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邓兰英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实验中学 江西省 抚州市 344700

摘要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是学生知识架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初中阶段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的时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是陌生的,且带有一定的抗拒性.所以,为了消除学生的抗拒心理,构造高效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教师应在教授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构造初中化学高效教学课堂,希望对广大教育者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效课堂;构建方法;初中化学

正文


要想在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化学学科基础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制定适合现代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从而使得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得到构造。

1、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未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重视起来。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时,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使其自主进行知识探究。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中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导致学生无法挖掘知识的魅力及价值,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教与学两方面的融合过程因此受到一定消极影响,教师无法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课堂教学效果相对较差。

1.2忽视化学实验的作用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化学实验置于重要位置,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高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然而,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化学教师总是过于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教学进度,并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演示,或者定期组织学生到化学实验室按照理论知识的操作步骤模拟实验内容,这种方式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没有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使得实验教学的价值发挥受到了影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1.3化学知识未与生活相结合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是,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抽象,并没有体现与生活的联系,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难题,甚至认为自己在化学学习方面没有什么优势。作为教师,应当基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的教学时,并没有做到知识与生活的结合,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现化学知识的趣味性,甚至认为化学学习很难,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导致化学教学效率不高。

2、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和学习化学知识,难免会因化学符号的复杂性,而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无从下手。部分学生还因取得的成绩不理想,而丧失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化学学科的长期性学习。鉴于这一情况,化学教师就要从教学主阵地——课堂入手,强化课堂环境建设,构建高效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深化对化学知识的认知,激发并培养化学学习兴趣。难度较低的理论知识和具有趣味性的化学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为后续高难度知识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从这两个内容着手开展教学设计工作。

2.1了解学生,奠定高效课堂构建基础

学生是化学课堂的核心要素,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化学课堂,能否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是评估化学课堂高效与否的主要标准。了解学生是化学教师设计和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化学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关系,通过课堂、课下语言沟通,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实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增进师生关系。

2.1.1.分析学生需求,因材施教

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教学责任,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引路人。由于缺少学科考试成绩的支撑,化学教师在评估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时,面临一定的问题;在设计教学方案和开展教学工作时受到阻碍。因此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课下自由交流和课堂沟通,了解学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从而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化学使生活更美好”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并思考物质变化这一概念,之后引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其次,教师将学生给出的答案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根据“化学反应”的概念,分析和分类师生合作探讨提出的案例,从中找到符合“化学反应”概念的事例,强化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程度。教师还可以播放化学反应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看物质发生反应的过程,明确在这一反应过程中是否产生新物质。

2.1.2.强化师生互动,增进关系

初中生的学习行为、心理和态度仍旧受到个人喜好的影响,当学生喜欢某一位教师时,则该生学习该学科知识的动力和积极性较强。反之,学生会对学科学习存在抵触心理。因此,如果化学教师要构建高效课堂,就要从自身出发,强化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个人魅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教师、爱上化学学科。教师要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在关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习化学知识,向教师请教问题。同时,教师不能因为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就一味放纵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任其给课堂教学带来干扰。教师要坚持教学原则、坚守教学底线,对于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给予学生相应惩罚,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原则性,并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此外,化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强化个人素养和专业知识,扩展个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学科专业素养增强个人魅力。

例如,在教学“有机物”相关内容时,化学教师可联系生活素材,设置课后小活动——“自制手工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肥皂制取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制作肥皂,亲自了解“有机物”这一化学知识。教师设置多样化活动,将生活素材与化学知识关联起来,能通过多样化课堂、活动,展现个人素养和魅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1.3立体呈现知识,引导学习

化学学科蕴含了大量有趣的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化学教师可采用多样实验,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化学知识。例如,设计“烧不坏的手帕”化学小实验,以违背生活常识的实验结果,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知识。具体地,教师将酒精洒在手帕上,点燃手帕,由于酒精燃烧所产生的热量被水蒸气带走,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燃点,手帕并不能被点燃。在酒精燃烧的过程中,产生了水蒸气这一新物质,符合化学反应的概念。

