等,为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三,组建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是项目式学习的主旋律,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应该在能力、性格等方面形成互补,同时各个小组的整体实力应该相当,这样才能保证项目式学习高效开展。在确定小组后,教师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如小组长主要发挥组织与协调作用,其他成员需要承担汇总资料、记录数据等任务,各小组成员承担的责任与其能力有关,以此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应注重学习小组内部建设,增强各小组的凝聚力,促使学生围绕共同目标和任务而努力。
(二)推进项目式学习活动落实,高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习项目,进而围绕项目推进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在开展各种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化平台和问题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第一,围绕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任务设计学习项目。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与任务设计学习项目,同时还要根据学情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与层次性。每堂课学习项目的数量应控制在3个以内,并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在教学与函数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理解函数定义、明确变量关系以及计算函数量值等学习项目。第二,创设项目式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式学习强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因此情境创设必须建立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式学习,做到知行合一。如在教学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生活场景创设项目式学习情境:正方形游泳池的周长C与边长a的等量关系可表示成什么?长方形花坛的面积为6,长y和宽x之间的等量关系可以表示成什么?以此创设项目式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开展深入探究。第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有序实施项目式学习活动。教学活动是整个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决定了项目式学习效果能否达到预期,项目式学习的价值能否得到有效体现,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与创造能力能否得到有效培养。教师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有序开展教学活动来推进项目式学习的深入落实。如在教学与函数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将“明确变量关系”作为学习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寻找生活现象、查找有关数据、明确两个变量等方式开展项目式学习。第四,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要参与项目式学习的全过程,为学生释疑,调解小组内部纷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授学生正确的探究方法,为其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等。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数据与资料等方面的支持,如在开展“理解函数定义”的项目式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探究解决方案,以确保项目式学习活动顺利推进。最后,教师在参与项目式学习时,应注意观察各组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态度等,以事实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
(三)多样化呈现项目式学习成果,全面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效
项目成果展示环节是验证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环节。在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应注重展现形式的多样性,并为学生的成果展示活动提供支持。第一,各学习小组代表应介绍本组的项目思路与成果内容,并借助多功能设备将项目成果展示出来,方便其他小组学生和教师了解和评价,其他小组也可对该组的学习成果提出意见和建议。小组代表在讲解项目成果的过程中,既要明确项目研究指向的数学问题,也要揭示数学知识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原理,并对可能涉及的其他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其他学生思考。第二,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评。展评的过程也是优秀小组得到认可、享受成功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小组发现差距、提升能力创造条件。由此可见,成果展示环节的设计必不可少,学生借此可以交流项目式学习心得,积累成功经验。教师要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以及探究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确保项目式学习的有效性。
结语
素养立意下的项目式学习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究,并注意及时破解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综合与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其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曾令鹏.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唐彩斌.项目化学习在初中数学学科的实践与探索[J].初中教学参考(数学),20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