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幼儿;班主任;班级管理
正文
前言
幼儿的发展是动态的、迅速的,要想有效推动幼儿健康成长,就必须实施动态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
1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教育氛围
幼儿园班级管理以幼儿为主体,管理幼儿的行为、情感等,由此,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时,更要注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实施合理的教育策略。3-6岁的幼儿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世界、对他人都有着极强的探索欲,但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幼儿的这些天性和个性,以限制或压抑的方式管理幼儿,使幼儿逐渐失去了创造力。所以,要想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就要从幼儿身心主动性出发,以幼儿为主,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和氛围,让幼儿能在班级中感受到尊重、快乐,获得积极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班级,与教师、与同伴互动,实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教师可以为幼儿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比如,在教室布置趣味的卡通贴图,放置幼儿喜爱的绘本书籍以及优秀的幼儿作品等,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乐于参与班级活动,主动在班级生活。此外,教师还可以以身作则,积极与幼儿互动,在幼儿入园时,可以温和亲切地与幼儿打招呼,建立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桥梁,同时,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还要鼓励幼儿自由表达,给予幼儿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幼儿讲述自己的认知和见闻时,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能主动倾听和接纳,帮助幼儿体会情感和语言交流的过程,这样幼儿就更愿意与教师亲近,更愿意听从教师的指导。而在幼儿遇到困难或者产生消极的行为时,教师不能直接制止或批评,而是要从幼儿角度出发,去了解他们这么做的目的,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当幼儿在班级中感受到充分尊重时,他们就会激发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将班级当作大家庭,更好地融入其中。
2强化专业,提高教师教育素质
班主任是开展班级管理的主导力量,他们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心,有足够专业的教育能力,有优良的行事作风和人格魅力,这样才能给幼儿做好榜样,才能用良好的行为和优质的情感影响幼儿、管理幼儿。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班主任缺乏专业素养,其他教师也缺少应有的教育能力,由此在班级管理的协作中常常出现问题,教师只注重自己教育的范围,而忽视了班级整体的发展,更有甚者忽视幼儿的需求,只从自我角度考虑管理,限制幼儿的行为和语言发展。这极大地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所以作为班级管理的首要责任人,班主任应积极提升专业能力,组织教师参与更多专业知识学习,了解幼儿的需求和特点,针对幼儿教育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更好地保障班级管理的推进。例如,在幼儿班级管理中,一般会由三位教师共同开展幼儿保育工作,此时,班主任应从专业度出发,注重所有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提升他们幼儿教育和管理的能力。比如,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其他教师一同借助互联网平台,学习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幼儿心理及成长阶段的发展规律等,并进行深入探讨,确定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邀请幼儿园的优秀教师来班级进行经验分享,让班级教师从实践角度更好地掌握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技能。
3着眼发展,制订合理动态规范
幼儿班级管理并非一项随心所欲的活动,需要基本的行为规范进行指引和约束。而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场所,其中的每个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他们的成长往往是迅速且多样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时,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规,而要结合幼儿的变化与发展方向,动态地调整班级管理制度,制订合理的动态管理规范,以契合幼儿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制订班级管理规范时,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合理制订规范准则,还要注意动态变化的要求,及时结合幼儿的特点动态调整管理规范,使教师在引导幼儿时能更好地推动幼儿发展,实现幼儿的个性成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制订合适的班级管理规范,比如幼儿喜爱被夸奖、被鼓励,在制订班级管理规范时,就要结合幼儿的喜好与身心特点,制订一些鲜明、具体的奖励规范,如生活能力、用餐习惯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可以获得印章奖励,集满印章可以和教师兑换喜欢的小礼物、小玩具等,这种方式给了幼儿很大的精神动力,他们会渴望获得奖励,渴望获得表扬,从而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掌握生活技能,这为班级管理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此外,对幼儿表现较差的行为或能力,教师也要视情况制订规范,而不能一刀切地制订惩罚或批评规则,而是要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和原因,以及幼儿的自身特点进行情感上的引导,这是班级管理中的难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班级管理规范是教师引导幼儿的重要依据,应跟随幼儿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照搬硬套,而是要合理、动态地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幼儿的逐步发展。
4师幼互动,综合安排游戏活动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正确科学地引导幼儿,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影响幼儿,这样才能实现幼儿与教师的情感联结,达成良好的师幼互动。而游戏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在班级管理中不能忽视。所以,教师在推进班级管理活动时,应摆正自己与幼儿的位置,亲切地与幼儿相处,与幼儿积极互动,安排符合幼儿身心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表达、健康成长,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身心和习惯等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成长需求,安排各类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与幼儿充分互动,使幼儿更加喜爱教师,热爱班级,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提升。如很多幼儿喜爱角色扮演,通常会扮演生活中的大人或者动画片中的角色,此时,教师就可以与幼儿一同欣赏动画片,并与幼儿一起探讨其中的角色和情节,让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思想和情感联系,然后教师再鼓励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与他们一同制作角色服饰,探讨情节安排,再参与到幼儿的角色演绎过程中来。此外,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还要引导幼儿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快乐,从而保持高度热情,积极地投入游戏活动中,主动遵守游戏规则,维护游戏秩序。幼儿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不仅能收获故事中的优良品质,还能增进彼此间、与教师间的情感,使班级和谐融为一体,由此,班级管理就会更有效。
结语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积极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建立主体意识,要强化专业素养,提升教育能力,还要着眼幼儿的发展,制订动态的班级管理规范,更要注重师幼互动,安排多样的游戏活动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使幼儿在更好地保护和引导中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花.浅谈幼儿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技巧[J].试题与研究,2022(11).[2]沈云昕.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