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幼儿教学;绘本阅读;“悦”读;“留白”艺术;信息技术;幼小衔接
正文
一、绘本讲读的常见误区
(一)问答式讲读
一些教师喜欢用提问推进讲读过程,要求幼儿一边听一边回答,并且对回答进行评价。这会使绘本完整情节破碎,幼儿的注意力被打断,对绘本阅读产生抵触心理。
(二)表演式讲读
一些教师通过角色表演推动讲读过程,阅读过程较为戏剧化。削弱了文字和图片,本应该静静欣赏的阅读过程变得十分闹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绘本价值。
(三)功能化讲读
过于重视功能目标,轻视了整体阅读和鉴赏。比如,教师将绘本阅读指导课上成了语文课模式:一些教师发掘了表达形式,阅读过程中指导幼儿说话;一些教师借助绘本想象空间,着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一些教师发掘了主题思想,借助绘本对幼儿开展价值观引导。
(四)过度诠释讲读
绘本内容非常丰富,所以一些教师在讲读时,没有综合考虑幼儿的需求与反应,进行阐释,未预留幼儿的阅读空间,过度诠释绘本内容。
二、绘本讲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掌握绘本价值
一些教师常常将绘本游戏讲读变成了训练性的过程,这并不合理。绘本游戏讲读要将幼儿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当作前提与核心目标,最大程度呼应幼儿的需要和欲望,让幼儿开展个性化阅读。简而言之,绘本游戏阅读要给幼儿带来快乐,让其通过阅读获得情感体验,并非实现知识性目标。
(二)尊重作品风格
绘本游戏讲读要尊重创作风格,绘本存在艺术个性,也提供了阅读的空间,当开展讲解、诠释时,要掌握创作宗旨和作品面貌,体会个人特色与风格,引导幼儿从阅读中得到启迪。
(三)立足幼儿立场
绘本游戏讲读对象为幼儿,幼儿属于阅读的主体,幼儿阅读的愿望、个性差异等均应该加以考虑。优秀的幼儿绘本在创作过程中,已全面考虑且针对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那么教师在讲读过程中要深入领会作者意图,遵循以幼儿本位为切入点的原则,从幼儿的立场上进行绘本游戏讲读,不要把老师的阅读感受传递给幼儿。
(四)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及感受
幼儿绘本比较直观,能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引起幼儿的注意,所以教师在开展绘本游戏讲读时,应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及感受,让幼儿投入故事情境,纵情幻想。幼儿沉浸于教师一起阅读的氛围中,更易获得良好的体验,这属于幼儿阅读的核心目标。
三、绘本阅读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打造“悦”读空间,让阅读“活”起来
一是打造幼儿“悦”读空间,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为幼儿提供“悦”读的环境,让幼儿在“悦”读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我们在充分挖掘园所资源基础上,以营造阅读氛围为切入点,创设读书角、亲子阅读室、图书借阅区等阅读空间,从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两个方面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升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与热情。在物质环境打造方面,我们不再过度地重视引入绘本,而是增设点读书籍、有声书、音频资料等,以更丰富的阅读资源来满足幼儿和家长多元的“悦”读需求。在文化氛围打造方面,当前我们更注重家长陪读和老师陪伴,并对家长和老师的陪读习惯、行为做出要求,旨在引导幼儿从父母、老师的一言一行中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二是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园不仅重视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比如结合节日开展主题阅读、诗歌朗诵、故事表演等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还开设主题绘本活动,通过自主阅读,帮助幼儿了解相关主题内容,助力幼儿拓展学习;开展故事会、“我又读了一本书”等特色活动,让幼儿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定期举办“图书漂流”“阅读大比拼”等活动,引导幼儿感受书籍给他们的情感慰藉,让他们适当释放情绪,健康成长。另外,我们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教育活动,提高老师为幼儿提供适宜且有意义的阅读指导策略和方法的认识及实践能力,促进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也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三是拓展绘本教育资源,提升幼儿阅读能力除了为幼儿创设“悦”读空间和阅读环境之外,我们还积极拓展绘本教育资源,让幼儿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提高阅读能力。一方面,鼓励家长“带书进园”,让家长将为幼儿购置的各类读物带进幼儿园,并与其他家长或老师相互交换后,带领幼儿阅读,这样既丰富了我们的阅读资源,也避免了家庭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我们努力与周边幼儿园构建以“共享、共借、共进步”为主题的阅读书籍分享会,将整理好的书目分享给对方,把双方需要的读物进行1:1交换阅读,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读物借阅,真正让当前的园内读物资源“活”起来,发挥书籍本身的阅读功能,丰富幼儿的阅读生活。
四是延伸“悦”读空间,提升家长素质与教育能力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参与者,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支持者和合作者。我园鼓励家长参与阅读活动,并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每天晚上的亲子阅读时间,家长带着幼儿一起到班级图书室、图书角安静地阅读,给幼儿讲述书中的故事并和幼儿一起讨论,分享读书心得,指导幼儿如何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还鼓励家长在周末带着幼儿一起去图书馆借阅图书,进行阅读活动。
(二)巧用“留白”艺术,组织绘本游戏
一是巧用“留白”空间,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在艺术活动中,我们应善于为幼儿创造“留白”的空间,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以亲子同读逆商培养绘本《害怕也没关系》为例,该绘本第7页展示的是主人公丫丫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场景,但整个页面有三分之二留白。我们可以用这部分留白来组织游戏活动,比如让幼儿玩“跑步机”游戏、“看谁跳得远”游戏等。我们还可以根据绘本游戏的主题和所在活动区域的布置任意创造一些游戏项目,以此来激发幼儿参与绘本游戏的兴趣。
二是利用“留白”空间,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例如,小贝想住在一栋又高又大的房子里,在小精灵的刁难下,小贝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拥有了一栋自己的小房子。而基于《小贝的大房子》这个绘本,我们创设了以“小精灵的刁难”为主题的绘本游戏活动,试图让幼儿发挥想象,说一说小贝会被怎样刁难,在引导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纠正幼儿日常行为、习惯上的一些错误意识与做法。
