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视角下幼儿安全意识多维途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幼儿教学;安全意识;培养策略
正文
本文系庆阳市2023年度学校安全稳定与应急工作专项课题《全域视角下幼儿安全意识多维途径培养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温金虹 课题编号:QYAQZX2023063)的研究成果
前言
开展所有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和前提是幼儿的安全。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才能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幼儿培养出良好的安全防备意识,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做到多途径、全方位地引导幼儿展开自我保护,最终达到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的目的。
一、幼儿安全意识的教学现状
目前,在幼儿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和漏洞,首先,对幼儿安全意识的教育,目前仍停留在纸上谈兵,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教育中。尽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幼儿教师都向幼儿口头传授了一些安全知识,但因为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差、理解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缺陷,这就导致了这种安全意识指导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对安全意识的培养效果不佳。其次,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意识教育观念淡薄。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们非常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孩子的安全意识,这导致孩子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不懂得怎样去保护自己,这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安全意识进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策略
1.讲述生活常识,教授幼儿自我保护方法
幼儿日常活动的场所主要有家庭、幼儿园和社交场所。安全事故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只有让孩子学会了自我保护,才能积极应对各种危险,避免意外伤害。在日常生活方面,父母要对孩子进行生活知识的教育;在幼儿园里,老师们应该在他们一日的学习和生活中,将对幼儿的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及自我保护方法的培养作为重点。比如孩子们经常会接触到药物和热水,药物会被孩子们误以为是糖果,所以会吃下去,而热水则会将孩子们烫伤。这些都要向孩子们解释清楚,才能有效地防止孩子们出现安全问题。老师可以在教室里给孩子们提供一些药物和热水,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有些孩子说,如果水杯中有蒸汽,那就说明水杯中的水太烫了,不能喝;有些孩子说,首先要用手指去触碰杯壁,如果很烫,就不要喝。对于药物,老师可以利用木偶来演绎错误的服用药物而引起胃痛的场景,让孩子们明白,五颜六色的药物并不是糖果,不能随便吃。由此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对孩子们进行各种小常识的讲解,并对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行训练。老师还应该透过创设与生活事例相关的情境,协助孩子辨别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除了药物和热水以外,对于食品、玩具、插座等,都要让孩子有一种警惕的心理,让他们知道哪些东西不能碰、不能摸、不能吃,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创设良好教育环境,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幼儿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也会不知不觉地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在对幼儿的安全意识进行培养的时候,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环境的影响,为幼儿开展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加综合的教育活动。要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都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与此同时,墙面布置要紧贴幼儿的认知特征,以形象生动的动画、卡通人物等为原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举例来说,当孩子们在房间里乱跑,有碰撞的危险,老师们可以着手与孩子们一起做一些安全标识的装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一开始,孩子们对安全标志一无所知,因此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幼儿进行讲解,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图片,并在电视屏幕上贴上“禁止触摸”标志,在走廊上贴上“禁止攀爬”标志,让孩子们在一定范围内都能注意到这里的安全。另外,活动区的标识也要注意,老师们可以设置一个安全区,把“110”“120”“119”这些数字贴在墙壁上,让孩子们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在玩具柜内摆上各类急救汽车,如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等,还可以放入一些电话模型、手机模型,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游戏,锻炼幼儿的安全意识和求救能力。
3.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在园内经常参与户外活动,难免会出现摔伤、磕伤、扎伤等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及时解决,并在每次游戏开始前向幼儿渗透自我保护的相关内容,让幼儿明白在遇到各种伤害时,第一时间应该如何做。每一次户外活动开始前,都要结合前几次户外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以案说法”,让孩子们提前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储备。例如,有的老师会在游戏前设计“小猪笨笨”游戏,老师先找出一只小猪玩偶,再把创可贴贴在小猪身上,让孩子们猜出它为什么要贴那么多创可贴。幼儿在看到洋娃娃后,会展开想象,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说,有些幼儿说小猪走路的时候摔倒了,做游戏的时候被磕碰到了,教师再顺势让幼儿说一说摔倒之后该怎么办。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来指导孩子的回答。比方说,有些孩子会说,尽量把手放在上面,以免摔破脸;滑滑梯时请握住扶手,排队上下.老师也可邀请孩子走上讲台表演给其他孩子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地倾听和讨论,并且养成了很好地保护自己的习惯。
4.借助各种直觉体验,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直觉体验活动指的是能真正引起幼儿情感共鸣、加深印象的各种活动。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会给孩子们准备各种器械和玩具,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奔跑,自由地玩耍。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忽略一些危险因素。但是,当疼痛出现的时候,婴儿的感觉就更深刻了。比如,有的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摔伤磕破了,会让幼儿自身产生真实的情感迁移,这种体验也会帮助幼儿重视自我保护。老师也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剪一些大眼睛,张贴在活动时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贴上大眼睛是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注意到。例如,有些幼儿把大眼睛放在水杯上,放在花架上,放在窗台上,放在户外滑梯上,放在栏杆上等,这样,所有的幼儿看到这些大眼睛,自然会提高警惕,避免摔伤等。此外,老师也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们体会到不注重自我保护所带来的后果。比如说,让几个幼儿在教师的保护下表演楼梯口的互相推搡,让个别幼儿假装摔倒,教师利用这个体验活动来说明上下楼梯互相推搡、不靠右行会导致的严重后果。
结语
总之,《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在早期阶段,每个教育者都要重视幼儿的身体协调性,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是要引导幼儿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教师和家长应当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幼儿周围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教会幼儿避免危险以及合理处理危险的方法,从而同步提升幼儿生活化、社会化能力。
参考文献:
[1]车晶.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
[2]方晨瑶.安全教育活动中的幼儿体验策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34).
...