2.2创新教法,创造高效课堂构建条件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构建高效互动的化学课堂,教师就要从教法、问题、探索模式等方面出发,满足构建高效课堂的主客观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学习知识。

2.2.1.设置问题,引导思考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要设置合理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课堂探索。化学教师要重点关注问题设置,根据单元教学内容,设置难度循序渐进、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例如,在“红磷燃烧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氧气具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氧气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呼吸的必要物质;氧气还是物质发生燃烧反应的媒介,没有氧气物质不能发生燃烧反应。”其次,教师提出思考类问题:“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是多少?怎样才能检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提示:从氧气的作用和性质出发分析。”学生结合氧气作为呼吸作用和燃烧反应必要条件这一性质,从这两个角度设计实验。有的学生提出:“可以通过呼吸前后,空气质量的变化确定氧气的含量。”但是,这一实验的可操作性较弱。有的学生从燃烧反应的角度出发,设计实验:物质燃烧后集气瓶内倒流水的刻度则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师引发学生头脑风暴,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的可行性,排除不可行实验后,对具体设计具有可行性的化学实验,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最后,在红磷燃烧过程中,教师辅助学生排除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的诸多要素,引导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燃烧反应的认知。

2.2.2.化学小组,合作探索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要素。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化学教师可通过布置任务、化学小组,驱动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理解化学概念,观察化学反应,学习知识。以“氧气的制备”实验为例,首先,教师按照同桌两人一组的原则,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实验小组,要求同桌两人共同完成氧气制取和检验这一实验,合作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其次,教师在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将课堂的主要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学生从气密性检查、实验器材安装、氧气制取、检验四个环节入手,在实验中分析和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化学实验室操作技能。小组间可采取对照实验的方法,记录同一容量集气瓶氧气时间,对比二者的差距。当学生发现自己小组与其他小组所收集的氧气燃烧时间不同,自己所收集的氧气木条复燃速度较慢,则需要提出问题,并复盘实验过程,分析导致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解决存在的实验问题。例如,某小组学生所制取的氧气木条复燃速度较慢,教师发现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复盘实验过程。经过过程复盘,学生发现在收集氧气时,由于比较着急,在气泡产生时就将导管伸入集气瓶瓶口,忽视在这一阶段所产生的氧气中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集气瓶内的氧气纯度不高。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间交流实验过程,总结实验步骤和实验问题

2.2.3.采用实验,营造氛围

化学实验可以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学习期望,初中化学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实验素材,且均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化学教师可将实验贯穿知识教学的全程,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强化课堂互动性和活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所蕴含的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在“空气与水”专题教学中,教师以“水的净化”为任务,将水的过滤实验与蒸馏水的实验结合在一起,按照四人一组的原则,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实验小组,由学生共同进行水的过滤这一简单实验和蒸馏水的制取这一复杂实验,在实验中认识水的性质和不同形态。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教师仅负责实验过程的安全性,由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自主进行化学实验,通过过滤剔除河水中明显的固体杂质;通过高温蒸馏和冷却,获得纯净水

2.3教学评价,构建多主体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能通过反思,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辅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师生二者共同成长。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树立主动反思意识。

例如,教师设计“烧不坏的手帕”化学小实验,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课堂的实际反响一般,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化学教师要在课堂实验阶段,观察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并与学生展开有效沟通。另一方面,构建多主体评价模式,设置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教研组评分四个环节,教师能从多个角度评价课堂构建和教学设计效果,并以此为依据,弥补缺陷,优化教学设计,调整课堂结构

3、结语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培养全方面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涉及内容较多,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发掘和研究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设计,确保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菁莲.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21(27):47-48.

[2]邢金辉.基于探究式教学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21(27):95-96.

[3]张芳.新时期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0):128-129.

[4]王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智力,2021(17):139-140.

[5]杨代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2021(14):18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