三是丰富“留白”空间,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留白”在儿童教育中还体现在为他们提供充分想象的空间。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想象力丰富,充满好奇心,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他们很难从绘本作品中抽象出美来。因此,教师应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留白”空间,让他们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美的世界。例如,在由《大嗓门》绘本衍生的游戏中,我们将几个瓶子摆在一起让幼儿来猜瓶子里装了什么,幼儿可能会猜装的是酒、装的是辣椒、装的是糖果等。在这里我们也没有要求幼儿给出什么标准答案,而是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留白”空间,让他们去探索和想象,甚至还让他们相互讨论一下如此猜测的原因。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自身的想象力,其语言表达、交流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且这样的游戏活动组织起来极为方便,效果极好,值得我们去多次尝试。
四是组织“留白”空间活动,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教育“留白”的空间可以让幼儿尽情地想象,发挥他们的艺术潜能。在绘本游戏组织中,教师组织“留白”空间游戏,可以让幼儿从生活情境中获得丰富的创作素材,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艺术体验。而这种体验,能使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创作打下基础。仍以《害怕也没关系》为例,丫丫以为电闪雷鸣是“野兽”这一部分就有大量的留白,这时,我们可以让幼儿画一画他们心目中的电闪雷鸣,在提升他们绘画艺术能力的同时,也为他们普及电闪雷鸣这种自然现象,推动幼儿进步成长。
(三)巧用信息技术,开展精彩阅读活动
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要打造优质的园内阅读活动,首先就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这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思维具体而形象。教师展示直观形象和生动有趣的画面,足以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阅读教学活动,需要经常利用各种图片、玩具、录音机等创设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使幼儿乐于参与阅读活动。当然,情境创设范畴比较广泛,而幼儿的综合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基于语言来降低阅读教学难度。基于此,教师要做的第二步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语言情境,加深幼儿对所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用生动形象或幽默诙谐的表达风格,将图片和视频内容转述给幼儿,让幼儿通过图片、视频的画面感和教师有意识的语言引导,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有了情境,幼儿基本上就掌握了要阅读篇目的内容。但不同篇目的创作特色不尽相同,教师并不能用同一种方法让幼儿阅读所有篇目。教师需要对阅读篇目的阅读实践形式进行选择,但这并不能保证一定能达到优质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优化阅读教学活动过程。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查阅各种各样的幼儿阅读教学策略,以此作为学习提升的参考,进行阅读教学优化,完善阅读教学计划。
二是展示风采,增强信心。所有人都喜欢被认可、被喜爱,幼儿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幼儿风采。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合理运用多媒体动画、图片、文字等丰富幼儿的认知资料,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体验和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对读书活动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积极分享,把幼儿阅读时认真的样子、幼儿分享故事的过程等拍摄下来并上传至园内平台,让家长、教师和其他幼儿共睹幼儿风采,鼓励幼儿自信成长。
(四)聚焦绘本阅读,探寻幼小衔接
一是解读绘本,唤醒幼儿。大班幼儿即将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幼儿园有了全面的了解,也逐渐对小学的环境、制度、作息等有了初步的认识。针对这一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我们可以组织“绘本分享会”活动,让幼儿观察《我爱一年级》《上学不再丢三落四》《我上小学了》等幼小衔接绘本的封面、环衬页及正文部分。之后,为幼儿解读《我是小学生》系列绘本,通过绘本故事,幼儿更深层次地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缓解了焦虑情绪。最后,和幼儿一起用绘画的方式创作“我是一名小学生”系列主题墙,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成为小学生时应该具备的能力与品质。通过“探索绘本阅读,提升幼儿素养”系列研究活动,可以使幼儿在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中逐渐喜欢上阅读。
二是分层阅读,有效推进。我们可以通过班级共读、家长分享和分层阅读等形式,有效推进了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活动。和家长代表一起精心选择绘本,并在阅读中分享体会和收获。具体而言,可以围绕绘本的内容,组织幼儿分小组讨论如何成为一名小学生,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看书、分享感受。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大班幼儿和家长展开如下思考:“什么是小学生?为什么要做小学生?怎样才能做好小学生?”家长和幼儿在不断的思考与认知中,逐渐缓解了幼儿步入小学的惶恐和焦虑。而经过对绘本的不断解读和对小学生活层次递进的讨论交流,幼儿将对小学和小学生有较深层次的了解,甚至有少数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三是绘本实践,拓展延伸。通过对绘本《我会自己上厕所》《我是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等的阅读,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小学生活的不同,学习管理自己的好方法。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体验小学生活”的绘本创作活动,让幼儿在进行绘本创作的过程中,了解小学生在学习、行为、意识、自我管理等方面可能面临的“任务”,感知小学学习生活的挑战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幼儿顺利步入小学并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打下基础。
四、结语
总之,绘本作为幼儿喜爱和熟悉的图书,幼儿通过看图、听故事来想象、理解画面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寓意。我们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事物本身所蕴含的秘密,引导幼儿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增长智慧、陶冶情操。让我们携手绘本阅读,收获更美好的成长吧!
参考文献:
[1] 程敏.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策略研究. Diss. 四川师范大学, 2013.
[2] 陈婷婷. "提升幼儿自由的想象力,让他们快乐地阅读——幼儿绘本阅读指导策略."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000.023(2013):P.7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