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哈丽旦木.买买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墩巴格乡中学 邮编:844700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下,新课程导向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新课程标准的贯彻,使得农村地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取向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成为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关注的重要课堂,也是值得进行深入讨论的关键问题。我们期望在科学的引导下,有效参与、深入讨论、合作交流,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对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理念。


关键词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正文


前言:

素质教育与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当前国家对学校教学的要求比过去有了更为显著的改变,从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向了对行为和意识的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思想方式进行创新。而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较强法律自觉性的关键依据,因此也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

一、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困境

在新课改与教育改革大潮的推进下,我国中小学各个学科都在进行着各种类型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然而,受各种原因的制约,很多农村学校的课程建设还存在着失衡现象。特别是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困惑、风险和难题,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其中包括了教学方式的单调、课堂教学观念的僵硬、教学引导不够科学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是对我国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的一种折射,也阻碍了有效教学理念的实施

(一)地理因素对课堂的有效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近几年,由于政府及社会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很多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但是,在地区差异的存在下,依然存在着诸多主客观因素,给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很多农村地区,因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交通不便利和有限的资源,使得初中学生的眼界受限同时,很多教师也认为,诸如道德与法治”之类的“副课”,对他们的“主课”并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因为教师的松懈而搁置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从而造成了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得不到实施和推广

(二)对学生学习发展认识上有很大的偏差

受地理位置和教师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在农村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很多学生都没有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很多认识的含义都仅仅停留在了课堂教学的接触和教科书的参照层面上,并且很难同社会生活的实际、时事的现状以及具体的实践问题相结合。由于教学视角的限制,学生仅限于对基础知识点的记忆和死记硬背,缺少了实际的训练,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会造成学生心理、意识和情感上的松懈,乃至排斥心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负担加重,学习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在降低。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建设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若采取常规的方法,将会造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单调乏味,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渗透核心素养,从而改变学生的观念,把尊重、礼貌、诚信人的基本素养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学生会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环境,以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既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又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效果。

(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思维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核心素养,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找到问题。比如,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现在的网络,要让学生深刻反思,要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不要沉迷于网络。在积极的学习中,学生会通过对现有的知识进行评判,从而使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辩证思维、动手操作和自信等方面都会有所提升。

(三)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核心素养纳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基本的法律与道德等方面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做出正确的抉择,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无私奉献的例子,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国民素养,培养学生奉献意识。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能建立起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三、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分析

(一)强化核心素养观念的培养

初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学生的基本能力。通过组织专题讲座、主题教学活动、核心素养的集体备课、评析等教学活动,强化核心素养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指导,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原理,从而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比如,在与世界紧相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看有关视频,了解国家的基本方针和发展方向,并用不同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大国担当,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二)设置探究性任务,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议题式教学,议题的设定是保证议题教学能顺利开展的关键。要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规律,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保证小组设计的有效性。之后,教师利用指导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完成有关的任务,使学生可以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教学《走进法治天地》时,教师可以先把议题任务定为:明确法律的价值分析法律的应用方式。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对“法律的作用”展开讨论,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表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观点,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所积累的法律常识,探讨怎样利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介入学生间的互动,控制学生间的互动速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确保道德与法治课的正常进行,又能使学生在交流、沟通中得到有效的激发。

(三)创造生活化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给初中生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放松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宽松的环境下,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在自由的表现下,会在不知不觉间提高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得到认同,让学生渴望知识,让学生在更好的状态下,用清醒的头脑去评判,去做出正确的决定,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通过运用社会的热点问题,建立问题情景,使学生注意时势的改变,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时政的正确理解。比如,在珍爱生命课程中,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设定相应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美好和非凡,让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惊叹于自然的奇妙,并就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各种生物的奇妙与价值,在这一生动的直观体验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了解题目的含义,并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深化知识内涵。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

在当今社会,现代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运用到学校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新的思想和教学途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比如,教师讲解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时,要让学生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扮演的角色,让学生对中国的实力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课堂教学需要,查找有关的教学实例,并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的视频,使学生再次了解中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五)通过有效的交互来实现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合作教学中,促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发展教师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分析,改进探究的内容和方法,更好地进行互动、交流、相互了解,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比如时政讨论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对时事进行五到十分钟的交流,分为小组进行讨论,轮流担任主持人,就像是新闻发言人一样,讲述最近的一些热门事,或者说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进行阐述,然后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交流和探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六)提高教师核心素养的科学化评价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恰当、公正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并主动参加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某一热点话题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学生互相探讨,然后教师学生的意见做出评价,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都纳入到其中,并且要将其与现实相联系起来,进行信息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柳士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教学研究与实践,2020(5):51.

[2] 奚燕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析[J].新校园,2021(11):47-48.

[3] 林贵辉.目的性 启发性 趣味性 知识性——谈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教学策略[J].初中课程资源,2021,17(08):53-54.

[4]郝坤友.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1(18):41-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